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093246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 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 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 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 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工作在教育岗位上一名教师,应如何去体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 要求呢?我认为首先要“心系教育,具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 。从历史发 展长河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人类的 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但如果没有教师,他就会断线,

2、就会枯竭;人类的社 会生活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陷入愚昧,陷入野蛮。正是教 师平凡的工作,连接着老一辈和新一代,连接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从个 人成长的命运看,教师又是人生幸福的缔造者和操纵者,教师从事的职业 是崇高的、神圣的。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平平凡 凡,琐琐碎碎,默默无闻。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没有显赫的 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这就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 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 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 才把他与园丁

3、、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 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应该说,教师 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师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其次是“把爱撒向学生” 。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 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 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 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 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 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

4、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 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 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 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成效。 其三要做到“细微之处树榜样”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 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有一位教育 家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榜样教育学生。 ”也就是说,身正方能 影子不斜。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 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思想

5、、言行、作风和品 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 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 己首先不做。我们常讲: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欲正人先正己。这些话语充分说明,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得到全 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要努力做到德才兼 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举止稳重等等。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 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教师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 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培养出适合 21 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我想应 该从以下几个

6、方面做起: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 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 种内在动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此外,教师的良好心态还 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 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 必会使学生打不起精神,办事拖拉,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 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对工作的热情不 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作为

7、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对教师自身发展、对学生成长的不利, 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 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德。如果连这 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既然干了这份 工作,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要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 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最 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 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

8、的是涉世不深、缺 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年学生。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 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 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 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 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新时代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是掌上明珠、是宠 儿,很多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 的错误。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爱学 生,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学生,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 用自己的温

9、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更要用平等 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 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爱岗位、爱学生,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的 基本道德品质。 三、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学习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 教 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模范。教育学生不能依靠灌输、说 教,而应当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 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 我在教师岗位中发现,教师的一言一行的确能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 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 光” 。前面

10、说过,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 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 到教室,看似区区小事,实则为学生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 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教师的举止言谈、道德修养、处事方 法、性格爱好,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甚至 是终身的。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往往是不自觉 的,产生在潜意识中的,但其影响可以伴随学生一生。 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 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给学生 做个好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规

11、范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使人格 更加高尚美好,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才会产生“近朱者赤” 的陶冶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 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 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 有一桶水。 ”的思想,虽然说了几十年,但在今天依然适用。社会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去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更 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去适应课 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

12、成 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吸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 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 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 拓之路。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 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 师的灵魂。通过教学工作和此次的新师德规范的再学习,我们更加明白了: 教育学生的真正目的不但要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 道德。 “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 ”因此,们要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 的鞭策自己,让它成为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