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706883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702 梅好 2012.10,丽水,丽水,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古称处州,始名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1.70万,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丽水市辖莲都区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松阳七县,代管县级龙泉市。,莲都,2000年6月6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撤销丽水地区设立地级丽水市的通知,决定丽水撤市(县级)设区,莲都区的区划范围与县级丽水市相同。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莲都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0690号)和丽水

2、市人民政府关于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复函(丽政函200662号)精神,莲都区对部分行政区划作出调整:撤销郑地乡建制,与峰源乡合并;撤销严乌乡建制,与黄村乡并;撤销巨溪乡建制,与太平乡合并;撤销西溪乡、泄川乡、双溪镇建制,合并设立雅溪镇;撤销富岭乡建制,设立富岭街道办事处。,地理位置,邮编:323000 代码:331102 区号:0578 拼音:Lin D Q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11年)。 莲都区辖6个街道、5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紫金街道、岩泉街道、万象街道、白云街道、水阁街道、富岭街道、碧湖镇、联城镇、大港头镇、老竹畲族镇、双溪镇、

3、太平乡、仙渡乡、峰源乡、高溪乡、丽新畲族乡、双黄乡、黄村乡。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街51号。,区情概况,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1986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7月18日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市辖莲都区。它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撤地建市设区后,定“莲都”为市辖区区名。莲都区是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莲都区主要平原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丘陵面积857.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7%。莲都区境内山脉分属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山系,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

4、21座,其中八面湖为最高峰,海拔1389米,最低处为下风化村河漫滩,海拔40米。 气候特点 莲都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2至18,年均降水量1474.1毫米,无霜期255天。日照年平均时数1783.2小时,年平均日照率40%。风向多为东南风或西北风。1980年以来最大风力(10分钟)风速19.3米/秒,最大降水量(24小时)128.9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龙卷风和冰雹。 水文状况 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 自然资源 莲都区境内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黑麂、豹、鼋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大灵猫、白鹇

5、、大鲵(娃娃鱼)等。野生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秋、华东黄杉、长叶榧等6种。主要矿产有萤石、石英石、花岗岩、紫砂、陶土等。,文物古迹,通济堰 通济堰位于丽水市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 通济堰的堰史、堰规、筑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三岩寺,三岩寺 ,在太平乡境内,离丽水市西部44

6、公里,与著名景区东西岩为邻。该山雄伟峻峭,海拔7238米,站在山巅,一览众山小,俯瞰四周错落群山,碧绿滴翠;迎云起雾涌,清凉袭人,心旷神怡。民国宣平县志载:“三岩在县东七十里,符岩(天师楼)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广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称红军洞。进得洞中,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题写的“三岩寺红军烈士纪念碑”赫然而立。1930年9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浙西三纵队指挥部扎营此洞。碑的背面,记载了当时红军的活动经过。 三岩寺边上有马腰峰,爬上马腰峰,竟倒吸了一口冷气:马腰的一侧,竟是刀削般的百丈深渊,深渊的一角,有两岩山夹一沟,既狭又深还长。而在沟一侧竖立着的,竟

7、是那面赭色的,高152米,宽400余米的擎天大旗。这一刻,我感觉着那大旗正在猎猎飘动着,在引领着身后的千军万马。另外还有天师楼、大旗擎天、神龙峰、连环洞、饭甑峰、赤湖沉碧、赤岩寺、箬帽峰等远看景区,峰峦相接,飘飘忽忽,雾岚如飘带般荡来荡去,仿佛仙女聚会,各显身手,共同纺织起一张魅力无穷的网。,南明山,南明山,位于浙江省丽山市莲都区城南 1.5 公里,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今山顶云阁崖刻有“灵崇”两大字,传为葛洪所书。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 山与城之间有碧波涟漪的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对于这样一个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诗曰:“荷香

8、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明人屠隆说“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题咏,丘壑生辉,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迹而价值倍增。现在,整个南明山风景区已以她绰约多姿的独特风貌亭亭玉立于瓯江之畔,为浙南地区增添了一处旅游胜地。 南明山与丽水城隔瓯江相望。登山有石磴道可循。半山有峭壁,雨后飞泉飘洒而下。宋时面壁建有漉雪亭。稍上有爽气亭,俗称半山亭。山上有巨石长10余丈,横架岩间召唤梁,称石梁。梁上遍缀名人题刻,梁下为印月池,池畔有宋张康国摩崖题记。池西有献花岩、弥勒龛、石门和创建于宋代的仁寿寺。再上有高阳洞,洞壁多宋人题刻,其中有沈括、孙沔题刻和记载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和十六年当地两次水灾的长篇题刻。山顶云阁崖刻有传为葛洪书的“灵崇”两大字和传为米芾书的“南明山”三大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