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10302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课件,湖南文理学院,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维新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湖南文理学院,主要内容,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主 要 内 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侵 略: 重要原因,(3)自然灾害严重:次要原因,巨额赔款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增加了农民的额外负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洪秀全和金田起义的爆发,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洪 秀 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

3、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到广西传教,后洪秀全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 1850年拜上帝教发展为万余人,洪秀全下令集中金田村。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怎样评价拜上帝教组织? 幻灯片 56,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是金田村全景。,

4、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金 田 起 义,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 1851- 185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 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1851年9月,攻占 永安,太平军整顿 建制,严肃军纪, 清除奸细,封王, 由东王节制诸王, 初建政权。,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3.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斗争,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于西征、东征,

5、1856年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3年春,顺江 东下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正式建立与清政 府对峙的政权。 1853年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开始派林凤 祥、李开芳进行 北伐。因孤军深入、 给养不足,全部 壮烈牺牲。,1852年春, 突围北上,,1852年攻占 武汉三镇 队伍发展 到50万。,南王冯云山 牺牲,西王肖朝贵 牺牲,1853年赖汉英率部 西征:1855年石达开 西征军潘阳湖口大捷后, 进入江西。,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

6、的起落,太平军与英军作战,太平军在江西湖口大败清骑兵 原载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军在炮击清军水师。 原载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时期出版的资政新篇太平军目天朝田亩制度等,明确规定了军队的编制、土地制度和 施政方针。,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

7、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是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目的:,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进步性:

8、,局限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资政新篇,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干王洪仁玕手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思考,试结合主要内容,评价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 ?,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也缺乏必要的条件,不能真正实行。,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

9、篇的内容,想一想,它们都不可能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天王府,天王府内石舫,1. 天京事变(1856年)转折点,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阅读与思考:贼情汇纂载:“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李秀成自述载:“(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

10、王府封其万岁。”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过程,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血洗天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政治: 天王洪秀全 干王洪仁玕,军事: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影响:元气大伤 ,几乎是“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洪秀全被迫起用年轻将领,重振朝纲,挽救危局。,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淮军,华尔的洋枪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二、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3)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一节 农民群众

12、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思考,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资料扩展57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 “洋务运动”:历史学家把部分清朝官员从十九世纪六十

13、年代至九十年代从事的“富强之计”,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海军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称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国门被打开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视频:洋务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求强(19世纪6070年代)求富(19世纪7090年代),2、发展经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曾 国 藩,4、洋务运动的目的 镇压农民起义; 自强,抵御外侵; 求富(民用工业); 集团间的争夺。,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李鸿章,3、洋务派 地主阶级中的一派别,是地主阶级中的改革派。,张 之 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