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12176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讲人:汪娟 组员:刘彬 黄翊君 洪张青 张荣兵 刘安磊,一、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1、时间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2、背景 (1)经济背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社会后期部分地区出现手工业萌芽; (2)政治背景:资源配置由国家掌控,同时农村地区,由乡绅代表国家进行治理; (3)社会背景:宗教影响,有一定的民间力量。,3、形式,官办慈善事业 A、仓储后备。平时建立谷物积蓄电池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B、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民办慈善事业(社会救济)。如宋代范

2、仲淹举办的“义田”,朱熹的“社仓”,清末熊希龄举办的慈幼局。,2018/10/19,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直到今天,人们对范仲淹的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范仲淹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个原则。而且,范仲淹还是大力推行教育的重要人物。至今,在范仲淹的故乡,还有一所中学名叫“景范”中学。范仲淹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个建立和推广普及教育制度的人。范仲淹还有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伟大贡献,就是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延续了900年。,2018/10/19,公元1049年,范仲淹用自己的俸银在苏州买了1200亩地,建立了“范氏义庄”。他亲自订立章程

3、,规定义庄的收入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范氏子孙。此后,经过历代范氏子孙的屡次捐献,到清朝宣统年间,范氏义庄公有“义田”5300多亩,并且运作良好。在范仲淹制定义庄规则的时候,苏州范氏子孙数量还不多,仅90多人,因此,范氏义庄的资助是人人有份,公平对待,属于小范围的普遍福利。到清朝,由于范氏后代数量增多,义庄的资助主要针对特殊对象,例如家庭贫困者、寡妇、上学、结婚、丧葬等。因此,人们也把范仲淹称为中国最早的慈善家,或者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政治家。,2018/10/19,义田记,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

4、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 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既占 充禄厚,而贫络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 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 无

5、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 ,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 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 ,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 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 止乎一己;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大夫,为士,廪 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族之人瓢囊为沟中饥者,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 之罪人也。公之忠义

6、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略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2018/10/19,范文正公, 苏州人, 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 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 疏远而贤良的人, 都给以救济. 当他显贵的时候, 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千亩, 叫做义田, 用来供养. 救济全族的人. 使他们天天有饭吃, 年年有衣穿; 嫁娶丧葬, 都有供养. 贴补. 选择同族中年长而又贤明的人管理这件事, 按一定时间共同结算收支帐目. 每天提供吃的, 每人一升米; 每年提供穿的, 每人一匹绢绸. 嫁女的给钱50 千; 再嫁的给钱30 千; 娶妻的给钱30 千, 再娶的给钱15 千. 葬的跟再嫁

7、的补贴数目一样, 葬小孩的给钱10 千. 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有90 人, 从每年的收入中, 供给稻谷800 斛. 用千亩田的收入, 供给聚居的族人, 绰有余裕, 而没有穷尽的时候. 退职回家等待缺额的人, 可以享受供给; 出去做官的, 便停止供给. 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2018/10/19,2018/10/19,类似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出现,大约是在范仲淹去世后800年的德国首相俾斯麦执政时期。当然,俾斯麦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为,范仲淹建立的民间行为。然而,西方国家一般面积较小,人口数量不大,在工业化的经济状态下,比较容易实现政府主导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而中国幅员辽阔、

8、人口众多,像范仲淹时代由政府、民间共同组成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更可取的办法。 以宋朝来说,政府的社会保障有常平仓等制度,这些制度的救济行为主要针对灾荒年景,即所谓“救急”。而范仲淹制定的义庄制度,则是常年如此。虽然范氏义庄只针对范氏子孙,似乎没有涉及全社会,但是,自从范氏义庄建立后,范仲淹的“义庄”便成为各地仿效的对象。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宋元之间记载的义庄约70多个,明代约200个,清代有“义庄遍天下”之说,例如清朝末年,仅苏州地区就有义庄200多个。这些沿袭自范氏义庄的各地众多的义庄,成为中国民间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固基础。,2018/10/19,很多社会都有民间临时性的救济方式,全世界唯

9、独中国在900多年前就将民间的社会保障严格地制度化,这种民间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它很好了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政府全面提供保障,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难以公平、全面、足够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自从范氏义庄出现后,中国古代政府对于义庄这种民间社会保障方式,都采取了免除赋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民间不用把义庄的赋税交给政府,再由政府统一派发社会保障。而是政府就专门的项目减免赋税,让利于民,并监督这些让利专门用于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现代西方理论经常提出“小政府大社会”概念,其实,减免赋税的义庄制度,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的一个具体例证。,2018/10/19,范氏义庄除了为特定对象提供社会

10、保障外,在很多方面也是非常先进的。例如,到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时,他将义庄的田产交给了义庄。按照现代公司法的概念,义庄就是独立法人,范氏后代捐献的田产,不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政府,而是集体所有制。再如,范氏义庄很早就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义庄的经营管理由专门人员独立运作,范氏宗族内部的人,如要插手义庄管理,可以告官,由政府处理。同时,对于义庄独立经理人的行为,由全体族人共同评议,或者肯定其业绩,或者解除聘任,甚至连独立管理人的薪酬收入,都在全体族人的监督之下。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民主,这也是我多次强调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民主的一个例子,只不过,中国的民主与西方的现代民主形式不同

