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4464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人际关系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人际关系,教学目的: 掌握人际关系的的实质并了解其形态 掌握学校人际关系的一般特点 了解学校中不同种类人际关系的特点 掌握调节学校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定义 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和发展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 (二)实质 1、人际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同社会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2、人际关系以人的需要为基础。 3、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交往频率和交往深度。 4、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需要、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合体。,(三)人际关系形态 1 亲密形态。 2 互利

2、形态。 3 勉强形态。 4 冲突形态。(四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不打不成交”) 另外的分类:1 融洽的吸引关系 ;2 点头的一般关系; 3 矛盾的冲突关系,二、学校人际关系的一般特点,(一)教育性。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教育学生而进行,学校人际关系首先是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关系。表现在: 1 人际关系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和手段。解释(教材149)。 2 学校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矛盾解决和密切程度主要受教育性的调节。解释。,(二)纯洁性。表现: 1 作为学校人际关系载体的教育内容无比高雅与洁净; 2 学校成员素质的纯朴、天真和高尚; 3 人际交往,特别是师生交往目的(教育和受教育)纯洁并受特殊

3、规范的约束; 4 维持学校人际关系的主要纽带是教育活动和感情因素。,(三)阶段性。表现: 1、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限性。 2、学生毕业后直接交往往往会结束或减少,师生、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开始变化。 理解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应该注意两点(教材150): 1、三个特点的相互联系; 2、这些特征是从肯定角度讲的。 关于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教材150-151;自学),三、学校中不同种类的人际关系,(一)领导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平等性 1 共同的教育者的角色使然。解释。 2 二者频繁的角色变换使然。解释。 3 教师的角色专长使然。解释。 (二)教师人际关系的双重性 1、积极层面: 1)相互支持,协调配合。 2)

4、文明友好,和谐相处。 2、消极层面: 1)淡于交往。 2)文人相轻。,(三)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1、小学生朴实;纯净;易变;重师。2、初中生初步分层;小群丛生;男女界限分明。 3、高中生“准”成人化;注意“影响”;“哥们义气”。,(四)师生人际关系分析,1 师生人际关系的特征 除了教材上(P153)所讲的需要互补、交往规范、和角色多重外,另外的特点如下: 1)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因为(1)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育目的。(2)一般来说是个人不能够自由选择的(类似于?)。 2)双方有不同的职责和期待并由此产生教师的“爱生性”和学生的“向师性”。 3)双方在身心成熟度上有很大差别。,4)双方在教

5、育活动中的地位不同,一方为领导者、管理者、提出要求和任务;另一方? 5)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 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特点 1)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 2)师生关系比较稳定、简单。 3)师生关系对学生有极大影响。,3 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初二最明显。 2)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的理性成分增多,感情色彩相对减少。 3)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的稳定性降低,复杂性提高 4)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弱。,4 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在学习方面 (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2)影响课堂气氛 、学生情绪和智

6、力活动,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作家魏巍我的老师(见程正方教材P268) 2)在自我概念上,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的教师,对学生的人际认知、情感和评价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3)在性格形成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进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在心理健康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5 建立良好(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做到: 1)关怀、热爱学生; 2)了解、理解和尊重学生; 3)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4)对学生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批评。,四、学校人际关系的调节,(一)测量人际关系,把握实际情

7、况 1)社交关系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首创) (1)人际关系图。就是在群体中,把成员彼此之间喜欢和不喜欢的关系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 莫瑞诺曾在一个拥有八个人的群体里作了如下实验,他根据各个彼此之间的好恶情况,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你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研究问题?假如你剩余了一点做家俱的木料,你打算让给谁? 2、你最不愿和谁在一起工作?你最不愿意和谁在一起交往? 根据回答,他将群体成员的关系按照“吸引”、“排斥”和“漠不关心”分为三类。并据此给出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图,从而来说明八个成员之间关系的全面情况。如图1所示。 (问卷基础上),从图1可知,A、B、C是这八个人组成的群体中的

8、非正式群体,B是这八个人中的实际领袖,因为A、C、D、G都倾向他。E、F虽相互接近,但其他成员并不喜欢他们,H是这个群体中最孤立的,E和D,F和D彼此互不关心。 莫瑞诺的这种人际关系图,不仅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个体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影响力、适应性以及成员彼此间的吸引或排斥,同时对于了解群体中的各种特性,诸如群体的构造,次群体的分化,群体的领导作用、凝聚性、士气以及对外部压力的抵抗等,都能一目了然。他的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小群体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大群体如何办?,(2)人际关系矩阵(统计表)(P155) 2)群体成员相互作用分析法 贝尔斯创立(见教材P155-156),(二)利用人际吸引

