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4461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系统疾病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分泌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Endocrine System),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甲状腺炎(thyroiditis)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甲状腺炎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或化脓性炎,少见。 1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称肉芽肿性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1)病因:不明,病毒感染。 2)临床特点:30岁以上女性,部分为痛性结节伴发热,病程6周到半年,自愈。,3)病理变化 肉眼观:甲状腺不均匀轻度肿大,质硬,常与周围粘连,切面灰白色坏死或纤维化病灶。 镜下观: 初期:微脓肿形成,滤泡上皮退变,脱落; 中期:滤泡破坏,胶质溢出,结

2、核样肉芽肿形成; 晚期:病灶纤维化,轻度小滤泡增生。,亚急性甲状腺炎,2慢性甲状腺炎(chronic thyroiditis) 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又称桥本甲状腺炎。 临床特点:中老年女性多,甲状腺功能减退。 病理变化 肉眼观:甲状腺对称中度大,质硬,切面灰白,分叶状。 镜下观:大量淋巴组织代替甲状腺结构并有淋巴滤泡形成,甲状腺滤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病人血中有TSH受体抗体,微粒体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2)纤维性甲状腺炎(fibrous thyroiditis)又称Riedel goi

3、ter 病因:不明 临床特点:中年妇女,可有压迫症状,甲状腺功能低下。 病理变化:一侧开始,灰白,硬,略呈结节与周围粘连,甲状腺滤泡明显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肿(goiter) 甲状腺增生性病变,有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和毒性甲状腺肿(toxic goiter)两类。,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diffuse nontoxic goiter),1、概念:甲状腺肿大而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又称为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本型甲状腺肿常是地方性分布,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endemic goiter)。,2、病因

4、及发病机制,(1)缺碘 (2)致甲状腺肿因子 (3)遗传性酶的缺陷 (4)高碘,3、病理变化:,(1)增生期 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diffuse hyperplastic goiter)肉眼观: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对 称性中度增大,一般不超过 150g,表面光滑。,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镜下观: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 低柱状,伴小滤泡和小假 乳头形成,滤泡腔内胶质 稀少。间质充血。甲状腺 功能无明显改变。,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正常甲状腺,(2)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diffuse colloid goiter),是甲状腺滤泡上皮 长期反复增生复旧的结果。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

5、称性显著增大,重约200- 300g,表面光滑无结节。切 面棕褐色,半透明胶胨状。,胶样甲状腺肿,镜下观:滤泡上皮反复增 生,复旧,除少数滤泡 上皮仍保持增生肥大及 小滤泡新生外,大部分 滤泡皮细胞受压扁平, 而滤泡腔显著扩大,充 满浓厚的胶质。,胶质贮积期,(3)结节期,(nodular goiter)。肉眼观:可见多个大小不 一结节(但无完整包 膜)。切面可有出血、 坏死、囊性变、钙化和 疤痕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镜下观: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4、临床病理联系 1.甲状腺肿大 2.压迫气管、食管 3.

6、压迫喉返神经 4.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5. 少数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发生癌变。,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diffuse toxic goiter),1、概念: 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由于约1/3患者有眼球突出,又称为突眼性甲状腺肿(exophthalmic goiter),亦称为Graves病或Basedow病。女性多见,20-40岁最多见,男女之比为1:4-1:6。,2、病因及发病机制 (1)患者血中球蛋白增高并有多种抗甲状腺抗体; (2)在诸多抗体中,有能与TS

7、H受体结合,且具有类似 TSH作用的自身抗体。一种是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的甲状腺 刺激免疫球蛋白(thyroid-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s,TSI),另一种是促进滤泡上皮生长 的甲状腺生长刺激免疫球蛋白(thyroid growth- 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s,TGI)。 (3)本病有家族性素质,提示有遗传基因参与本病发生。临 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代谢增高, 心悸、多汗、多食、消瘦等症状。,3、病理变化,肉眼观: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 轻度或中度增大,约为 正常的2-4倍(60g- 100g),表面光滑无 结节,血

8、管充血,质软 无粘连。切面灰红色, 分叶状,不透明,胶质 少,质实如肌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镜下观:(1)滤泡上皮弥漫性增 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 生,并有小滤泡形成;(2)滤泡腔内胶质稀 薄,可见吸收空泡;(3)间质血管增多、充 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淋 巴滤泡形成。,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4、临床病理联系 (1)双侧听到血管杂音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突眼征,甲亢病人,甲状腺肿瘤,(一)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1、概述: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2、病理诊断标准: (1)有完整的纤维包膜; (

