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068821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问诊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一、重要性二、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四、常见症状:发热、皮肤粘膜出血、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发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便血、腹痛、腹泻、便秘、黄疸、腰背痛、关节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头痛、眩晕、晕厥、抽搐与惊厥、意识障碍。授课学时8 学时见习内容见习内容学生每 35 人一组,到病房进行问诊练习。采集病史: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按病历书写格式要求书写完整病历的病史部分。见习学时3 学时 第二章 一般检查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

2、内容第一节一般状况一、体温测量方法、正常范围、热型及临床意义。二、脉搏速率、节律、正常范围、切脉方法。三、呼吸速率、节律、正常范围。四、血压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五、发育与营养判断标准,异常的意义,体型分类。六、神志七、面容表情八、体位九、姿势与步态第二节皮肤下列体征的临床意义。一、颜色二、皮疹三、紫癜四、蜘蛛痣五、皮肤弹性的改变六、水肿第三节淋巴结一、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顺序与方法。二、检查内容部位、数目、大小、硬度、有无触痛,有无波动感以及与周围组织或皮肤粘连。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头部头部检查内容、顺序、方法、项目及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一、头颅大小、形态、头发、囟门。二、

3、眼眉毛、眼睑、睫毛、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结合膜、视力。三、耳外耳道、乳突、听力。四、鼻外形、分泌物、鼻翼煽动、副鼻窦有无压痛。五、口腔气味、唇、齿、舌、粘膜(注意麻疹粘膜斑)和咽峡、扁桃体。六、腮腺有无肿大、压痛。(练习及学时安排见第四章) 第四章颈部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一、颈项运动强直、运动受限。二、颈部血管颈动脉、颈静脉。三、甲状腺大小分度、形状、硬度、部位、杂音、震颤。四、气管位置,移位的临床意义。授课学时5 学时练习内容练习内容学生在模拟病房上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体征、皮肤、淋巴结及头颈部检查方法。先由老师边讲边示范各种检查方法 (由于头颈部检查一般不安排课堂授课, 老师

4、示教中可适当联系临床讲解异常时的意义) 。然后学生每两人一组,按示范手法相互练习,老师指导。课后学生按病历书写要求写出一般情况及头颈部检查记录。见习学时4 学时 第五章胸部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一、胸部的骨性标志与常用标记线二、胸部常用的窝与区第二节胸廓和胸壁一、胸廓形态正常与异常胸廓(桶状胸、扁平胸、胸廓一侧塌陷或局部变型、鸡胸、漏斗胸、佝偻病串珠)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二、胸壁及乳房胸壁肿胀、静脉怒张,乳房畸形、炎症或肿瘤。第三节肺部检查应按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顺序进行检查。一、视诊注意呼吸运动的型式、快慢、深浅以及两侧是否对称。二、触诊呼吸运动、触觉震颤的检查方法和正

5、常差异、胸膜摩擦感。三、叩诊正常叩诊音及分布,叩诊的方法、顺序。四、听诊听诊的方法、顺序及注意事项,三种正常呼吸音的产生机制、特征与分布。第四节肺部体征一、视诊胸部两侧呼吸运动不对称及其临床意义。二、触诊呼吸运动不一致、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三、叩诊叩诊音异常的临床意义。四、听诊(二) 呼吸音改变的临床意义。(三) 罗音分类、特征及临床意义。(四) 胸膜摩擦音特征及临床意义。授课学时4 学时练习及见习内容练习及见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胸肺部检查的基本方法, 熟悉胸肺检查的正常状况, 能识别胸肺常见异常体征并且基本掌握其临床意义。1.练习在模拟病房由老师先示范间接叩诊基本方法、胸肺检查规范手

6、法,学生每两人一组,按示范手法相互练习,老师指导。课后学生按病历书写要求写出胸肺检查记录。练习学时3 学时2.见习由老师带到医院病房见习,见习内容:()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及发热等症状。()主要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杵状指、胸廓形状异常(桶状胸、漏斗胸、变平胸、局限性变形等) 、呼吸活动异常、气管移位、语颤异常、胸膜摩擦感、皮下气肿之捻发感、肺部异常叩诊音。呼吸音的异常:如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性管性呼吸音或混合型呼吸音,干、湿性啰音、胸膜摩擦音等。()主要病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肺炎、肺结核、气胸、胸腔积液等。见习学时4 学时第五节心脏检

7、查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心脏的检查也应按照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的顺序进行。一、视诊(一) 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弱(二) 心前区有无隆起(三) 心前区异常搏动二、触诊(一) 核实心尖搏动的位置(二)触摸有无震颤(三)心包摩擦感三、叩诊(一)方法与顺序(二)心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四、听诊(一)内容、方法、顺序(二)正常心音的特征(三)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第六节脉搏和血压一、脉搏检查方法,速率与节律,强弱或大小、紧张度,动脉壁的性状。二、血压测量血压的方法,正常血压标准,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标准。第七节心脏体征一、心脏增大(一) 视诊与触诊心尖搏动的移位,范围增大,抬举性冲动。(二) 叩诊心浊音界的改变

