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13657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若干问题,一、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不断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对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初步认识,1、走向民主、法治、宪政,民主的主要特点是: (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治统治是经过人民选择的; (3)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4)少数服从多数,按多数人的意志作出决定; (5)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6)各级政府主要官员须由选举产生。,现代民主有三个关键要素:选择、参与、监控。,民主的缺陷是: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法治的主要特点是: (1)否定

2、人治,实行法治,强调依法办事; (2)奉行“少数服从多数,法律保护少数”的原则; (3)以法律来建立和维护民主社会的秩序;,(4)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按法定规则和程序办事; (5)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重大缺陷是存在着“以法而治”和“依法而治”的不确定性。,宪政的主要特点是:,(1)以宪法和法律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2)实行分权制衡; (3)人民主权和民选政府;,(4)建立宪法审查制度; (5)司法独立; (6)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宪政的精髓是:对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规定和保护、对统治者与政府的权力范围的限制、权力纵向与横向的制衡。,宪政的实质是“限政”,即对政治权力进

3、行有效地限制,防止它被滥用,尤其要防止它被用来侵犯人权和人的自由。,宪政与民主、法治的职能分工各有不同,民主负责权力的归属,法治负责权力的实施,宪政负责权力的制约。,宪政、民主、法治三者的结合可以化约为宪政民主,2、实行政党政治政党制度也叫政党政治,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也就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3、实行代议制和选举制,现代民主政治都实行代议制。简单地讲,这是由人口的众多和事情的复杂决定的。,政党制度(政党政治)有垄断性政党体制、竞争性政

4、党体制和合作型政党体制三大类。竞争性政党体制又有两党制、多党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自由民主选举,民主政治的基础是什么?是自由民主选举。为什么?因为现代民主政治只能是代议制,这就需要通过自由民主选举来实现权利的委托和权力的授受。,唯一靠得住的权力更迭方式,择优、汰劣,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选举要成为民主政治的起点,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萨托利指出:“选举必须是自由选举。正像不经投票的代表几乎毫无意义一样,没有自由选择的投票也不能产生代议制的统治,那只不过是人民在周期性地放弃他们的主权而已。如果说自封的代表是靠不住的,没有选择的选举就是骗局”。我国宪法学家吴家麟指出:“ 没有差额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

5、举,没有竞选的差额不是真正的差额”。,4、 “治理”和“善治”,“治理”是和政府统治相对应的,统治是政府运用权力由上而下的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就是由民间组织独立从事的公共管理,以及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合作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它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认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 是与“善政”相对应的,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是古今中外都认同的“善政”,还不是“善治”。概括地讲,“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也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它有十大要素:合法性;法

6、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治理”和“善治”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古典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市场失败,新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 凯恩斯革命 罗斯福新政 政府失败,新保守主义 国企私有化 强化市场 里根、撒切尔未摆脱滞胀,第三条道路 合作管理 克林顿公民社会理论,5、战后发展中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化的规律性现象“从威权政体逐步走向民主政体”。,政治发展角度的国家类型分类 民主政体、威权政体与极权政体,1民主政体,第一,宪法至上。凡是与宪法相抵触的行动都可视为无效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政府只能在宪法所指明的行动范围界限内运用权力,而不能超越它。即便是议会的立法活动也不能

7、超越宪法。,一般而言,现代民主政体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第二,建立代议民主制。西方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在政权组织上使政府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都在职权上和功能上实现分离和制约。,第三,政府权力的大众化控制。一般地,民众控制政府最主要的方式是选举。在选举日之外,民众对政府权力的日常性控制则取决于一系列公民参与制度的完善,包括以听证制度的形式参与政府决策、直接参与基层社区管理等。,第四,公民自治。公民在国家控制之外自愿组织起来,通过经济领域、社会文化活动的交流互动而构成了社会自治系统。,2、极权政体,极权政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以极权“元首”为中心的环形政权

8、组织结构。极权“元首”位于中心的空白地带,外围按照意识形态的狂热程度由里向外逐渐递减形成各种层次。在极权当局内部缺乏严格的官僚等级制,而是根据个人与极权“元首”的精神距离来确定其权力等级的。,第二,意识形态的统治而非法律的统治。极权政体并不依赖法律而存在和运作,相反,极权统治的目的恰恰是要摧毁一切法律体系,极权“元首”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极权政体的维系依赖于一个无所不包、渗透于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官方意识形态,个人的一切行动必须以这一官方意识形态所确定的目标为依归。,第三,特务、警察系统的恐怖统治。与威权政体强化技术官僚统治所不同的是,极权政体所强化的是国家的暴力机器,它以一套秘密警察组织为后盾

9、,对干部,官僚、军队和民众实施完全的技术监控,利用直接的强制手段或心理攻势确保民众对官方意识形态的绝对忠诚,如希特勒利用党卫军、墨索里尼利用黑衫党等等。这样,极权政府就消除了所有的私人生活,而使个人生活的一切都处于极权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3威权政体,威权政体具有民主政体的形式,但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则与民主政治大相径庭。,威权政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名无实的民主制度。威权政体摹仿民主政体所建立的民主制度,其实际功能是使威权统治合法化,而不是实现民众对政府权力的大众化控制。宪法和法律并未受到真正的尊重,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对宪法和法律进行修改,或超越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第二少数人的威权统治