9、2)包膜内外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同; (3)包膜内组织结构相对一致; (4)包膜内瘤组织压迫包膜外甲状腺组织; (5)常为单发孤立性结节。,3、组织学类型: (1)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 根据分化程度和特征分为几种亚型 胚胎性腺瘤(embryonal adenoma) 胎儿型腺瘤(fetal adenoma),本型最易发生囊性变或出血。 单纯型腺瘤(simple adenoma) 胶样腺瘤(colloid adenoma) 嗜酸性细胞腺瘤(acidophilic cell adenoma,亦称Hurthle cell adenoma)。 (2)乳头状腺瘤(papilla

10、ry adenoma) 多为囊性,又称囊性乳头状瘤,肿瘤常并发出血、坏死。,甲状腺腺瘤,单纯型腺瘤,胶样型腺瘤,胎儿型腺瘤,胚胎型腺瘤,(二)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概述: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男女之比为2:3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40-50岁多见。生长规律差异较大,有的生长缓慢;有的原发灶很小,转移灶较大,首先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的短期内生长很快,浸润周围组织引起临床症状。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少数引起内分泌紊乱。,(一) 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1、概述: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60%,青少年、 女性多见。肿瘤生长慢,恶性度较低,预

11、后较好,10年存 活率达80%以上。肿瘤大小和是否有远处转移与生存率有 关,而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与生存率无关。局部淋巴结转较 早。2、病理变化:肉眼观:多呈圆形,直径约2-3cm ,无包膜,质硬。切面灰 白,部分病例有囊形成,囊内可见乳头,故称为乳头状囊腺 癌,常伴出血、坏死、纤维化和钙化。,镜下观:乳头分枝多,癌细胞 呈毛玻璃状,间质内可见 呈同心圆状的即砂粒体, 有助于诊断。,肉眼观: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境 界较清楚,切面灰白、质软。镜下观: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 泡,有时分化好的滤泡癌很难 与腺瘤区别。,(二)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三)髓样癌(medulla

12、ry carcinoma)又称C细胞癌,发生于滤泡旁细 胞,属APUD瘤,90%分泌降钙 素。肉眼观:单或多发,可有假包膜,切面 灰白或黄褐色,质实而软。镜下观:瘤细胞呈片巢状或乳头状、滤 泡状排列,间质内常有淀粉样物质 沉积。电镜观: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四)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少见。多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多见,生长快,早期即 可浸润和转移,恶性度高、预后差。肉眼观: 肿瘤体积大,不规则,无包膜,广泛浸润、破坏,切面灰白, 常有出血、坏死。镜下观:癌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像多。组织学 上可分为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

13、混合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 可用抗角蛋白、CEA和甲状腺球蛋白等抗体做免疫组化证实是 否来自甲状腺上皮。,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一)概念: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而引起的代谢障碍,持续性的血糖升高和出现糖尿为主症的常见病。,(二)、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前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原发性糖尿病 (1)胰岛素依赖型 即I型或幼年型。约占10%。主要特点:青少年发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胰岛B细胞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易出现酮症,治疗依赖胰岛素。发病机

14、制: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病毒感染等诱发的针对B细胞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非胰岛素依赖型:即II型或成年型。约占90%。主要特点:成年发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发展较慢、胰岛正常或轻度减少,血中胰岛素可正常、增多或减低,不易出现酮症,治疗可不依赖胰岛素。发病机制: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及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 2.继发性糖尿病:指已知原因造成胰岛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如炎症、肿瘤、手术等。,(三)、病理变化 1. 胰岛病变 I型糖尿病早期为非特异性胰岛炎,继而胰岛B细胞颗粒脱失、空泡变性、坏死、消失,胰岛变小、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 II型糖尿病早期病变不明显,后期B细胞

15、减少,常见胰岛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胰腺,2.血管病变 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和脂肪变性;大、中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或中层钙化。 3.肾脏病变 (1)肾脏体积增大;(2)结节性肾小球硬化;(3)弥漫性肾小球硬化;(4)肾小管-肾间质损害;(5)血管损害;(6)肾乳头坏死。 4.视网膜病变 微小动脉瘤和视网膜小静脉扩张;新生血管形成; 5.神经系统病变 周围神经出现缺血性损伤或症状,如肢体疼痛、麻木、感觉丧失、肌肉麻痹等,脑细胞可广泛变性。,(四)临床表现1、高血糖、糖尿;2、口渴多饮;3、多食及体重减轻;4、并发心、脑、肾疾患及感染性疾病;5、酮血、酮尿症及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课后思考题,1、简述甲状腺腺瘤病变特点及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区别; 2、试列表比较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鉴别要点; 3、试分析糖尿病引起哪些器官的何种病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