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四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13298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第四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 际 贸 易,主讲:房敏 ,第四章 对外贸易政策,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二、重商主义 三、自由贸易 四、保护贸易 五、战略贸易,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包括: 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 政策内容、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国内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 优化产业结构 积累发展资金 维护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3、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商品进出口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商品进出口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

2、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商品进出口和服务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4、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英国)保护贸易政策(美国、德国)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初期70年代中期贸易自

3、由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协调管理贸易政策,二、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观点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货币(金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禁止货币输出。 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应该尽量多输出少输入,最好是不输入,以实现财富的积累。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货币仍然是财富的象征,但不主张禁止货币输出。 主张通过贸易带来货币,在对外贸易中输出大于输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二、重商主义,2、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早期 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晚期 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

4、措施鼓励出口。 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 减低或免除出口税。 设立特权贸易公司,实行独占性的殖民地贸易政策。 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二、重商主义,3、对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评价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在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重商主义把货币当成是财富的唯一象征,把对外贸易视为财富的源泉。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只看到了表象,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中,而没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去研究财富的创造过程。,三、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的思想和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 2、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 3、2

5、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协调管理贸易”,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首先实行 废除谷物法 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约税商品数目减少 废除航海法 取消特权公司 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依据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 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评价 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特点: 美国是贸易自由

6、化最积极的推行者。 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以及GATT的建立都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表现: 大幅度削减关税 降低和撤销非关税壁垒评价: 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 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 为国家通过协商、协调获得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先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协调管理贸易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

7、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主要方式,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协调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也不同于保护贸易,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协调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是博弈论。国际贸易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正和博弈关系,也称为合作博弈,各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对方的利益,可以通过双方的妥协与让步增进双方的利益以及整体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协调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

8、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管理。 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和价格进行管理。 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和质量进行管理。 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评价: 协调管理贸易是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而出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原则的基础上,协调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发展。 协调管理贸易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让位于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

9、包容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四、保护贸易,保护贸易的思想和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2、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 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背景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在全世界范围扩张,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国。美国刚刚取得独立和统一,德国刚刚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处于大力发展工业的时期。为了赶超工业强国英国,美国和德国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 特点 保护的阶段性。 保护的有选择性。 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目标相结合。,自由

10、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主要措施 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措施限制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 以高关税或禁止出口措施限制重要生产物资出口。 以低关税或免税措施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 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贴、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理论依据: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对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指出自由贸易理论注重眼前利益,不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增强。 指出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指出自由贸易理论片面夸大了自由竞争的作用,忽视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保护的对象:幼稚产业(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 保护的时间

11、:年 保护手段:禁止进口、禁止出口、关税措施,李斯特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程度,把国家经济发展划分为个阶段。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应该不同: 一、原始未开化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二、畜牧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三、农业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四、农工业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五、农工商时期自由贸易政策李斯特认为,当时的英国处于农工商时期,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所以,德国和美国应该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评价: (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美国、德国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具有启发作用。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实施,使

12、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得以在强大的竞争中生存并迅速发展起来,实现了赶超先进国家的目标。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3)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对幼稚工业的选择没有提出具体的标准。,WTO“幼稚产业保护条款”,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的缔约国应该享受额外的便利,使它们 (甲)在关税结构方面能够保持足够的弹性为某一特定产业的建立提供需要的关税保护; (乙)在充分考虑它们的经济发展计划可能造成的持续高水平的进口需求的条件下,能够为国际收支目的而实施数量限制。 “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的缔约国为了加速某一特定产业的建立以提高人民

13、的一般生活水平,有必要修改或撤消本协定有关减让表中所列的某些减让”,“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的缔约国为了提高人民的一般生活水平,有必要对某一特定产业的加速建立提供政府援助”。,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背景超保护贸易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高度集中,国内市场变得相对狭小,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想极力保护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于是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 主要特点: 不仅保护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衰落的工业。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不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14、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保护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各种奖出限入措施。,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理论依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一部分用于消费)有效需求增加 投资增加 国民收入成倍提高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的出口和投资一样,有成倍扩大国民收入的作用:扩大出口出口部门生产者收入增加(一部分用于消费) 有效需求增加投资增加 国民收入成倍提高,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 (1)这一理论系统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干预外贸的重要性,为超保护贸易政

15、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这一理论提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消费、储蓄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外贸易乘数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总进口不增加,就只有降低价格才可能扩大出口,但是这样的做法无法长期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4)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片面追求外贸顺差,使得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摩擦非常严重,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其他理论依据 国内市场扭曲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 保护劳工利益论 保护就业论 反对不正当竞争论 改善国际收支论 非经济

16、目标的超保护贸易观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主要工业国家经济低迷,美国贸易逆差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源地。 各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贸易保护必要性增强。 国际货币关系失调,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对外贸易的风险增加。 国内政治压力和各国贸易政策相互影响,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 主要特点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转变为间接的贸易限制 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依据:出口扩张贸易顺差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提高进口减少国内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提高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实际上其政策与做法带有明显的歧视性、排他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损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 发达国家没有获得预期的保护政策效果,经济增长没能走出低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