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09365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8.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大家在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领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的创史作用等观点,以提高同学们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第 三 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体系,(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客观实在性 )(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运动、变化、发

2、展 ) ( 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和怎样认识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构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5,罗贯中“历史循环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6,“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社会倒退论”,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 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唯物 史观,决定,决定,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3、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9,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11,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12,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13,人口因素的作用,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

4、的必要前提。,14,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15,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16,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17,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反映。,2.社会意识,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18,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实践经验和社会地位的反映,形成个人独特的看法与思维形式: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对世界的发展潮流的认识、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

5、,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个人意识的烙印。群体意识是社会共同体的共同认识,它不是个人意识的简单汇集,而是人群集合体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反映。群体意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民族意识,比如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1)从意识主体(现实的人)看:有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之分,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19,(2)从社会意识的层次看: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分。,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自发产生的,具有不系统、不定型、盲目等特性。社会心理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表现为感情、情绪、习惯、成见等各种自发的倾向、民族心理、社会思潮等。社会意识形式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对社会存

6、在自觉的、系统的、比较深刻的反映。社会意识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体系,形式主要有: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科学等。形成了一定的思想体系,在社会现实中起指导、教育、审美、宣传、熏陶、教化等作用。社会意识形式从社会心理的基础上概括而来,又反过来指导和影响社会心理。,社 会 意 识,社会意识,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即观念上层建筑或思想上层建筑,不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21,一是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大部分社会科学。,二是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各种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某些

7、管理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方面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等,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社会意识形式,22,一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23,(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之间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

8、社会意识自身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继承性。,辩证法的发展过程,25,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如批判功能。,26,人和自然关系,人和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27,生产力 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8,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又叫生产工具。,29,劳动对象的含义,劳动对象 是人们在生产过

9、程中进行加工的东西。,30,劳动对象的种类,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生产原料。,31,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32,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基本要素,非基本要素,33,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消费,生产,分配,交换,生产关系,34,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

10、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35,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未来公有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36,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还表现在:,所有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 始 社会,奴 隶 社 会,封 建 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全人身依附关系,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

11、平均分配,全部占有,贡赋、地租,利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3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蒸汽机车,唐三彩,青铜器,人面鱼纹盆,39,生产关系,生产力,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反作用,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4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

12、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41,“颜色革命”一词是来源于西方的说法,是指独联体国家近两年来发生的政治变革。因为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都是在某种颜色的标志下进行的。,42,2003年11月22日下午,当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在新议会的成立大会上讲话时,反对派“逼宫”,28小时后,谢氏宣布辞职,萨卡什维利在随后的大选中当选为格新总统。由于萨氏冲入议会大厅时手举玫瑰,所以该事件又被称为“玫瑰革命”。 2004年12月26日乌克兰进行了第二次总

13、统选举,尤先科顺利当选。尤先科的支持者都以橙色标识参加活动,所以该事件被称为“橙色革命”或“栗子花革命”。,萨卡什维利手持玫瑰花,吉尔吉斯斯坦黄色革命,43,布什对尤先科的“民主革命”大加赞赏“,美国总统布什(左)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前往格国会,出席在那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44,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人和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5,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我国的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

14、本经济制。,46,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7,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等国家机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整套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等。,4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4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50,国家的概念、本质,国 家 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 的工具。,51,阶级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

15、表现,这是国家的阶级根源。,国家的起源、产生,52,社会根源,国家的产生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密切相关,这是国家产生的一般社会根源。,国家的起源、产生,53,国家的对内职能,政治统治: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同时在本阶级内部实行特定的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统治。,54,社会管理:国家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和调节,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等等。,国家的对内职能,55,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侵略;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国家的对外职能,56,是指社会各阶级

16、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是决定国家阶级性质的方面。,国 体,57,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方式,即政权构成形式。,政体,君主制,共和制,君主专制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议会制,政 体,58,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59,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0,(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6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