11、而已。当900年前的中国百姓,就可以在义庄这种民间社会保障制度下享受民主的时候,绝大多数欧洲人还不知道民主是何物。,2018/10/19,社仓:民办粮仓的一种,由南宋朱熹首创,社仓不特指某个粮仓,而是一种储粮制度。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粮食的周转则是借贷的形式,一般春放秋收,利息为十分之二。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建宁府(治今福建建瓯)大饥。当时在崇安(今武夷山)开耀乡的朱熹,同乡绅刘如愚向知府借常平米600石赈贷饥民。贷米在冬天归还,收息20%,小歉利息减半,大饥全免。计划待息米相当于原本10倍时不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3升。后来归还了政

12、府的常平米,至淳熙八年(1181年)已积有社仓米3100石。这一年朱熹将社仓事目上奏,孝宗“颁其法于四方”,予以推广。为此仓储行业奉朱熹为“紫阳仓祖”(朱熹号紫阳)。,2018/10/19,宋代收养弃婴的机构。淳佑九年(1249)理宗给官田五百亩,于临安创建慈幼局,收养遗弃的新生儿,并置乳母喂养,无子女者可来领养。宋史理宗本纪载:癸亥,诏给官田五百亩,命临安府创慈幼局,收养道路遗弃初生婴儿,仍置药局疗贫民疾病。,2018/10/19,4、思想基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以民为本”先秦时期的阶级社会刚刚从原始社会脱胎而来,氏族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平等互助的传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

13、生重要影响。但是,构成以社会救济为特征的先秦社会保障制度思想基础的,应该说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基于这种民本思想,有作为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并以之为治国兴邦之道,周礼、管子等书中记载、论述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诸侯国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便是建立在如上所述的民本思想基础上的。,2018/10/19,5、保障范围:,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因为生产力所限,总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但其保障范围却很全面,基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社会保障业务的主要内容。,2018/10/19,一是弃婴养育。因生计所迫,父母不能养育子女以至弃之路旁,古来常有。自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局后,历代全婴堂、育

14、婴堂之设史不绝书。清代雍正皇帝曾亲书育婴堂碑文,要求将广渠门内的育婴堂规制加以完善,号召士庶“捐资为善”,并向全国推广,严饬地方官吏切实做好弃婴养育工作,毋使坠入沟壑。而其良法美意在创建之初即已成型,如前引湖州婴儿局增田记中规定:首先由法曹“诘其所从来,真弃儿乃书于籍”,然后“使乳母乳之,月给之粟”,另外“择媪五人为众母,长众乳,各哺其儿又一人。”并且规定了养育八十名弃婴及其相应的常平(财政)补贴数额。明清以后,地方官履新按临,都要仔细过问善堂设立位置,并核对在籍名单和拨补实数。这在方志中的建置、地理和赋役等内容里都有清晰记载。,2018/10/19,二是助学济困。科举取士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

15、主要途径,学而优则仕也是举子们梦寐以求的人生幸事。但因为家境贫穷而辍学的优秀者,也不在少数。如何救助这些贫困学子,政府与社会都非常关注。宋元以后,政府备有学田、膏火田等公产收入作为膳廪支持。而地方与宗族内部所建立的义学、贡士庄、希贤庄、青云庄则为本地或族内贫寒子弟完成学业解除了后顾之忧。真德秀在为友人林彬作的万桂社规约序中便感慨自己成长深受乡人之助,因此为官后“每举辄助钱二十万”置为“义廪”,“示不忘本也。”后来姚勉武宁田氏希贤庄记便指出,武宁田德伦兄弟倡建希贤庄即是慕真德秀“义廪”而立。欧阳守道和文天祥为庐陵、吉水等县贡士庄所写散记,都高度肯定了它们在助学济困与振兴庐陵文化中的积极贡献。直到

16、明清时期,繁荣的庐陵文化阵营中,贫穷子弟代有巨儒名宦,并非偶然,他们往往得益于这一善举。,2018/10/19,三是贫病救治。无钱治病,是穷人的共同遭遇。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去拯救这些贫病者,实是从佛教寺院的善业中得到启发的。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如高斯得江东提刑司新创药局义阡记“捐司存羡钱百万,创业药局。制急于民用者凡五十品,民有疾咸得赴局就医,切脉给药以归”。吴渊济民药局记盛赞列圣“以民命为重”的“好生之德”,鉴于“近世天下郡国台府开设广惠局以便民服饵”,由浙西提刑在苏州买房三十五间,创济民药局,以资春疫的预防与治疗。元代汤弥昌平江

17、路新建惠民药局记曾谈到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各路府“设惠民药局,官给钞本,散诸药市,月取其息以资制剂”。,2018/10/19,四是养老善终。老有所养是每一个人都企盼的人生结局,但总有一些人因为各自的不幸而变成鳏寡无靠。自北宋崇宁年间在常平仓下设立安济坊、漏泽园后,以赡养鳏寡老人为宗旨的养济院、居养院、安济院纷纷建立。如南宋刘宰真州居养院记指出:“居养院以处老疾无告者,其来远矣!”而此前朱熹江西运司养院记讲到仅南昌延庆、崇和二门外便有多个养济院,安置老病者。全国同类善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至吴潜广惠坊记惊叹“穷州陋邑犹有所谓居安、安济之所”。明清以后,虽然代有兴废,但以养济院为核心的善堂义举仍然保留完整。明代敖英东谷赘言记:“我朝设养院以养民之鳏寡而无告者也;惠民药局以济疾病之穷者也;漏泽园以葬无主之死者也;课守令积谷而为殿最以赈凶岁之饥者也。”与此同时,家族中的义庄、义田对本族鳏寡老人按期发放赡养费用,使其不致于流落外乞,有力地补充了政府的养老设施之不足,甚至成为养老保障最有力的社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