9、,密切人际关系(156-160) 什么是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情感占优势的亲近、友好和喜欢的心理现象。主要影响因素: 1 接近吸引(proximate attract.) 空间上的接近所引起的吸引。西格尔研究。原因? 2 相似吸引(similarity attract)。指人们类似因素所引起的吸引。人们一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包括:1)年龄相似;2)经历相似;3)态度和价值观相似(纽卡姆和尼尔森研究P157);4)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相似。原因?,3 互补吸引(complementarity attract) 即交往双方的个性特点呈互相补充而引起的吸引。1)需要互补。2)气质、能力性格互补。 支持

10、互补吸引的人际关系交换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曼斯提出)和平等理论(教材P158)。 4 才能吸引(talent attract )。因交往双方的才华引起的吸引。原因?十全十美的人和有才华但有毛病的人谁吸引力大?阿伦森研究(教材158-159) 仪表吸引(physical attract).由于容貌、穿着、身材、风度等引起的吸引。(教材228)原因?作用的有限性。,得失吸引(gain-loss attract) 又称得失效应。主要表现为在“一直肯定”、“一直否定”、“先肯定后否定”、“先否定后肯定”的几种人际关系中,“先否定后肯定(获得状态)”的吸引力最大,“先肯定后否定(丧失状态)”的吸引力

11、最小。 阿伦森实验及其原因解释(教材P159-160)。阿伦森和弗里德曼的解释。本人:是否和记忆规律有关? 应用:马歇尔小费多的奥秘;恋爱-婚姻关系,7.对等吸引(equity attract)。人们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而不喜欢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照镜子效应”。,四、学校人际关系的调节,(三)研究人际反应,引导反应趋势 、人际反应倾向 )定义:指人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反应。表现形式通常为认识上的肯定与否、情感上的喜欢与否、行动上的接近与否。交往需要和性格是影响其的主要因素。 )修兹关于人的三种交往需要(包容、控制、感情)和两种性格(主动、被动)所构

12、成的种人际反应倾向:,主动包容型:喜欢主动与他人交往、乐意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被动包容型: 主动控制型:总想控制别人,喜欢左右局势,主动大胆; 被动控制型: 主动感情型: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表示亲密、友善、同情等,很善于向别人表达情感; 被动感情型: 孰优孰劣? 研究人际反应倾向的意义。,、人际反应类型 1)定义:指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待人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 2)分类 按照外部表现可以分为: (1)暴露型:性格外露,不善伪装; (2)克制型:内涵深沉,不露声色,难得敞开心扉; (3)防守型:谨慎小心,戒备心强,保护自己。 (4)伪装型: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趋炎附势。,按照

13、反应双方的关系又可以分为(P164) 合作型 竞争型 分离型 研究人际反应类型的意义,(四)磨练个性品质,增强人格魅力,、国内外心理学家关于人缘型和嫌弃型个性特征研究。 国内有关研究(教材P160-161)。 国外诺尔曼安德森研究(教材P161),值得高度喜欢的个性品质 :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信得过 可靠 理智 有思想 体贴 可信赖 热情 友善 友好 快乐 不自私 幽默 负责任 开朗 信任别人 结果表明,评价最高的是“真诚”,不好的方面 作风不正、不友好、敌意、多嘴多舌、自私、眼光短浅、 粗鲁、自高自大、 贪婪 、不真诚 、不友善、信不过、恶毒、 讨厌的 、 虚假的、不老实的 、

14、 冷酷、 邪恶、装假 、说谎。,、交往个性分析(教材P162-163)_ 提出者:柏恩(T.A.Berne) .要点:在交往过程中,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 父母态(P)权威优越感为标志。解释 成人态(A)客观理智为标志。解释 儿童态(C)无主见、任人摆布、感情用事为标志。 三种心态的人平行交往和交叉交往构成十种人际交往类型(详见教材162-163) 理想的交往状态A-A型。 善于将P-P型转变为A-A型。人际敏感性训练。,四、学校人际关系的调节,(五)舒畅沟通渠道,深厚人际情谊 人际沟通的定义和模型。图示。(教材164-165)2 人际沟通的特点: 1)沟通双方互为主体; 2)相互影

15、响、制约和调整双方的心理和行为; 3)双方具备统一或相近的符号系统; 4)可能出现社会性、心理性 、文化性障碍。,3 人际沟通的功能: 1)传递信息; 2)心理保健; 3)自我认识; 4)人际协调。,4 人际沟通的主要类型。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特点:组织性;严肃性;可靠性。 (2)非正式沟通:定义。特点:自发性;灵活性;不可靠性。具体分析。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教材165-166)。 5 人际沟通的基本策略(认真自学教材P166-168),第八讲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小结 复习思考题 、简述人际关系的要义和形态 、试述学校人际关系的一般特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试述学校领导和教师、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特点,试着重分析师生人际关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试从宏观上说明调节和改善学校人际关系的途径,并就人际吸引律和柏恩的PAC交往个性分析的基本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