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126056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法规课件 犯罪的社会原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犯罪社会原因概述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第四节家庭学校因素与犯罪,第十一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The social reasons for the Crimes,一、犯罪社会原因的含义二、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第一节 概述,Introduction,一、犯罪 社会原因 的含义,犯罪社会原因是除犯罪的个体原因和自然原因之外的各种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是犯罪原因系统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因素。,在犯罪的社会原因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犯罪的社会原因有两种即静态的和动态的导致犯罪的社会因素。,犯罪社会原因对个体的犯罪行为发生作用的机制,往往表

2、现为多种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点:,(一)决定性 (二)普遍性 (三)系统性 (四)间接性 (五)可控制性,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一、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二、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三、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真空和漏洞,四、分配制度与犯罪五、个体经济状况与犯罪,Economic factors of the Crimes,经济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决定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违法行为通常是不以立法者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马克思。 经济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新中国前40年的历史上,曾

3、经出现了四次犯罪高峰: (1)1950年,刑事立案51万起,立案率万分之9.3; (2)1961年,刑事立案42.2万起,立案率万分之6.4; (3)1981年,刑事立案89万起,立案率万分之9; (4)1988年,刑事立案82.7万起,立案率万分之7.5。,这四次犯罪高峰,从宏观上看,都是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就经济问题而言,显然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非正常时期: 第一次处于战争刚刚结束的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是我国经济上著名的困难时期;第三次是尚处于文革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时期;第四次是经济过热,导致其后的治理整顿的时期。,一、社会经济制度与犯罪,社会经济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具有

4、普遍意义和决定作用的是所有制的形式,它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因而也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原则,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性状等等。 所有制对犯罪的影响作用主要地是来自于发生在它们之间的若干不相适应的情形。,(一)经济目的的利益性利益最大化是任何经济形态的永恒目标,但是应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二)经济行为的自主性 经济行为的自主性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但若失去监督,则可能导致违法犯罪,(三)经济地位的平等性经济主体及个人的地位乃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 (四)经济活动的竞争性正当的竞争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但恶性竞争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较严重,我国目前的多种经济成

5、分并存的所有制制度,各种所有制形式对物质利益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之间自然形成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必然存在合法的和非法的以及犯罪的等若干不同的具体情形。多种经济主体、特别是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之间的往来中,为某些犯罪尤其是经济犯罪形成了适意的土壤。,二、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犯罪,原始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形成了阶级及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基础,这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对古已有之的社会危害行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不平等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不能解决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其犯罪的不

6、可避免。,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有相适应,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其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一定历史时期,整合矛盾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矛盾和新的社会关系失调。如多种所有制。多元化的分配方式,多种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贫富差距的扩大,体制改革中的漏洞,上层建筑领域的一些混乱现象等。所以,犯罪上升难以避免。一定意义上,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国外学者普遍持“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犯罪率同步增长”。,三、社会经济管理与犯罪,社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处于“动态”中的社会经济和人们对社会经济的主观参与。经济管理的状况受制于上述各种经济因素,同

7、时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形式的实现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完善等会起到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 社会经济管理必然处于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之中,经济制度和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因而会发生人们利益关系的相应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在新的机制建立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经济管理中的漏洞如:金融领域犯罪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伪造假发票倒卖活动严重。 (二)治安管理中的漏洞,四、分配制度与犯罪,分配制度与犯罪产生之间有内在关联,是因为分配制度(1)决定了人们的物质所得(2)通过社会所给予的物质分配表明了相应的社会承认和社会经济、政治地位;(3)分配原则的确立及其实际执行的状况说明了社会

8、价值观念和公平合理的制度。,(贫富差距),国家公务员由于收入不高,为了寻求某种心理补偿而实施贪污受贿犯罪行为; 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偏低,因而聚众冲击地方基层政府; 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困难,“主人翁”尊荣荡然无存,因而有的心理蕴藏不满情绪,遇有矛盾纠纷,往往采取过激行为,以致触犯刑律。,五、个体经济状况与犯罪 (一)贫困,(二)失业,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一、阶级状况与犯罪,二、社会制度与犯罪,Political factors of the Crimes,在中国犯罪原因的理论研究中,“阶级斗争论”或“阶级斗争反映论”曾经成为相当普遍和流行的观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对犯罪的影响作用主

9、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政治法律制度对自由民主的保障: 其次,政治法律制度对权力分配和行使的有效制约。,一、政治腐败与犯罪 (一)权力过于集中,(二)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三) 权力行使缺乏监督 关于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 “行使权力的人总是会行使到法律的边界为止。”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英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也说过,(四)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官僚主义严重,四、法制建设与犯罪 (一)立法滞后 (

10、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三)公众法律意识淡薄 五、民族矛盾与犯罪 六、境外敌对势力与犯罪,第四节 家庭学校因素与犯罪,一、家庭因素与犯罪,二、学校因素与犯罪,观看视频并讨论,点击下图观看视频,Family and School factors of the Crime,一、家庭因素与犯罪,家庭的意义,生育功能,生产和消费功能,赡养功能,精神生活的功能,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家庭类型对个体的影响,道德意识的家庭养成和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长,家庭对犯罪的影响,家庭结构对犯罪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二、学校因素与犯罪,学校的意义,学校环境的影响,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学校中师生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制度,学校风气,学校是专门实施教育的场所和机构。学校对人一生生活道路和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