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4377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爬山虎的脚.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爬山虎的脚.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爬山虎的脚.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爬山虎的脚.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张世红张世红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教案背景: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应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课题:教学课题: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

2、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中我运用 “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实物直观形象观察,用绘画加强理解,用动作加深印象,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学情分析: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有的学生也见过,但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

3、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应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能说出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 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学生当配音演员,背

4、诵课文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5、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我及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接着提问:细丝是什么样的?(形状、颜色)找学生说,引导学生说。当学生说出: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我随即用简笔画画出蜗牛,然后让学生说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进而让学生明白作者观察的细致,并经过长期观察,之后再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点和可爱。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先让女生读第四自然段,男生找

6、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爬) 。然后,男生读,女生用右手当爬山虎的脚,桌子当墙,做爬山虎爬的动作。最后,一名学生读课文,老师做动作,其余学生观察老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然后比较:“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和“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最后我再大屏幕显示关键句进行感情读、品读。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爷爷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课讲到这儿,我又预设并这样拓展:从爬山虎这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的过程中,你体会到爬山虎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词或你认为好的词来赞美一下,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我再声情并茂地范读,指导注意读出

7、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加上学生的赏读、比赛读,再难的点也会被攻破的。【这个环节我除了利用视频等现代媒体课件来直观理解,更重要的还是依托文本,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不仅从知识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过程,更要从文字中感受语文之妙,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观察兴趣。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第五步:欣赏视频录像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欣赏完录像后,我总结:叶圣陶老爷爷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

8、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摘抄好词佳句加以背诵,并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2.用第一人称写一写我是爬山虎 , (可以运用书中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3.细心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最有特点的地方,注意它的变化,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4.长期作业:自己种植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也可以泡豆芽、泡大蒜等)【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9、:教学过程:引子:同学们,看看周围粘贴的图片和实物,这就使同学们为这节课做的准备,相信大家有出色的表现。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昨天,咱们共同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并讲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下面复习一下词语:(出示)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几方面?(叶、脚)它的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没在什么地方?大家能读出她的美吗?(有感情地朗读)我们读出了爬山虎的叶子那么美,那么他的脚怎样呢?咱们今天利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师: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3.4.5 自然段)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

10、什么?读懂了什么?(师生交流)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位置(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出示实物讲解)(出示大屏幕)(用身子说明)师:你还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样子师:爬山虎的脚什么样子?生:象蜗牛的触角师:蜗牛的触角什么样?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教师随手画出蜗牛的简笔画)生:非常细小师:那么细小的脚作者都能观察到了,真了不起!还有那几个词也能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用横线画出来。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颜色(嫩红的)(教师出示画面)填空练习填空练习爬山虎的脚长在_。茎上长_的地方,_ 伸出 _ 的六七根丝,每根丝像_。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_。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学生自己试着填空(

11、找学生填)(齐读)(引背)(齐背)师: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它又是怎样爬墙的呢?(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男同学画出爬墙动作的词)(男同学读,女同学右手当爬山虎的脚,身子当茎、桌子当墙,做动作)(老师读,学生一起做)找一个学生读,老师做动作,其他学生看老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生:老师做的不对,按照老师做的,爬山虎只需要一只脚就行了。师:说得真好!那么文中为什么用“一脚一脚” ,而不用“一步一步”呢?再读课文,看看谁有新的理解?(学生发表意见,老师总结)师总结: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行走,爬山虎是长出新的脚才能往上爬的。(出示实物,老师用简笔画画出爬的过程)填空练习填空练习爬山虎的脚_墙的时候,

12、六七根细丝的_就变成小圆片,_墙。细丝原先是_,现在_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一把,使它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学生填、齐读、试背、齐背)我们知道了爬山虎如何爬墙的,那么,它再爬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呢?默读第八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爬山虎巴墙的牢固。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师生交流) (要是休想)大家能读出来吗?(齐读)师:爬山虎的脚巴墙是那么牢固,风能掀下它不让他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就是这样不怕困难、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地攀登,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敬佩)带着这种感情再度最后以自然段。师:课文写得这么美,你喜欢那个

13、自然段就被那个自然段。总结板书总结板书课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具体描写,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叶子呢?(因为平时我们观赏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而不是它的脚)它的叶子的颜色那么美,为什么叶尖一顺儿朝下?为什么会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学生小组交流)师:谁能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生:更喜欢爬山虎生:喜欢他不怕风吹雨打向上爬的精神生:它能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生:它的生命力很强,只要把它的茎埋在地下就会成活。师:作者细致的观察,长期的观察(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师: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生:细致的观察生:抓住特点生:注意事物细微的变化生:连续长期观察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

14、真不小!这节课大家都表现特别出色!谢谢大家!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用第一人称写一写我是爬山虎 , (可以运用书中的语言,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最有特点的地方,注意它的变化,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3)长期作业:自己种植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泡豆芽、泡大蒜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节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体现出“实效性”?课前我一直在思考。也想在这节课上有所体现。语文教学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个人认为这堂课的 40 分钟是有效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得到了落实:学生能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品词析句,畅谈感受;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并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是“告诉”者,学生是“理解”者;老师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学生还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聆听”老师的教导,应给学生更多的自学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