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085347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建市政基坑、桥梁、隧道安全事故预防知识要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主要】是基坑【坍塌坍塌和淹没淹没】 , 【防止基坑坍塌和淹没是基坑施工的重要任务】 。2、基坑施工时,对基坑边堆载及机械等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 。A.基坑边不得行驶施工设备B. 堆载及机械等离开基坑边缘应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C.坡开挖时会增加滑动力矩D. 支护开挖时,会增加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或施工机械】时,如果是放坡开挖会增加滑动力矩;如果是支护开挖,会增加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一般要求【堆载】及【机械】等距离基坑边缘一个【安全距离】 ,并且对堆载的级别有所限制。 A 不是不得行驶,而是应保持安全距离。3

2、、地下水是引起基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表明,多数发生的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有关。地下水对基坑的危害与土质密切相关,当基坑处于【砂土或粉土砂土或粉土】地层时,在地下水作用下,更容易造成基坑坡面【渗渗水、土粒流失、流沙水、土粒流失、流沙】 ,进而【引起基坑坍塌】 。4、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早发现坍塌、淹埋和管线破坏事故的征兆征兆。如果基坑即将坍塌、淹埋时,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 , 【及早撤离现场及早撤离现场】 。5、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况管线调查 (1)【进场后】应【依据】建设方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 ,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

3、 【掌握】管线的【施工年年限、使用用状况、位位置、埋深深】等数据信息。 (2)对于资料反映不详、 【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应【向规划规划部门、管线管理管线管理单位查询】 ,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坑探】查明现状。 (3)对于基坑影响范围内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并经现场调查, 【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等情况。 (4)将调查的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等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在施工平面图上】 ,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 。(5)分析调查、坑探等资料, 【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4、和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依据依据】 。6、对于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管线,应与建设建设单位、规划规划单位和管理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拆迁、改移和悬吊悬吊】加固措施。7、对于【具有中、高中、高度危险因素】的地下管线,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和【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安全技术措施】 。8、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的深层水平变形地下连续墙围护的深层水平变形监测采用(B) 。A.静力水准测量 B.测斜仪测斜仪 C.几何水准测量 D.视准线法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水平变形采用【测斜仪测斜仪】 ;地下连续墙【内力变形内力变形】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应力计】量测;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坑变【地面沉降沉降、支撑立柱沉

5、降变形】采用【水准仪准仪】 ;【支撑轴力支撑轴力】采用【轴力计轴力计】量测。地下水位地下水位采用水位计水位计量测。9、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度法小角度法、投投点法点法、视准线法视准线法】等。 (2)【竖向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几何【水准水准】测量、光电距光电距三角高程三角高程测量、静力水准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 (3)【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适用于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宜采用在桩(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地下连续墙水平变

6、形水平变形采用【测斜仪测斜仪】 ;(4)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 (5)【支护结构内力内力】: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应变计或应力计变计或应力计量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混凝土应变计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轴力计】或应变计应变计等量测。 (6)锚杆及土钉【内力】采用专用测力计专用测力计、 【钢筋应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内力每根钢筋内力。10、关于基坑监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水平位移

7、监测点宜布置在阴角处 阳角阳角B.支撑轴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C. 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D. 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端墙处 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处的立柱上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处的立柱上监测点的布置 (1)应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进行监测点的布设,绘制平面图。 (2)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周边布置】 ,基坑【中中部、阳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顶部位移大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不宜大于 20

8、m(3)围护结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周边的中中部、阳阳角处】及【有代表性有代表性部位】 。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 2050m。 (4)【支撑轴力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对【多层支撑多层支撑】支挡式结构,宜在【同一剖面同一剖面】的每层支撑上的每层支撑上布置测点。 (5)锚杆和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中部、阳角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6)【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基坑中部中部、支撑交汇处交汇处】及【地质条

9、件较差处】的立柱上。 (7)以基坑边缘外 13 倍基坑开挖范围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11、关于基坑开挖时,对基坑安全有利的措施有(ABDC) 。A.控制临时开挖边坡 B.做好降水措施 C.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 D.信息化施工 E.在坑顶堆置土方基坑开挖安全控制【技术措施】:【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确定】 ;根据土的分类和力力学指标、开挖深深度等确定边坡坡度(放坡开挖时) ,或根据土土质、地下水水情况及开挖深深度等确定支护结构方法(采用支护开挖时) 。【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 ;【做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的稳定】 ;【控制好边坡】 ;【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

