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0633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中考语文考前中考语文考前 100100 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天复习阅读滚动组合练习(4 4)中考热点四中考热点四 读书学习读书学习热点直击热点直击读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人类生存除了需要物质食粮,还需要精神食粮,即通过读书学习接受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接受文明的教养和文化的熏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好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读书学习的话题

2、备受关注。如 2014 年河南中考卷阅历与读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的观点;2014 年湖南郴州中考卷抓住你的暗时间,通过大量的事例论证了“高效学习的有效路径抓住你的时间”的观点;2014 年广东卷读书与境遇从“顺境、逆境、闹境”三个角度阐释了“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的中心论点。该类阅读材料的考查点集中在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读书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对优秀学习态度的鉴赏评价,对高效学习方法的汲取借鉴上。考查的文体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热点精炼热点精炼滚动组合训练滚动组合训练(

3、 (一一)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2015原创)读书之读书之“见见”文/赵畅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

4、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有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本质与灵魂。在此基础上,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读书亦须有“灼见”。“灼见”是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独到的见解。读书中若能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

5、法解决问题,不仅利于消化书的内容,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学者陈平原从小就背诵明日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他对此歌“据说乃明代状元钱福所撰”产生了怀疑。怀疑这原本就是谐谑体的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为增强说服力,便靠上了一位名人。虽说,陈平原的怀疑亦只是一种说法,但有理有据的推论,对于帮助我们养成“在读书中质疑、在质疑中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无裨益。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甚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去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东汉的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

6、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当时不可能出版。150 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避险中的蔡邕,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人生阅历令他从论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当是预见之功。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

7、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选自 2013 年 12 月 17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分论点?2.2.选文第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3.选文第段中加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的“两脚书柜”是比喻的说法,把只读书没有“见”的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揭 示了出来。B.第段用陈平原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分论点读书亦须有“灼见”。C.第段加着重号的词“往往”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

8、准确性、严密性特点。D.第段“桃源梦境”“伊人”都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掌握读书要诀的重要。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2015原创)少年读少年读文/许东林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9、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

10、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后来,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

11、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

12、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如今,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

13、青草离离处鸟飞。(选自 2014 年 1 月 22 日滁州日报,有改动)1.1.选文第段中加着重号的“时光”指什么时候?2.2.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时心境有何不同?3.3.选文第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4.作者在第段写“我”与“体己的女同学”密谋与“各自的荷西”远走天涯有何作用?5.5.选文结尾段加波浪线的句子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名句?滚动组合训练滚动组合训练( (二二)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2015原创)漫谈读书漫谈读书文/梁实秋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

14、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

15、了一天则以后追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 1600 余种,分为 55 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

16、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更多试题资料请关注明师题库(微号:mstiku)更多作文资料请关注明师作文(微号:mszuowen)!-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