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075983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6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标准(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目 录录经济数学课程标准3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8会计学课程标准16国际商法课程标准20外贸函电课程标准26管理学课程标准30商品学课程标准33财经应用文写作(一)课程标准36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标准4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48国际金融课程标准53国际结算课程标准57海关实务课程标准65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73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81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标准86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标准90外销员基础知识课程标准93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标准96电子商务概论(二)课程标准101报关实务课程标准106报检实务课程标准111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116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12023经济

2、数学课程标准经济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学时:96(理论学时:96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6 学分适用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课程理念一、课程理念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二元函数微分学、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函数极限、微分、积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运算方法。熟悉掌握一般函数的导数、积分的计算、一般线

3、性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及经济应用问题。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健康人格。在目前条件下理论为主课程可基本保持学科体系和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需要解决问题的生活事件、社会事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函数与常

4、用经济函数、极限、连续与间断、导数与微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矩阵、线性方程组、投入产出基本原理、回归分析基本原理等概念,熟记其几何意义及经济意义; (2)熟练掌握并会正确使用极限计算公式与方法、导数计算公式和求法、极值与最值求法、边际值与弹性值求法、曲线凹向与拐点判定方法、不定积分公式和求法、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用法、第一换元法、一阶微分方程解法、矩阵运算方法、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与分析等解决问题; (3)掌握常用数学思想,包括: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变化率思想、最优化思想、微元法思想、线性分析思想、定量定性分析

5、思想、建模思想等思想; 2能力目标 4(1)培养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将经济问题量化成数学问题,并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其解; (2)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具有简单计算的手工计算能力、复杂计算的软件使用能力; (3)培养数理方法在经济领域中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知识求解相应经济问题,并会对相应经济问题的计算结果,正确进行数量分析,使后续课程教学顺畅;即会应用函数、极限、导数、积分、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等求解相应经济应用问题,并会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推断、预测;(4)培养迁移能力:使学生会把数学思想迁移并应用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进行数学问题分析、经济问题分析或其他课程领域等实际问题的分析。

6、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2)提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具有思维严密、推理合理、表达准确、创新探索的科学精神。三、课程内容三、课程内容A A公共部分公共部分1 1函数函数基础性内容: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它的性质;掌握几种常见的经济函数。提高性内容:函数的概念及特性。扩展性内容: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2 2极限与连续极限与连续基础性内容:掌握极限的概念、性质;掌握数列和函数极限的计算;掌握函数的连续性及连续函数的性质。提高性内容:极限的概念及计算。扩展性内容:连续函数的性质。3 3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基础性内容:掌握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掌握可

7、导与连续的关系;掌握求导法则;掌握导数的计算。提高性内容:各类求导法则扩展性内容:应用问题。4 4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基础性内容:掌握两个中值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5提高性内容: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扩展性内容:函数单调性及拐点分析5 5一元函数积分学定积分一元函数积分学定积分基础性内容:掌握一元函数积分学中的两个概念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基本积分方法及定积分的应用。提高性内容:积分(定积分、不定积分)的计算与应用。扩展性内容: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应用 变限积分求导选修部分选修部分1 1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基础性内容:

8、掌握多元函数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的微分及其性质;掌握多元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提高性内容: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扩展性内容:偏导数的求解及多元函数的最值2 2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基础性内容: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阶、二阶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提高性内容:常微分方程的概念扩展性内容: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3 3行列式与矩阵行列式与矩阵基础性内容:掌握行列式与矩阵的概念、性质及其相关运算;掌握克拉默法则。提高性内容:行列式的性质及降阶展开法;矩阵的各种运算扩展性内容:矩阵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4 4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基础性内容: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

9、组解的判定和求法。提高性内容: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扩展性内容: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5 5线性规划线性规划基础性内容: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性内容:线性规划图解法;单纯形法扩展性内容:最优解、最优值的求解判定6四、课程实施四、课程实施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学时:96实验学时:02.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巩固练习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4.考核方法及评定(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

10、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比例学习态度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实践示范情况,由教师综合评定学习态度的得分教师记录10%组织纪律根据上课考勤情况由教师和学生干部评定纪律得分教师记录或抽查10%课堂实践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定成绩教师检查10%

11、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笔试)学生采取闭卷形式完成试卷由教师评定的笔试成绩70%7五、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教材五、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教材推荐教材:1 经济数学基础 ,侯风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教材:1 高等数学 ,侯风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线性代数 ,同济大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学时:48(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 学分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一、课程理念一、课程理念基于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从学生认识角度入手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结构注

12、重知识的实用性,以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理论入手,侧重知识运用。教学方法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为主,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案例导入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引入理论理论运用生活实践总结经验。 ” 二、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需求、供给与价格理论、弹性原理;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领会生产、成本理论;理解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需求、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理解 ISLM 模型;领会财政、货币政策的种类及其手段。2.能力目标:学生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13、 3.素质目标: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内容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1.教学内容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9(2)经济学发展简史。 (3)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2)掌握稀缺性,机会成本等概念, (3)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4)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熟悉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

14、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1.教学内容 (1)需求曲线。 (2)供给曲线。 (3)供求均衡。 (4)弹性及其应用。 2.教学要求 (1)掌握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了解他们在单个商品竞争市场上如何运作。 (2)熟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需求的变动。(3)熟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供给的变动。 (4)掌握市场均衡,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5)熟悉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教学内容 (1)效用论概述。 (2)基数效用论。 (3)序数效用论。 (4)消费者行为理论

15、的应用。 2教学要求 (1)熟悉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2)了解消费者偏好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0(3)了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变动。(4)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怎样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 (5)掌握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了解价格消费曲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四章 生产者的行为理论1教学内容 (1)生产与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教学要求 (1)熟悉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 (2)掌握短期的概念,总

16、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及其曲线(TP、MP 和 AP)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 (3)掌握长期的概念,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 (4)掌握单个变动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5)了解全部要素的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性质。(6)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 第五章 成本理论1教学内容 (1)成本的概念及其衡量。 (2)短期成本。 (3)长期成本。 2教学要求 (1)熟悉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淀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2)掌握短期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平均总成本的定义及相应的曲线。 (3)掌握等成本线,成本最小化投入要素组合。 (4)长期扩张路径和短期扩张路径,长期成本曲线。 第六章 市场理论1教学内容 11(1)市场的类型。 (2)完全竞争市场。 (3)垄断市场。 2教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