8、。二、心脏杂音产生机制、部位、时间、性质、传导方向、强度、与呼吸、体位及运动的关系。三、心音的改变(一) 增强与减弱(二) 心音分裂(三) 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等)四、心搏速率与节律的变化节律规则的心动过速、节律规则的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五、其他重要体征震颤、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征等。授课学时6 学时练习及见习内容练习及见习内容1.练习在模拟病房由老师先示范心脏及血管检查手法,然后学生每两人一组,按示范手法相互练习心脏的视、 触、 叩、 听等检查法, 课后学生按病历书写要求写出心脏检查记录。练习学时3 学时2.见习由老师带到医院病房见习,见习内容:()主要症状:心悸、呼吸困难、浮肿、胸痛等

9、()主要体征:心前区隆起和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置改变、强度异常、震颤、心包摩擦感等,心界扩大,心率、心律变化,心音强弱变化,三音律,心脏杂音。血管体征:脉搏异常、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周围血管征、高血压等。()主要病种: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见习学时4 时第六章腹部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一、体表标志前面的标志、后面的标志。二、腹部分区九区及四区法。第二节腹部检查方法及内容一、视诊腹壁外形、腹壁静脉曲张、脐、呼吸运动、胃肠蠕动、肠型、搏动。二、触诊(一)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二) 腹部触诊的内容(腹部的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肿块、

10、液波感、振水音)(三) 腹部脏器(肝、脾、胆囊、肾、膀胱)的触诊方法三、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及其消失的临床意义,移动性浊音。四、听诊肠鸣音及其临床意义,腹部血管杂音、摩擦音。授课学时4 时练习及见习内容练习及见习内容1.练习在模拟病房由老师先示范腹部检查手法,学生每两人一组,按示范手法相互练习腹部视、听、叩、触等检查,课后按病历书写要求写出腹部检查记录。练习学时3 学时2.见习由老师带到医院病房见习,见习内容:()主要症状:腹痛、呕吐、腹泻、腹胀、便血、腰痛、排尿异常等()主要体征:黄疸、蜘蛛痣、浮肿、舟状腹、腹部包块、胃肠蠕动波、腹壁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腹水征,腹壁紧张、压痛、压痛点、反

11、跳痛、肝脾肿大、肾下垂、腹部肿块、波动感,移动性浊音、肝脾浊音叩诊等,肠鸣音异常、振水音等。()主要病种: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炎、幽门梗阻、腹膜炎、腹水、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等见习学时4 学时第七章外阴与肛门一、男性外生殖器的检查内容二、女性外生殖器检查(见妇产科学)三、肛门与会阴部的检查内容 四、直肠检查方法、内容与注意事项 第八章脊柱、四肢与关节练习内容练习内容一、脊柱的检查方法及内容二、四肢检查形态异常(杵状指、膝内翻、膝外翻) ,运动异常、水肿、下肢静脉曲张。三、关节一般检查内容及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及学时见第九章)第九章神经反射练习内容练习内容一、浅反

12、射与深反射的检查方法二、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等。三、脑膜刺激征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等。第八章与第九章一般不安排课堂授课,在模拟病房由老师先示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手法,适当讲解其异常时的临床意义。然后,学生每两人一组,按示范手法相互练习,课后学生按病历书写要求写出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检查记录。练习学时4 学时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练习内容练习内容1.由老师分组示范全身体格检查顺序及手法,或集中看体格检查录像(约 40 分钟) ,然后学生每两人一组练习,老师指导。练习学时4 学时2.到医院病房,每 35 人一组,对病人进行问诊和全身体格检查,课后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书写 1 份完整病历

13、。病历书写的成绩计入期末诊断学考试成绩。见习学时4 学时第十章心电图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导联第三节图型与导联的关系第四节时间与电压的正常范围第五节如何阅读心电图第六节心房肥大第七节心室肥大第八节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第九节急性心肌梗死第十节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第十一节心肌炎与心包炎第十二节电解质平衡与药物影响第十三节心律失常授课学时12 学时练习内容练习内容在模拟病房或教室,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心电图,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正确阅读、分析心电图的方法。包括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练习学时6 学时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名称:全身体格检查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华

14、西医科大学制作。时间 40 分钟。应用方式:大课后或每次技能练习课前观看录像。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建议使用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通用教材诊断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潘祥林主编教辅资料:1 临床诊断学实习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出版方国存主编2 心电图图谱南方医科大学出版谢志斌主编考核(一)考试组成理论考试(60)技能考试(30)病历成绩(10)(二)考试内容及方法考试内容以上述大纲要求内容为重点, 百分制计分。 理论考试从诊断学题库中随机抽出单项选择题 90 题,多项选择题 10 题,问答题 3 题。技能考核采取临床多站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涵盖问诊和全身各个系统检查。病历成绩主要考核学生问诊查体大病历的书写

15、技能。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第一章第一章概论概论1 实验诊断学基本概念2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3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第二章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1红细胞分析参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平均值计算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检测2白细胞分析参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形态3网织红细胞测定4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计数5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室进行,要求1.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手工操作方法。2.了解血图片的制备方法、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3.掌握血常规报告单的判读。实验学时实验学时4 学时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

16、的实验室检测1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含铁血黄素尿试验2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3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4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试验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1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正常形态学特征2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3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糖原染色铁染色4急性白血病的 MICM 分型5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章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第一节 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