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469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甘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生命不息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奋斗不止雷雨田大忠大孝是龙的传人必有品格,大诚大信更是共产党员必备的优秀品质。也是我三十多年来走在多次跌倒又多次爬起来,痴心不改地奋斗在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辛酸路上直至今天的核动力!2006 年夏天一个平常的午后,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将我的注意力从忙碌中调转过来, 盘锦市文化局的干部告诉我:你的高香大蜡手工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并定名为“民间香蜡制作技艺” 。接到通知的刹那间,作为第 52 代传人的我心里激 动万分,往事像电影一样从眼前一幕幕闪过我激

2、动地流下了老泪,什么也说不出来, 木讷在电话机旁。 1974 年我 32 岁,在抚顺马架子煤矿做党务工作时,家父雷凤阁经常向我提起“高香 大蜡”的事,让我接过代表香蜡传人身份的“金钱印” ,但当时我的事业正如日中天,根本 对高香大蜡不搭茬。整日恐慌“香蜡”这个“衣钵”无人继承的家父终于有一天含泪跟我 说:“传了 1200 年的好东西,到咱这儿看是要断了,咱可是罪孽深重啊!”父亲的眼 泪终于打动了我,我想,时下高香大蜡宗教色彩较深,而药方和强身健体的“禅功”在高 科技时代,市场需求不会太多,但它毕竟传承了千余年,而且只能口传亲授,没有文字记 载,自己是独生子,是唯一的继承人,如果不接这枚“金钱印

3、” ,那么这门独传的“秘传三 宝”在这个世上真的就要失传了。父亲只好伤心地眼睁睁地看着失传在我这代,这是对父 亲的大不敬,对国家和鉴真祖师爷留下的三件国宝也是大不忠大不孝了。为了不让年老的 父亲太伤心,为了安慰慈父一颗诚挚的心,我答应接这枚“金钱印” 。父亲听了松开了紧绷 的脸会心地笑了。 据传,民间香蜡制作技艺始于唐天宝年间,发明人是鉴真上人,后传给徒弟灵佑,在 佛门传承,后经战乱传至民间。民间香蜡技艺的兴起与盛唐佛教兴盛有关,那时佛门喜欢 烧高香点大蜡,于是便有了高香大蜡。高香大蜡集制香、制蜡、医药、雕刻等多种技艺于 一身,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鉴赏价值。相传鉴真东渡带去“扶桑”的“三宝”之一

4、就是香 蜡,为防止不法之徒盗取,定下了高香大蜡技艺只许口头单传,不得文字记录的规矩。 1920 年,家父从义父黄老先生那里继承了民间香蜡技艺。家父雷凤阁当年 12 岁,在马圈 子村一家私塾馆念书,因为学习好,水笔字也写得好,黄老先生很是看重他。一天下午, 放学回家,先生从远处看见其他学生都在道上走,唯独家父雷凤阁不走道路而下路进了一 尺多高的青苗苞米地里走。老先生望见了很生气,认为他心地不善,踩了人家的庄稼地, 便决定次日好好教训他一番同时教育其他孩子。次日上学后,我父来到学堂,先生便问: “雷凤阁,你昨天放学不走路进了农户人家的庄稼地了吧?” “是呀,可我没踩庄稼苗子, 我”先生听了,没说分

5、晓便将两只手抓过去分别狠狠打了三板子,手掌立刻肿了起来。 这时,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说:“雷凤阁死心眼儿,看见可道都是蚂蚁过道,就说不能踩, 还让我们也跟他下道走苞米地,我们没听他的,我们就踩了。再说,就一个蚂蚁,踩就踩 了呗,比踩地不强啊?可他认为踩地也不踩蚂蚁”先生一听,知道打错了,打屈了, 就问:“凤阁,他们说的对吗?”我父不敢大声而抽噎着说:“是,是,先生你不是教育 我们要爱惜生灵不杀生嘛,你还常说要爱惜飞蛾纱罩灯啊,所以,我下道走了苞米地,小心翼翼地把脚顺在垅沟里没踩垅台”黄老先生没等我父说完,便将我父抱进里屋拿来 装满醋的醋坛子(先生亲手制的醋) ,拽着一双小手往醋坛子里放。我父就往

6、外拽,还说: “先生最喜欢吃醋,我知道你离了醋是吃不好饭的,我的手放进去你就没有醋吃了。 ”先生 听了,也哭了,边说:“此子可教也,手肿成那样非但不记恨先生,还不忘先生吃醋的事 儿。真是个善心永固的孩子。 ”说着硬是把一双小手按进醋坛子里, “凤阁,我刚才下手打 板子打重了,要马上把肿手放进醋里,很快会好的,超过半个时辰再用醋泡就不好使了。 ” 午间,先生宣布下午放学在家背课文。便手拉着我父回到家,对我父的过继养父说: “六哥,孩子让我打屈了,我来给你赔个不是。 ”养父说:“先生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为 了他们好、出息人,没有打错不打错一说。 ”于是六爷爷“溻”了三个鸡蛋,用先生教的方 法做的黄

