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26529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消息二则共张(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消息二则,1、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 泽 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部编语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

2、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 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部编语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

3、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部编语文,1.锐不可当:.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辨析:同:二者都能形容不可抵挡的,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锐不可当、势不可挡”辨析同:两词都有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的意思。 异:“锐不可当”指攻势凌厉;“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 例:(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2)洪水汹涌而至,势不可挡。,部编语文,气势和很顺利地摧毁敌人的势力。异:“摧枯拉朽”强调毫不费气力,用于比喻打垮腐朽势力;“势如破竹”强调节节胜利,不可阻挡,适用范围广,

4、除泛指气势迅猛,可用于军事、比赛外,还可用于工作。 例: (1)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2)这支军队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

5、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必不 可少,“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一、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简洁、概括。,三、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时间

6、: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四、“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五、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阅读方法解密,部编语文,导语作用分析法。(中考占3-4)导语

7、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有时是前几句),它的主要作用是用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便于读者迅速掌握全篇精华,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要。导语的要求:1.要抓住事情的核心;2.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结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

8、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 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人叹为观止。,3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

9、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中国的军人!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只要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由衷的敬佩之情。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八句话:,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

10、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背景材料,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九江,江阴,安庆,芜

11、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课文分析,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12、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新闻六要素,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面概括),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区域,战役全局,课文结构,渡江战役三路大军进军路线图,战况,2

13、0日夜,安庆芜湖,30 万,甚 微,渡至繁昌,鲁港等地,21日下午 五时,安庆九江 (不含),35 万,甚 微,已占领广大南岸地区,正向南扩展中。,同日下午 五时,南京-江阴,35 万,较 强,摧毁抵抗,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三路大军介绍顺序,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 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 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教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语言揣摩,占领,控制,封锁,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

14、大地区已解放,为我军所有,,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 ,不过不能任意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议论句,主体(主体),语言揣摩,“此种情况 不起丝毫作用,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报道准确,敌军毫无斗志、抵抗甚微,详略,详略颠倒,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略),敌军广大官兵厌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

15、要详议几笔,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真实性,及时性,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麽内容?,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

16、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 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