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14459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 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复旦大学 孙莱祥 张晓鹏 2007.11.22,提 纲,一 研究背景二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质量观1.现代教育发展观 2.现代教育价值观 3.现代教育质量观三 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四 实证性调查研究,一 研究背景,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2.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3.开展新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核心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是各种质量观的最终归宿;提出以提高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关注学生发展的质量观为主线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二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质量观,高校教学质量:高校

2、为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确立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组织、实施的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活动以期达到预期效果。,1.现代教育的发展观:教育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高校教育工作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理解,2.现代教育的价值观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根据知识的分类,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组织课程,按照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质量评判的标准。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依据社会需要制订教育目标,并据此设计组织课程,以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判断教育质量。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与强

3、调满足外部需求的教育价值观相比,给了学生以自主的人的地位,学生不再被当作是为适应外在目的被训练的对象,而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一定阶段上自我实现的人。,3.现代教育的质量观 工具理性质量理论:教育是有输入和输出的“产品”生产过程,其目的是将毕业生作为产品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按其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生产效率来评价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人才培养质量现体现为着重教学能否满足某种现实需要,因此其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必然侧重于评价教学传授了多少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深度、广度和实用性。在这种质量观的引导下,教学过程强调体系化、逻辑化、序列化和结构化,重视纯理性、标准,

4、忽视创造性,自主性等品质挖掘。,3.现代教育的质量观 人本主义质量理论: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实现过程,教育质量就是学生个体认知、情感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它必然关注学生的发展质量,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教育应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课题,更加强调学生潜力的发展,以达到人的自我实现。按这种人才质量观,评判大学教学质量,不仅看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各种技能,更应该评判其帮助学生不断自我实现的成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当作教育的最高目标。,3.现代教育的质量观 合格质量观:国家、相关团体制订出某种教育标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以及各种工作的参照系。如

5、果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各项服务达到所规定的标准,这种教育就是质量合格的教育。,合需要质量观:由于市场的不同主体,如国家、企业等对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需要,所以高等教育越是能够充分满足不同需要,则质量就被认定为越高。,合发展质量观:高等教育除了要继续培养适应社 会的人,也必须使他们能够面向未来,即产出可持续 发展的人。,教学质量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转变”: 在主客体层面,从“满足某种质量规定性”到“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转变; 在时间纬度,从“为已知社会培养人才”到“为未知社会培养人才的转变”。 以两个“转变”为标志,本科教学质量目标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合规定性质量目标 合需要性质量

6、目标 合发展性质量目标,小结:,结论一: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应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成为发展人的教育。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的结合,必须把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一元目标走向多元目标,寻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平衡。,结论二: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现正处于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标杆基本上仍是由国家或者由具有政府背景的权威机构制定的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注意到其他多元主体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诉求,虽然人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仍是人才培养质量观的主流,而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也需要考虑市场中不同主体对质量的需求。但更应了解到教育

7、活动的超前性,而应有发展的眼光,确立既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又能引领未来社会发展也符合促进人的发展的质量观。,结论三: 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作为分析影响本科教育质量重要因素的出发点: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是形成某种质量标准的先决条件,以学生为本是各种质量观的最终归宿。,三 如何分析影响本科 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国内外文献中梳理出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例如:教学理念、办学定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师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方式和生源质量、学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和条件、国际化,等等。这些因素或虚或实,影响

8、作用或大或小,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是间接影响,各种因素往往又绞在一起,有时很难辨析和分离。本项目将对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本科教学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抓住一些主要因素来研究。,我们认为,高等教学大众化必然带来高等教学的多样化,由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等等不同,衡量其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也应不同,影响其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自然也会有一些差异,即使是同样的因素但其对不同类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因此,在研究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必须对相关的高等学校进行分类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 地方应用型大学和部分211院校 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中重点建设的学科特色院校,

9、本项目的研究除了在理论概念等方面尽可能有所创新外,还将花大力气开展实证研究,包括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再扩大一些。特别是要结合对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调查来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工作。在取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的研究,尽可能使研究结论更为精确一些。,1.根据以上所说,我们抓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反映现代教育发展观的核心,以提出学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发展的质量观为主线分析影响因素。,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教学的多样化,由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衡量其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也不同,影响其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有差异

