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08571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线讲座ppt培训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行驶性能 汽车行驶轨迹,动力性能: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力决定,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决定汽车加速、爬坡和获得最大速度的性能。 动力性能决定着道路的最大纵坡、坡长限制。,一 汽车的行驶性能,制动性:指汽车行驶中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制动性能与道路的行车视距有关。,一 汽车的行驶性能,行驶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道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和纵、横向组合影响着道路纵坡度的设置。,一 汽车的行驶性能,燃油经济性:燃油消耗虽然同汽车发动机的效

2、率密切相关,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道路和交通状况的影响。 行驶平顺性:汽车在行驶中对路面不平的降震程度。,一 汽车的行驶性能,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尽可能地提高车速; 保证道路上的行车连续性; 尽量满足行车舒适。,一 汽车的行驶性能,汽车行驶两侧轨迹,单车道加宽示意图,定义: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加宽目的:避免汽车在弯道上行使时不侵占相邻车道。 加宽位置:通常在弯道内侧。,二 汽车行驶轨迹,加宽

3、示意图,二 汽车行驶轨迹,b单=A2/2R 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R圆曲线半径(m),二 汽车行驶轨迹,离心力计算公式:F=Gv2/gR 其中 F离心力(N)R平曲线半径(m)v汽车行驶速度(m/s)G汽车重力(N)g重力加速度(m/s2),概念: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设置目的:是为了克服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超高示意图,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i超=V2/127R-,为保证安全,各等级道路设计超高时应满足最大超高横坡度的要求。,三 汽车行驶横向稳定,1.平 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纵断面:沿路线

4、中线垂直剖切再展开。3.横断面:沿垂直于路线中线剖切再展开。,第四章 公路路线,平纵横关系图,第一节 平面线形,道路的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般采用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合构成。,曲率为0,曲率为常数,曲率为变数,直线是两点间距离最短的路线。其特点是里程短,营运经济,行车视距良好,乘坐平稳、舒适。,(一)直线,第一节 平面线形,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般定线时,只要地势平坦,无大的障碍物,首选直线通过。,(1)直线的优点 笔直的道路给人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第一节 平面线形,(二)圆曲线(曲率为

5、常数),第一节 平面线形,(1)圆曲线的半径 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 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R越小,离心力越大,可能引起汽车向外滑移或倾覆,所以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径。,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当设超高时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横向力系数;ih超高横坡度;i1路面横坡度。,不设超高时 :,第一节 平面线形,平曲线最小半径,第一节 平面线形,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以采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指能够满足旅客舒适感和工程量要求时所采取的半径。,指即使在双向横坡的弯道上行驶也能安全、经济、舒适的通过时所采用的半径。,缓和曲线,

6、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三)缓和曲线,1、缓和曲线的作用 线形缓和。使线形圆滑,增加线形美观,有良好视觉效果。 行车缓和。有利于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第一节 平面线形,缓和曲线长度,一、 平面线形,第二节 纵坡,二、最大纵坡与坡长限制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综合考虑车辆的动力特性、行车安全及营运经济、道路等级及地形条件。,一、纵坡坡度,纵坡的坡度以路线的水平长度做分母,以两端变坡点之间的高差做分子。 i为正表示上坡,i为负表示下坡。,最大纵坡,三、高原纵坡折减高原地区,发动机的功率减小,汽车爬坡能力降低;水箱中的水易于沸

7、腾,破坏冷却系统。因此,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选择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发动机,在纵坡设计中应把纵坡减少。,第二节 纵坡,四、坡长(查)最小坡长为满足行车平顺、纵面视距,一般不小于设计车速行驶10s的行程为标准。最大坡长为满足汽车的爬坡能力。,五、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是陡坡路段正线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汽车行驶的专用道。,第二节 纵坡,六、竖曲线,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变坡角为正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舒适,竖曲线半径不能太小。,第二节 纵坡,竖曲线的设计半径和最小长度规定详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的规定。,公路横断面是指垂

8、直行车方向的横向路幅布置。 由车道、中间带、路肩、人行道、自行车道、路侧边坡、绿化带、设施带、路界(红线)等部分组成。,第三节 公路横断面,一、中间带 1、组成 中间带由行车道左侧的两条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2、作用 (1)分隔车流,提高通行能力; (2)可设置公路牌; (3)种植花草或灌木丛的中间带,能起到防止夜间灯光炫目的作用。 (4)防止车辆中途调头; (5)防止认错车道引起交通事故。,花草或灌木的高度最好不超过1.2m,这样既可以相互通视,又可以遮挡晚间行车的会车灯光,避免眩光。,第三节 公路横断面,中间带宽度,第三节 公路横断面,第三节 公路横断面,机动车行车道的宽度由数条机动车

9、车道组成,其宽度应是车道条数和一条车道宽度的乘积与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 车道宽度见表所示。,三、路肩 1、定义 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2、分类 路肩主要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两种。,3、路肩的作用 (1)保护车行道,供临时停放故障车辆; (2)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撑以及供行人通行; (3)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 (4)作为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第三节 公路横断面,表 各级公路路肩宽度,4、路肩的宽度,见表所示。,第三节 公路横断面,第四节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3、超车视距,1.停车视距,定义:

10、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驾驶员发现路面前方有障碍物,经判断后,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止,这一必须保证的最短安全距离。 制约因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一、视距类别,第四节 行车视距,S1为驾驶员反应与判断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S2为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S3为安全距离,一般为510m。,停车视距组成:ST =S1S2S3,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及时刹车所必须的最短安全距离,称为会车视距。会车视距通常是停车视距的两倍。,第四节 行车视距,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

11、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第四节 行车视距,式中:SH 全超车视距,m; S1加速行驶距离,m;S2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m;S3超车后的安全距离(2060m);S4超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时段内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m。,SHS1S2S3S4,(2)最小超车视距,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第四节 行车视距,4.平面弯道上视距保证,为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安全,弯道内侧视距曲线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以保证弯道内侧通视;如有遮挡,则必须清除规矩曲线范围内的障碍物。,第四节 行车视距,5. 视距控制因素,视线高,障碍物高,第四节 行车视距,6.竖曲线上视距保证,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车头灯的灯光高出路面,很难照到高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应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公路也应采用大半径的竖曲线。,第四节 行车视距,思 考,在弯道、山区等特定环境下应如何注意行车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