7、酒招待先生。在酒桌上先生提出要收我父为义子,六爷爷高兴地一口答应他: “那感情好啊。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呀。我一个人,又不识字,只会个木匠活,今后孩子就 仰仗先生,给好好调教了”说着,便让我父给先生磕了头,认了义父。从此,我父经 常住在先生那里,两三年时间,除念书外,还接受先生秘密传承鉴真大师“秘传三宝”全 部技艺,接过了代表传承人的“金钱印” 。但因历史、经济等种种原因,他一生都不曾制过 香蜡,这也是家父一生最大的遗憾。 在正式接过“金钱印”后,每天下班我就一头扎进父亲的屋里接受父亲传艺,就这样 将 145 种高香大蜡制作技艺以及全部药方方剂等秘传三宝传给了我。父亲摇头晃脑地完全 靠背诵口传给我

8、,父亲背诵如流,可我记不住,父亲便让我先记下来分三份存放,以后背 熟了再把记录烧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我由衷地感叹若不是真诚地用心地爱着这门技艺, 父亲怎么会详细记住其中任何一个细枝末节呢?这足以证明父亲对祖师爷和师父的忠心孝 心了。 靠着这一份热爱和感动我决定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香蜡制作出来,将“药方”和“禅 功”整理成册,并发扬光大。 1984 年,家父去世 6 年后,我决定开始动手制作香蜡,虽然所有工艺流程、方剂、口 诀都整理在卷,但真正动手做的时候,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没有图纸存下来,香蜡的 表面雕刻我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刻。父亲只讲过香蜡的表面雕刻和一般的神话传说不一样, 不是龙凤呈祥而

9、是龙归龙,凤归凤。龙是雌雄对舞,凤是金凤求凰,可是雌龙是什么样? 雄龙又如何?何为凤?雌凤雄凤又怎样区分,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尽快制成香蜡,我决 定辞去公职一心一意研究高香大蜡,但是我的这个决定让亲友很不理解,放着好好的煤矿 书记不当非要去研究什么香蜡,大家都说, “这个人是有病了” , “雷书记疯了” , “雷书记得 精神病了” 。更有人劝我爱人想法把我送精神病院好好看看爱人听了也不置可否,一笑 了之。当时唯一支持我的人就是我爱人马永珍啦!她虽然文化不高也不能真正理解我的事 业,但她说:“我相信你是正经人,你干的事,肯定是正经事儿,我支持你!” 爱人的支持让我特别感动,我办好停薪留职,开始一

10、心一意跑香蜡的事,20 世纪 80 年代信息不灵通,我就到庙上向高僧请教,四处打听,只要听说某某地方有人明白唐代雕 刻或是对龙凤有研究,我就立马动身,东至东海普陀山,西至峨眉山,南至汕头,北至黑 龙江,直到王震将军建立的八一农场(汤源农场) 。几年间我走了半个中国,在北京见到佛 协朴老(赵朴初)时,他老人家虽然很忙,又过耄耋之年,但看了我亲自送去的 24 寸一对 大蜡时高兴得叫好不喋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才是烧高香、点大蜡的真品啊。你把 国宝研制出来,真是功德无量啊。待你把 145 种规格产品大部分都做出来时,佛协有佛典, 可以发表在佛典上,你再把生产抓好,多 产好产品,敬献我佛”肖秘书长

11、还语 重心长地说, “这是国宝啊,要保密” 记得见到白云观赵道长时,他听我讲述了被明军逼迫还俗的刘道长又将佛门先河大师传给的“鉴真秘传三宝”在民间传承至今时, 70 多岁的赵道长说, “唐朝时佛道两家对立,到宋之后佛道两家已友好相处了,在秘传 三宝由佛家传至道家这个千古奇缘 ,不正是更说明了这一点嘛。我见到你,很受感动, 我要以实物给你讲一个真实故事,说明佛道是一家的道理。 ”于是让两位年轻道士到藏宝库 将一对大蜡抬出来给我看,上面落有半寸厚的灰尘,扫去后露出已半褪色发黄的约 18 寸左 右的一对大蜡烛。他问我:“你看这是什么烛?”我看了后,便说:“按我父所传,这对 大蜡烛应属大蜡的一种,为龙

