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14466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心内科 李小梅,概 述,十余年来,射频消融广泛用于根治小儿 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取得极好的疗效。由于其成功率高、创伤小及相对安全,已成为根治上述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概 述,射频消融用于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国内外均有报道。 开展小儿射频手术的医院和例数远远低于成人,但成功率和并发症与成人无异。,概 述,Van Hare等(2004)报道了2,761例016岁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结果,总成功率95.7%,并发症4%

2、,没有死亡病例。 Kugler等将美国儿童射频导管消融注册登记资料分为两组(1991-1995年,1996-1999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消融失败率自早期的9.6%降低到近期的4.8%,并发症由4.2%降低为3.0%。,适应症小龄化,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成熟,适应症趋于小龄化,对婴幼儿射频消融手术的风险是否增加存在争议。,适应症小龄化,Blaufox等(2001)回顾了美国27个中心登记的137例自出生至1.5岁婴儿的射频消融效果,与5,960例非婴儿相比,成功率和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预激综合征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是小儿最为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自胎儿期即可发作心动过速。95%

3、,与成人资料无显著差异。,预激综合征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选择手术的年龄取决于临床症状、旁路位置以及手术操作医生的经验: 左侧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由于涉及左心导管操作及可能发生的相应并发症,如动脉闭塞、主动脉瓣损伤等,选择60%。,心房扑动,可见于各年龄组: 心脏结构正常:胎儿、新生儿、婴儿或其它年龄组; 心脏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如三尖瓣下移畸形等;也常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如Mustard及Fantan手术等需要切开右心房的手术; 合并于病窦综合征(先心病、心肌炎) 。,典型房扑:于右心房峡部行线形消融,疗效肯定,成功率90%95%,复发率低,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法。如电转复或抗心

4、律失常药无效,年龄1岁小儿可选择射频消融(根据电生理医生的经验)。 非典型房扑或心房切口折返性房速/房扑:因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难以成功标测和消融,射频消融不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在有条件的电生理室可选择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因方法成熟,效果肯定,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消融操作过程相对安全,手术年龄可相对放宽。笔者病人组右室特发性室速最小手术年龄为1岁7个月。 起源于左室中后间隔部室速由于涉及左心导管操作及可能发生的相应并发症,选择1万次/24hr或20%),可能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不全,这类病人选择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后经随访,左室功能得到明显改善,LVDd明显缩小,LVEF显著提高。,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8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