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与智力测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129251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与智力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智力与智力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智力与智力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智力与智力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智力与智力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力与智力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与智力测验(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智力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教育中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方面。本章一方面阐述智力的概念,尤其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介绍常用智力测验的方法,以及如何开发智力。智力及其理论智力测验智力开发,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智力的各种定义。 2、了解智力的主要理论。 3、识记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名称,了解智力测验结果的意义。 4、知道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5、知道智力在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目录,智力的实质 智力的测量 智力理论概述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智力开发,一、智力的实质,几个与智力有关概念的辨析智力一词最早是由哲学家H.Spencer和生物学家F.Galt

2、on将古代拉丁词intelligence引入英文的,其意义代表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此后,智力一词随着心理测验的发展而逐渐普及。 在阐述智力与智力测验之前,有必要对能力、心理能力与能力测验作一简单的阐述,以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不同的内涵。 你是如何看待聪明或不聪明的?聪明=智力?,能力,能力的涵义比较笼统,常与很多类似概念混淆不清,按常识的看法,能力包含很多方面。 比如:表现在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称为体能或技能;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社会能力; 表现在处理事务方面的能力,称为才能; 表现在吸收知识方面的能力,称为智能。,然而,在心理学上所研究的能力,虽与常识的看法有些相似,但在

3、语意表达上却不尽相同;心理学上所指的能力,涵盖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个人现在实际“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 这里,它不包括一般常识中所说的体能或社会能力,而是专指心理能力。所谓心理能力,指的是经心理学上特别技术所测量到的能力。,心理能力,心理能力中所指的个人“所能为者,也就是个人在行为上所表现的实际能力,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的实际能力是由于他的先天遗传基础,加上后天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 这种实际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成就。 心理能力中所指的个人“可能为者”,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学习时,他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潜能。 通常指某人为“可造之材”或者有某方面的“天分”就是这个意思。

4、像这种个人的潜在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性向,性向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普通性向,指般性的潜在能力;另一类为特殊性向,指在某一方面的特殊潜力。,普通性向高的人,将来如有机会历练,则在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共同能力上表现出众,某方面特殊性向高的人,将来如有机会学习历练,则可能成为某方面的专才,比如,音乐家等。 综上所述,对能力概念的理解可得到以下两点认识: 其一,能力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两类;前者称为成就,后者称为性向; 其二,性向又分为普通性向与特殊性向两类;前者又称为普通能力,后者又称为特殊能力。普通性向或普通能力,就是平常所指的智力。,能力测验,在心理测量学家眼里,心理能力是用心理学上的特别技术所

5、测定的能力。 所谓特别技术,目前主要指的是能力测验。 能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类,是心理学家们在研究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时,经过特别设计用来鉴别个体能力高低的科学工具。,由于能力可分为成就(实际能力)与性向(潜在能力)。因此,相应的能力测验自然也就对等的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成就测验;另一类称为性向测验。 两者相同的地方是,无论是成就测验或性向测验,在测验题目上都采用被试学过的知识或经验; 不同之点在于使用测验的目的;如测验使用的目的仅仅在于评定过去学习结果,那就是成就测验;如果测验的目的在于从多数人中甄选少数人,预备施以某种特殊训练,并且以测验结果做为选择和预估的标准。那么,在性质上,这类测验就属于性

6、向测验。,能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能力测验是用来鉴别能力的科学工具,但要能成为科学的测量工具,必须具备精确、可靠以及便于使用等重要条件。即任何良好的能力测验,都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标准化与常模,一个良好的能力测验,在编制时必须经过标准化的过程。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验组成题目是有效的,同时测验的实施及评分程序具有一致性。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标准:,1、测验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两个原则: 其一、测验的项目必须是测验编制者所欲测量的能力特质的代表性样本;如测量数学能力的测验,则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同样测量语文能力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项目。 其二,测验项目必须适合测验使用对象的特点,比如年

7、龄,受教育程度等;,2、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施测(或试测)对象 选定的施测对象,对打算普遍使用该测验的对象总体而言,必须具有代表性。将来打算施测的全部对象是总体,选定施测的少数对象为样本;被试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这样,根据样本施测结果编制的测验,方可到推广到总体去使用。这个代表性的被试样本也称为是标准化样本。,3、施测程序标准化 标准化施测对象选定之后,具体实施时,必须在同样的时间范围内,使每一个被试按同样的规定去进行测验作业。实际上,这是在测验过程中,对可能影响测验结果的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的关键。,4、从施测结果中建立常模 根据对标准化样本施结果,将所有被试的分数,经统计分析,整理出一个系统

8、性分数量表,由高到低排列, 形成标准化样本的分数分布或平均数,这就是常模。常模的作用是,当对其他被试单独施测时,可以做为解释被试分数的标准。因为,有了常模,施测个体所得的分数可与常模比较,从而评定其相应能力在总体中的位置。,信度,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一个能力测验必须有高的信度,方能使人相信使用它确实可以判定某种能力的个别差异。一个测验的信度常含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对被试重复施测,所得的结果(测验分数)相当一致,即表示该测验具有高的信度;其二是各测验题目在功用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也可用以表示该测验具有高的信度;信度的大小由统计上的相关计算法来决定。,效度,效度 效度是指测验确实能够测量到