12、凤烛。 ”他听了笑笑深情地说, “这对大蜡有 70 多年历史了, 我十几岁到庙上来时,就听师父讲了这对大蜡的来历不凡啊。 ”他顿了顿又说, “这是慈禧 老佛爷送给我们白云观的,没敢燃点,供、拜了三天后,便收在藏宝库至今,我是第一次 让他们抬出来给你看的。我师父对我说,当年慈禧做个梦,梦见天上一神点化她:国运 不旺没有问题,只要高香大蜡问世,天下太平天下大治。 连说了三遍,老佛爷一惊,醒了 是个梦,便刷懿旨,求取高香大蜡。两个月后,河北一农夫来说会做大蜡,但不会做高 香他便做了这对大蜡送上,老佛爷赏了他一个元宝不知是金的还是银的,完了,就把 这对大蜡赏赐给白云观。我师父都亲自跪迎跪接,好隆重了。

13、到后来始终没有人敬献高香。 于是,因高香大蜡没有成双成对,所以清朝没有天下太平和天下大治啊。这对一尺多长的 大蜡烛也就默默地睡在我们白云观的藏宝库里了”我听了,心想我师爷是河北人,会 不会是我师爷黄老先生他们家祖上谁做的这对大蜡也不得而知呀 在朴老、肖秘书长和赵道长的帮助指导下,我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图书馆老馆新 馆特藏部查阅了有关香蜡等为数不多的馆藏资料,基本弄清了唐代雕刻龙凤的特征,凤与 凰的区别,以后我自学了绘画雕刻技艺,在几个蜡厂学习制蜡经过反复研制,终于制 成了 24 寸的高香大蜡,在 145 种香蜡中数量虽少,这毕竟是我们父子继承香蜡工艺后沉寂 了 60 多年来第一次制作成功,全

14、家都很高兴,我更是兴奋极了。但十几年的艰辛真使我莫 齿难忘。 开始时我觉得请假干自己的事,拿着工资不像个党员样子,因为在位时我不吃请、不 受贿,以清廉自持。今天占公家时间便宜,干家传的私事,影响不好,晚节不保,所以毅 然决然地决定停薪留职,也就这样开始折腾了这些年。没用 2 年时间家里本来就不多的积 蓄花光了,只有利用家里 5 分地的小园子和爱人马永珍搞起了栽细辛、栽柳条、种木耳、 养果树等立体栽培和养猪,一年的收入虽不少,但也供不上研制香蜡的开销。青黄不接的 季节,我连出去考察的路费都拿不出来了,只好去借,没想到亲朋一致的口径是:“雨田, 你放着书记不干,搞什么高香大蜡,这不是正事儿,还要写

15、药书,你懂医吗?还练什么强 身健体的功法,你这是不务正业。我们不能支持你,不能看你把钱往水里扔!”那时候是 我最困难的时候,因为亲戚朋友不理解,认为我得了精神病,我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风言 风语:“这老雷肯定是中邪了,神经不正常了,经常往庙上跑,是要出家吧。你看他穷得 叮当响了,还是做大蜡,做大蜡,我看他早晚要坐大蜡 。 ”乡亲的不理解,生活的贫困, 这些我都能承受,最让我痛苦的是,我所做的高香大蜡不被人认可,如何传承,不能传承 如何发扬光大,我一度困惑不已,苦水无处吐,便给乌老(民俗专家乌丙安)写了封信。 这时恩师乌老的一封回信鼓舞了我。乌老见我情绪不稳定,有打退堂鼓的消极打算,便在 信中鼓励

16、我:“要想成就一件事和一项事业,必须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不成功 便成仁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要成为秘传三宝的弘扬者,成为捍卫民俗文化、 民间文学的卫士,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可走,必须先付出,多次付出,功夫不负有心 人,你才能成为强者,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徐永之大姐还在信中 说:“目前搜集民间文学、传承祖传的东西及古老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了,你要坚持下 去,美好的民间文学春天,一定会到来的。 ”同时还将我搜集整理的满族故事“天池缘”和 满族人物传说“布库里雍顺”分别发表在 1984 年和 1985 年“新春乐”年刊上。我相信他们的话,在民俗、民间文学的道路上,坚持,再坚持,努力行进着。在一次去抚顺市文化 部门办事时,我带上了两封信准备到市里复印一份,没想到在抚顺被“拎包”了,两封对 我坚持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传承鉴真“秘传三宝”具有强劲推动力的信件就这样丢失 了 乌老和徐编辑的信使我坚定了为民俗文化、为民间文学、为“秘传三宝”这些国粹奋 斗的信心和决心! 一次偶然机缘我认识了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