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诗歌四首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678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诗歌四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天,诗歌四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天,诗歌四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天,诗歌四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天,诗歌四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天,诗歌四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诗歌四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课 题题 14. 秋天秋天授课教师:授课教师:_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_年年_月月_日日 星期星期_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手写)(手写)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手写)教学重点、难点:(手写)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

2、学难点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手写)教学方法(手写)1诵读法。2联想想像法。3比较阅读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教学时数: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第 一一 课时课时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 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 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

3、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旁注:旁注:(手写手写)2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三、抛出问题三、抛出问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 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 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四四 、研读赏析、研读

4、赏析 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 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 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 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 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 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

5、果林中还有采摘瓜 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 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 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 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 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 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 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 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

6、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 “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3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 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

7、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 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 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 情。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 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 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 中的秋天。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读秋景 ,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 相同之处。课堂练习(操练)内容课堂练

8、习(操练)内容作业布置作业布置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总结(手写)教学反思、总结(手写)作业情况反馈(手写)作业情况反馈(手写)5课课 题题 15.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授课教师:授课教师:_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_年年_月月_日日 星期星期_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手写)(手写)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手写)教学重点、难点:(手写)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

9、学方法(手写)教学方法(手写)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旁注:旁注:(手写手写)第第 一一 课时课时观沧海观沧海 曹操曹操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 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 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 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 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6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 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

10、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 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 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 习。 三、三、问题组问题组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临碣石的所见所 感。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 “观”字领 全篇。 第

11、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 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四、研读与赏析四、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 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 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王王 湾湾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2、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 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感知内容二、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首联: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 途奔波之劳。 颔联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 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7颈联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

13、”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 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 过得太快了,诗人以来,少有人能作此句。 尾联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 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研读与赏析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 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 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

14、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 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 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四、作业四、作业:背诵这两首诗歌。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白居易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

15、感知内容二、感知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首联: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8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研读与赏析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