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810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导读之趣味典故(第14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典 故故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演变为指关于历 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 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 过典故。” 典故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成语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文化典故四大类。 1、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 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 广泛引用。 1、请君入瓮 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或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始作俑者自作自受。唐

2、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 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 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 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 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 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 “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

3、,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 “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 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 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 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后用“请君入瓮”谓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

4、席方平:“当掬西江之,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牀, 请君入瓮。”也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 2、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也指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 方听人支配。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 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战国时期,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他说:“韩国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最先 进的弩机,士兵十分勇敢,可以独当一面。如此强盛的国家却要向秦国称臣屈服让人耻笑, 俗话说:“宁可当鸡的嘴巴,不要当牛的屁股。”宣惠王同意抗秦。 3、韬光养晦 指在不利的情势下,用隐藏锋芒的方法,躲避不利,保存自己,伺机图发。东

5、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 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养晦之计。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往一件往事,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 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 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 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

6、正想打听刘备的心理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 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 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 不知不觉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地下身拾起筷 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 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 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怀疑刘备了。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刻意炫耀才能,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妒忌,并且会被认为是轻浮。

7、 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当时机不成熟时,往往会采取韬光养晦的谋略。韬晦是为人处世 的一种策略,也是做人处事的一门学问。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眼前就一定有麻烦。 三国时期,曹操出兵 40 万来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 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于是连夜修 建。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一种因果循环。今日因是他日果,今天不为他 日做打算,他日成今日时必然有许多忧虑,不容不作努力。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

8、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 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 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从此, 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 “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 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 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2、历史典故

9、 1.烽火戏诸侯西周时代,有一名美女,叫做褒姒;古褒国的人为了赎罪,将她献给天子周幽王。褒 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现并非寇匪侵犯, 只好狼狈退走。后来,褒姒勾结权臣,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联络鄫侯及犬戎 入侵,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 被劫掳。 至今仍相传的“千金买笑”的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后来,又有人写了首诗讽刺“烽 火戏诸侯”之事: 良夜颐宫奏管簧, 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只博褒妃笑一场! 后常用这个典故咏叹荒唐君主误国,寄寓兴亡的感慨。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

10、,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寓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 做成一番大事业。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其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 处,庭院和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 不打扫下房间来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 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 以对。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误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 “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 天下”的理想的。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 3.

11、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比喻事情成功 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 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 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 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 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

12、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 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 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 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 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 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 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 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

13、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4.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不要忘记 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鲍元前 379 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齐威王,刚临政那几 年,不问国事,饮酒作乐,国家日渐衰败,人民生活困难。有一天,一位姓邹名忌的人前 来叩门,自称懂得弹琴,知道威王爱好音乐,特来拜见。威王召他进来,取琴给他。邹忌 只是抚摸着琴弦,并不弹奏。威王问:“先生为何只是抚摸而不弹,是琴不好么?”邹忌 放开琴,严肃地说:“小臣懂得琴理,至于弹琴,那是乐工们的事。”于是邹忌大谈了一 通琴理。威王听得不耐烦,打断他

14、的话,说:“先生既懂得琴理,必定善于演奏,愿先生 试弹一曲听听。”邹忌回答说:“小臣以研究琴理为业,当然善于演奏;大王的职责是治 理国家,岂不善于国事么?今大王身居王位而不治理国家,与小臣抚摸琴弦而不弹奏有什 么不同?小臣只抚弦而不弹奏,不能满足大王的意愿,大王身居王位而不问政事,恐怕不 能满足百姓们的意愿吧!”威王大为震惊,说:“先生用弹琴的道理劝说我,我懂得先生 的用意了!”于是将邹忌留下和他谈论国家大事。邹忌劝威王节制饮酒,远离女色,讲求 实际,区别忠奸,爱护人民,整顿军备,经营霸王的事业。威王心悦诚服,立即拜邹忌为相国。 5.化干戈为玉帛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

15、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 往来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 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 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 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 6.杯酒释兵权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乾德元年春天,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锋、赵彦徽、罗 彦环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对部下们说

16、“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 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为出 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 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将领谢恩:“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宋太祖借机 表达了让他们放弃兵权,建议“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 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第二天,各位大臣就称病请求辞职, 宋太祖一一诏准。 3、文学典故 1.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 子齐物论)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 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 以究诘。 2.抱柱之约“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