9、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有效程度。以小学中年级语文成就测验为例,施测后,每个三、四年级学生所得的分数,如果真的能代表他学得的语文能力,即表示该测验具有效度。 因此,对测验使用者来讲,在选择测验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效度问题,因为,缺乏效度的测验,是无法达到预期测量目的的。与前述的信度比较,效度比信度更为重要。原因是只有信度的测量工具,可能没有效度,没有效度就达不到施测目的。,例如:用磅秤量体重,所得数量代表个人体重;连续多次测量数量相近,这表示磅秤做为测量体重的工具,既有效度,也有信度。但是如果以磅秤测得数量做为个人身高的度量时,即使多次重复施测结果一致,即具有极高的信度,但因为代表体重的数量不能代表

10、身高,所以,磅秤对测量身高而言,是没有效度的。,如何保证能力测验的有效性?能力测验效度建立的方法,将视其性质而定。在学校教育上,所编制的各学科成就测验的题目必须合理反映教科书的内容,并且题目的数量、范围及区分力与难度也应该具有代表性,否则,施测后的分数不足以有效的表示学生的成就。像这种以测验反映教材内容的程度为标准所建立的测验效度,称为内容效度。,有些能力测验,在编制时,没有现成用于选题的具体内容或范围,而且所编测验不在于评定被试以往学习的成就。比如,编制一套用来甄选中学毕业生参加电子器材装配训练的测验为例,因为训练尚未实施,既不能按电子器材装配的实际作业为标准来命题,也不能按中学各科内容为标

11、准来命题。这种情形下,测验编制者可根据上面讲述的原则去选择题目并建立效度:,1、先按照现在电子器材装配员在实际作业时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实施工作分析,从而选定装配员在作业时所需的基本能力与基本知识;比如视听力敏锐度、手指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对空间方位与时间长短判断等,可能就是电子器材装配员在实际作业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2、根据工作分析结果,选择题目,编成测验,对一部分中学毕业生施测,获得训练前的一组分数,然后即参加训练。 3、训练结束后从事实际作业时,再按个人的工作表现记录其成绩,如此又获得训练后的另一组分数;,4、最后比较训练前后学生的两组分数,按统计学上求相关的方法算出相关系数。此时,

12、相关系数的大小,就代表了所编测验的效度;,通过这种方法建立测验效度时,训练后的一组分数,实际上是检验编制的测验是否有效的标准,所以被称为效度标准,或简称效标。像这种能力测验,因为它的效度是根据以后的行为表现为标准而建立的,且其目的在于预测未来相关能力的高低,所以,此种能力测验效度就被称为预测效度。,由上例可见,预测效度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有的测验编制者改采其他方法去建立效度,从而达到相同目的。例如:选择一种已被公认具有相当效度的测验,将新编测验与公认具有效度的测验同时对被试施测,得到两组分数,然后求其相关系数以估计新编测验的效度。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效度,称为同时效度。,上述预测效度与同时

13、效度,都是根据新编测验与另一效标之间的相关而建立的,故而又称这种效度为效标关联效度。除内容效度与效标关联效度之外,目前,心理测量学家更关注测验编制时有关心理特质构成的理论基础,并且利用测验结果反映测验测量到这种心理特质的程度。这种效度就是构想效度。,例如:有的智力测验,如果编制者在理论上认为,人类的智力基本上就是包括数字、语文与空间知觉三种因素。那么测验内容上可能会只包括数字、语文、空间知觉三类题目。,二、智力与智力测验,智力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关注热点,然而,对智力的内涵,心理学界并无共识性的界定。 S.S.Colvin等人认为“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W.Stern 和A.S.Edwar

14、ds等人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A.Binet 等人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S.Sternberg等人认为智力是“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能力”; R.Sternberg认为“智力是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成份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情境性智力三个因素”;,智力,而大多数心理测量学家则认为:智力是根据智力测验所测定的能力。 智力一词究竟指的是什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智力三元理论的创始者R.Sernberg等人曾调查智力研究领域的专家以及476位“行外人”(一般行业者),以获取他们对“智力是什么”的理解的资料。,问卷中列出很多相关概念,让被试选答。调查结果发现,虽然行外人对智力一词只表达了常识性

15、看法,但在他们的看法中,有相当多的成份与心理学专家的意见相吻合。 尤其引起心理学家注意的是,行外人所表示的某些不同于心理学专家的看法居然是智力理论中最新也是最进步的观念。,历来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解释,尽管有不同的意见,但仍有两个共识之点: 其一,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非单一能力); 其二,个体智力的高低,乃是他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两类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表现。,智力,基于这两点共识,本书对智力一词的内涵界定为: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个体自身所具遗传条件为基础,在其环境中与人、事、物交往时逐渐形成的,并表现在运用经验,吸收、贮存、支配知识、适应变局、解决问题的行为中。,智力测验,智力测

16、验:在一定的智力理论和测量理论指导下,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传统的智力因素理论。,智力测验的必备条件,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效度: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常模:在编制测验时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而建立的解释原始分数的参照标准。,智力测验的创始人,A.Binet(1857-1911),智力测验的发展,早期智力测验的发展今天,智力测验已经家喻户晓,但历史上智力测验的观念却历经数度演变,大体有以下几个阶段:,生理计量法,1、生理计量法 虽然以智愚品评能力高下的观念古已有之,但采用科学方法评定智力高低的历史,迄今只有一百多年。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F.Galton(18221911)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可以说是智力测验工作的开始。受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影响,F.Galton相信,人类的一切知识来自感觉器官。,因此,他以感官灵敏度为指标,以线条长短(视觉)与声音强弱(听觉)的判断为测题,来测量并估计智力的高低。这种偏重感官的生理计量法虽可以作为个别差异评定的工具,但测量结果在教育上的实用价值并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