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戊戌变法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093661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5课 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5课 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5课 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5课 戊戌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 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戊戌变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课程标准,一、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原址,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熊 虎 蛤蟆 肠 太阳,鹰 美国 (门户开放政策

2、),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大背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1000家。,表格内容和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战”; 政治:设议院,行立宪; 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评价:反映民资利益和要求,为维新

3、运动做了理论准备;但无完整理论,也未付诸实践。,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发展(思想基础),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国家的权益进一步丧失,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背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二、资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思想核心是倡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

4、君权,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变封建君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重点点拨,特点:借孔子的名义,西方政治学说和 儒家经典 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说明: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意义:减少改革阻力,利于宣传维新思想;,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思考: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意义如何?,1895年,康有为等领导 “公车上书”

5、,(维新思想,政治运动),(1)成立强学会,设立学会、学堂、创办刊物,把维新变法推向全国,(2)展开论战,1、开端,2、发展,(3)上书光绪皇帝:,康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戊戌变法施政纲领。,3、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2)主要内容,政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教: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1898.6.119.21),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 有哪些没有实现?,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4、失败戊戌政变(1898、9、21),顽固派

6、阴谋破坏,袁世凯出卖,戊戌政变: 囚、杀、废。,“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杨康杨刘林谭(玉)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结果: 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表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免翁、用荣 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你认为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发动政变。,维新派政治上不够成熟,改革措施较为激进,不能循序渐进,树敌过多,陷于孤立;,三、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推动中国近代化,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总结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

7、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2、阿里改革:积极发展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3、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4

8、、戊戌变法: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1、俄国改革:颁布“一二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颁布司法章程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2、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

9、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1、阿里改革:实施西方教育体制;发展世俗中小学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派遣留学生;翻译大量军事科技书籍。2、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3、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教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工业文

10、明冲击下改革,(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1、阿里改革:创办近代化军工企业;推行军事改革,建立步兵学校,实行征兵制;按照西方训练军队,发展壮大海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2、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享有特殊地位,只对天皇负责。3、戊戌变法:精练海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五)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1、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2、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