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用例(2)

上传人:lc****zq 文档编号:5706894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盒测试用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盒测试用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盒测试用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盒测试用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盒测试用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盒测试用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盒测试用例(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测试设计与开发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5,2,边界值分析法,等价类划分法,5,4,错误推测法,5,3,因果图,5,5,场景法,回顾,判定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 黑盒测试方法有哪些 等价类的划分原则 边界值分析法利用输入变量的哪些值来设计测试用例,3.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挑选高效测试用例以检查组合输入条件的系统方法。 因果图法的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使用因果图法的优点 (1)考虑到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2)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率的开发测试

2、用例。 (3)因果图法是将自然语言规格说明转化成形式语言规格说明的一种严格的方法,可以指出规格说明存在的不完整性和二义性。,因果图基本符号因果图中用来表示4种因果关系的基本符号:,因果图中的4种基本关系在因果图的基本符号中,图中的左结点ci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ei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ci 与 ei 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则表示某状态出现。(1)恒等:若 c1 是1,则 e1 也为1,否则 e1 为0。(2)非:若 c1 是1,则 e1 为0,否则e1为1。(3)或:若 c1 或 c2 或 c3 是1,则 e1 为1,否则 e1 为0。(4)与:若 c1 和 c2

3、都是1,则 e1 为1,否则 e1 为0。,因果图中的约束在实际问题中输入、输出状态相互之间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对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E、I、O、R四种约束,对于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1)E约束(互斥):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2)I约束(包含):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为1,即 a、b、c不能同时为0。,(3)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4)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为1时,b不能为0。(5)M约束(强制):若结果a为1,则结果b强制为0。,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分析下列题目属于什么输入约

4、束 题1:小明同学不可能同时属于A班和B班,但可能既不是A班的,也不是B班的,而是C班的。 E(互斥)约束 题2:支付宝买家付款时,有个输入条件(既原因)是余额支付、网银支付,买家可以选择单独余额支付或者单独网银支付,也可以同时选择余额支付和网银支付2种方式。但是不可以选择不支付。 I(包含)约束,题3:现有的业务规则下,如果申请了数字证书(原因a),那么该用户必然通过了支付宝认证(原因b)。反之,如果用户通过了支付宝认证,那么不一定申请了数字证书(a)。R(要求) 约束 题4:人的性别不是男,就是女。O (唯一)约束,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 (1)分析需求阅读需求,将规格说明分解

5、成可以操作的块 (2)确定原因和结果在每个已经分解好的块中,找出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并且把原因和结果分别画出来。原因放在一列,结果放在一列 。 (3)确定逻辑关系继续分析需求文档,找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逻辑运算符标出。,(4)确定约束关系继续分析需求,找出原因和原因、结果与结果之间的约束限制,用上面说的约束关系标出。 (5)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给每个原因分别取真和假二种状态,用0和1表示。画一个有限项决策表,列出所有状态的状态组合。,(6)根据原因给出结果上面的决策表中,不一定每个原因的状态组合都是有效的。要根据因果图中的约束条件,去掉不可能出现的组合,从决策表中标记出来。并给出每个

6、可能的原因组合对应的结果。 (7)设计测试用例上一步完成之后,决策表的每一个有效列都对应一个测试用例。,举例说明因果图的用法 某软件规格说明中包含这样的要求: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确定原因和结果:从大的方面看,第一列和第二列不同的字符会引起不同的结果,所以初步分析原因结果图如下:,确定因果逻辑关系:如果第一列和第二列都正确,则修改文件;如果第一列不正确,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不正确,给出M。可以得出下面的因果图。,而根据需求描述,原因c1还可以细分为2个原因:第一

7、列字符时A(c11),第一列字符B(c12)。因此,原因c1其实也可以看做成结果。把它用因果图表示出来如下:,根据上面的分析,其实总共有3个原因,3个结果。,确定约束关系:从需求描述中可知,原因c11和c12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因此满足排他性约束。这三个结果之间没有掩码标记的约束。完整的因果图如下:,根据因果图画决策表:列出3个原因所有的状态组合。,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分析每一种状态对应的结果,并根据约束关系,去掉不可能出现的状态。本例的c11和c12满足排他性约束,所以同时都为1的状态不会出现。,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决策表,列出有效的状态组合和结果,给出对应的测试用例,可以单独画一个

8、表,也可以直接加到决策表中。如下表:,4.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的概念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子: (1)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2)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等。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练习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在用户注册时必须输入移动的手机号码,输入的第一个数字必须是1,第二个数字必须是3或5,此情况下可以注册成功;如果第一个数字非1,则给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数字非3或5,则给出信息M。请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