10、;【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做到信息化施工】 。12、 【进场后】应【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地面建筑物等【有关资料】 ,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 【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13、基坑监测项目中,通常属于应测项目的有(ABCD) 。A.围护墙顶的水平位移 B.周边建(构)筑物沉降 C.周边地下管线沉降 D.周边道路沉降 E.土压力【围护围护墙顶墙顶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的水平位移,周边建(构构)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沉降】一般为【应测项目】 ,其他监测项目应根据基坑等级选

11、择;【围护结构水平位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移】也是【重点监测项目】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难度较高,一般用【立柱竖向位移】代替。【基坑监测项目】包括:3 建地管路建地管路 2 力围土水力围土水周边建建(构)筑物变形、倾斜、沉降;坑边地地表沉降地下管管线的沉降道路路沉降锚杆或支撑内力力、护结构内力力;围围护墙顶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常称为测斜变形)土土压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地下水水位、孔隙水水压力坑底隆起(回弹)、立柱竖向位移等。14、监测频率 (1)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 。

12、(2)当监测值【相对稳定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降低】监测频率。 (3)出现【异常情况异常情况】时,应【提高提高】监测频率。如【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基坑出现渗透,支护结构出现开裂】等。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实时】跟踪监测。15、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包括(ABCD) 。A. 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B. 基坑出现流沙或管涌C. 支护结构的支撑出现压屈D.周边管线由于变形而泄漏E.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开挖变形增大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危险报警】 ,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用应急措施采用应急措施

13、: 1)监测数据达到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累计值】 ;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 ;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 ; 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 5)【周边管线】 【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 、 【泄漏】等; 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16、地下水的控制方法主要有【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几种形式。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降

14、水会引起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当基坑邻近有建筑物】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注浆、冷冻都是降水、截水措施。17、吊环必须采用【未经过冷拉的 HPB300 级热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替。 HPB:光圆型一级钢筋,235、300(屈服强度 MPa) 。 HRB:热轧带肋(螺纹)钢筋,335、400(屈服强度MPa) 。18、钢筋【整捆码垛】高度不宜超过 2m, 【散捆码垛】高度不宜超过1.2m。加工成型的钢筋笼、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等应水平放置。码放高度不得超过【2m】 , 码放层数不宜超过【3 层】 。钢桩 3 层,砼桩 4 层。19、在进行气割及焊接作业时, 周围(10 米)范围内不得

15、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作业中氧气瓶、乙炔瓶和割炬的距离不得小于(10 米) 。20、预制混凝土桩起吊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 。21、钢桩吊装吊装应由具有吊装施工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主持。吊装作业必须由【信号工】指挥;沉桩沉桩作业应由具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指挥。作业前指挥人员必须检查各岗位人员的准备工作情况和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向操作人员发出指令。22、高压线线路与钻机的【安全距离表】: 1kV 以下4 米;1-10kV6 米,35-110kV8 米。23、钻孔应连续作业。相邻桩之间净距小于 5m 时,邻桩混凝土强度达【5

16、MPa】后,方可进行钻孔施工;或间隔钻孔施工。24、钻孔灌筑桩施工中,成孔后或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具提至孔外置于地面上,保持孔内护壁泥浆的【高度】防止塌孔,孔口采取防护措施。 钻具到外面后,泥浆面会下降,故要加泥浆【保持高度】 。 。 。25、深水河流中必须搭设【水上作业平台】 ,作业平台应根据【施工荷载、施工荷载、水深、水流、工程地质状况水深、水流、工程地质状况】进行施工设计,其【高程】应比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高【700mm】以上。 均-大于围堰高度、大于沉井筑岛法施工的高度围堰高度围堰高度(高出最高水位高 500-700mm 以上) ;沉井筑岛法施工的高度沉井筑岛法施工的高度(比最高水位高 500mm 以上) 。26、箱涵顶进【施工区域安全措施】:(1) 【限制铁路列车通过施工区域的速度】 ,限制或疏导路面交通。(2)设置施工警戒区域护栏和警示装置,设置专人值守。(3) 【加强】施工过程的地面、地上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监测】 ,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箱涵顶进在穿越铁路路基时,必须对铁道线路进行【适当加固加固】并【限限制列车车速速】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