10、,所以我们要用分类研究的办法。 新建本科院校:更多选择合格性质量目标 地方应用型大学和部分211工程院校更多的选择“合需要性质量目标”; 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中重点建设的学科特色院校,更多选择“合发展性质量目标”。,3.我们已经提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所以高等学校都具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即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质量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要求,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主动适应现有岗位的就业能力,而且具有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创业能力。,4.从课程视角思考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学总是依托于课程而存在的。无论评价本科教学质量还是研究影响本科

11、教学质量的因素,都离不开课程。对于本科教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按照一门课程、一个专业、一所学校、一类学校、整个国家等层次进行分析。单门课程是高校教学的细胞,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应以单门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为基础来展开我们此项课题的研究。可以分别研究影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质量的因素。,如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即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深入进行探究等,通过质疑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思路课内外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使其从被动地“学”改变为主动的“研”,教师从单纯的“教”改变为“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以“问题研究

12、”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立足点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1.师生课内外要经常交流,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机和参与愿望; 2.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竞争或孤立地学习; 3.通过对讨论所学内容、撰写论文和应用来主动地学习; 4.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从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现有知识和能力做出评价; 5.强调完成任务的时间,即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时间; 6.向所有学生不管是基础差的学生还是具有明确动机的聪明学生转达“对他们抱有很高期望”的信息; 7.尊重学生天赋上以及已有学习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日本名古屋大学将这七项原则分别编写成大学领导、教师、学生、教务员、IT教辅人员所用手册,以提高教学质量。,

13、5.他山之石:美国两位学者1987年提出的“本科教学优秀实践的七原则”,关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与我国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 或者说,国内学者较多地研究外在因素,国外学者更多研究内在因素。例如,我们研究师资因素,更多注重教师的学历、职称等,国外更多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对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既要做社会学的研究,也应做心理学的研究。 有关印度和巴西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澳大利亚学者Marsh提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卷(Students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简称为SEEQ),其中

14、包括教学质量的九个维度: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考试/评分;作业/阅读材料;功课量/难度。SEEQ涵盖32项评价指标。,6.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分析 (以复旦大学为例),本科教学方面所作的探索学分制:选课制 从一学年1400门次增加到一学年4000多门次,6人以下的选修课也开设通识教育:建立复旦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同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支撑教学国际化,研究性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探索型本科教学新框架目的: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去,使教与学、教学与研究、知识的交流和发现结合为一体,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内涵:基于实践性问题的合作性探究 教师和学生尽

15、管处于不同的探究水平,但都应该是发现者、学习者,探索精神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大学各学科联系起来,把教学科研活动联系起来。,基于问题研究性学习探索型本科教学倡导多门课都有问题领域需要学生去探索,每个教学环节,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尝试确定自己要研究问题的领域,并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理论来解决该问题。,面向实践学生所作的项目应该面向外部的真实世界,而不是纯学究的,在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来自实践的案例,就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和探索,影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教师的理念及教师观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对教学

16、工作的精力投入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小班课教学条件:实验室、图书学生掌握基础的程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潜力的发挥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非智力因素学习环境,四 实证性调查研究,调查时间:2007年10-11月 调查对象:上海市11所不同类型高校各大学科的三、四年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中男生填写的占41.3%,女生占58.6% 发放问卷共4000份,其中“985”大学1000份,“211”大学900份,一般公立高校1500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600份收到填好的有效问卷3695份,回收率为92.38%问卷共设计了21个大题、133个小题。 9.2%的学生回答了问卷中唯一的一个开放式问题,就影响

17、本科教学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才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看法和建议。共采集49万个左右的有效数据。根据相关问题的交叉分析,本次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调查概况,对于“从总体上说,您对目前本科教学的质量满意吗?”一题,其中填写“很满意”的为6.0%,“较满意”的为32.9%,“一般”的为46.2%,“不太满意”的为11.8%,“很不满意”的为3.1%。说明学生总体对目前的教学质量处在“较满意”和“一般”之间,并偏向于“一般”。对于“在您进校后所学的所有课程中,令您满意的大概占 %”一题,学生总体平均满意率为53.41%。对该题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上一题的回答结果。 在我们列举的21个方面,学生自我感觉在校几年进步最大的依次是信息搜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社会的了解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进步最小的依次是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实用技能、对学科前沿的了解、身体素质、汉语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