10、。威权政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政治体系的统治权掌握在领袖一人手中,偶尔也可能由少数统治者集团行使。在政府权力结构中,由技术官僚所掌握的行政权力具有主导地位,议会权力只具有合法化功能,而缺乏对行政权力有效的制约。,第三,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府。在社会力量缺乏良好发展的条件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由威权政府来承担的。威权政府通过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和推行各种经济政策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微弱的大众化控制。威权政体缺乏有效的大众化控制机制,政府的权力往往是不受控制的。在大多数威权政体中,选举都被政党或少数人集团所操纵,并不具有大众化控制的意义。由于监督制度和公民参与制度的不完善,民众缺

11、乏对政府权力的日常性监督。一方面这极易于引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带来政治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官员的腐败提供了可能。,威权政体尽管建立了民主政体的框架,但是政府权力结构远未达到有机化,政治制度的结构与功能呈现严重的错位。在政府权力缺乏实质性的制约的条件下,由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深度介入,政府职能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受限制地扩张,进而又压制了社会力量的生长,同时也为官商结合的腐败行为提供了便利。这使得威权政体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面临合法性的危机,而不得不向民主政体转型。,理论分析:第一,权威主义政体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有效的作用;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牺牲一定的政治进步(“民主被出卖”);民主政

12、治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威权政体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它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民主政体是必然的趋势。第二,从长远看,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必然培育出民主政治(中产阶级、社会结构、教育、交通通讯大众传媒发展)。,(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向、着力点、基本方针和战略策略,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趋势和基本特征,积极趋势见提纲,概括起来说,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就有三个方面,公民政治文化在逐步形成,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政治系统满足民众需求的能力在日益增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体现出自己的基本特征 :,自主性发展,是指自主选择本

13、国的政治发展模式和政治发展道路,主导性发展,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核心在政治发展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稳定性发展,是指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不能偏废,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渐进性发展,是指政治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梯度性发展,是指政治体系能力、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民主化程度等政治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性和梯次性分布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既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对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2、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问题: 其一,政治腐败现象呈现出不断发展蔓延的趋势,有可能产生

14、弥散性腐败,导致软政权化、合法性危机及政令贯彻危机;具有垄断排他性的分利集团利用自身在传统结构中的资源优势不断攫取利益,出现分利集团化趋势。,1990年铁道部副部长罗云光受贿案,被查处局级干部15人,处级干部19人,科级干部13人;1998年哈尔滨“国际商贸城行贿案”,立案查办61人;1998年,广东湛江走私大案,涉及公职人员259人;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涉及各级、各部门官员数百人;沈阳“慕马”大案,涉及干部百余人;河北李真腐败案,涉及干部46人;安徽阜阳王怀忠腐败案,涉及干部一百余人;黑龙江马德卖官案,涉及干部265人;湖北襄樊“官场地震”,涉及干部七十余人。,2005年查处审理的副省级以上

15、干部14人,其中正省部级干部2名;副书记、副省长、人大副主任4人;省委常委3名;公检法系统3名;金融界高官2名。2005年辽粤59名地厅级干部落马。黑龙江 5个省级、8个厅级、560个处级出问题,只有两个地委书记没动。,腐败蔓延有可能导致弥漫性腐败,这是软政权化的基本特征。软政权化的案例:李昌平:“农民真苦,农村真落后,农业真危险”后话,再来看看分利集团化问题199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杨帆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权力资本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即农村承包土地时,有20亿人民币的集体财产落入集体所有制干部手中;第二个阶段是商业资本阶段,由国家垄断形成的贸易渠道转移为私人所掌握,大约有5万亿元

16、财富转移;第三个阶段是生产资料双轨制为标志的生产资本阶段,腐败加剧到直接依靠审批权获得个人好处的程度,大约有350亿元的财富转移;第四个阶段是1992年以后的金融资本阶段,估计财富转移不下于10万亿元人民币。加上其他种种以权谋私,估计在中国改革转型期20年中,权力资本形成给少数人带来的好处,不下于30万亿人民币。,软政权化产生的原因是:因 “旧者已亡,新者未立”而产生的“规范疲软症”,是大多数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的发展陷井。,分利集团形成的机制是,由于市场发育的程度较低,市场吸纳从国家垂直控制下脱逸出来的资源的能力,远不及享有传统特权的既得利益集团吸纳这些资源能力。这就使得某些个人与政治势力,利用其拥有的传统政治资源,取得从国家控制中脱离出来的利益,并利用这种利益进一步做大,形成新的势力资源。而且,以放松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变革速度越快,分利集团化的肿胀速度也就越快。,“软政权”与分利集团化的恶性膨胀,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路人皆知的巨大困扰。例如。宗族械斗、车匪路霸、警匪勾结、黑社会团伙,灰色社会群体正在迅速出现,在某些地区,甚至已经出现集团性的武装抗拒法制的社会势力。一些地区的“诸侯”官员的奢糜腐败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