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06881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班级:2009级法学0903班,姓名:张利平,学号:200948400322,指导老师:黄延峰,毕 业 答 辩,河南工业大学,2013.5.25,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班级:2009级法学0903班,姓名:张利平,学号:200948400322,指导老师:黄延峰,2013年1月5日,河南省兰考县一家“孤儿院”意外发生火灾,造成七死一伤的悲剧,瞬时针对“院长”袁厉害的私自收养行为掀起了一场褒贬不一的论战。,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选题灵感,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目 录,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1,引 言, 经济基础决

2、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低导致文化、思想落后以及政治管理水平落后。, 非经正规收养程序的收养行为在民间司空见惯。, 借由收养名义而为的拐卖儿童行为不断滋生,严重侵害儿童人身权益。, 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和打击力度不够。,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2,概 述,拐卖儿童罪概述,民间收养行为概述,现状,概念,四要件,自定义概念,特征,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3,我国民间收养现象存在的原因(四点),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3.1,第一:农村思想封建、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经济的不发达直接后果是生活条件的艰苦,间接后果便是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落后,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思想深入人心

3、。这两种后果相互作用,导致儿女众多无力抚养,不得不送养。当这种行为遇到渴望抱养孩子的家庭时,民间收养行为便产生了。,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3.2,第二:收养法普及与宣传工作不到位,百姓法律意识淡薄,通常情况下所进行的法律宣传都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进行的表面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知法犯法现象存在不少,不知法而犯法现象就更加不可避免。,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3.3,第三:我国收养制度不健全,收养程序复杂,目前我国合法的收养形式包括:1.民政部设立的儿童收养机构的机构收养;2.通过法定程序办理收养手续的个人收养。收养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并且程序复杂,耗时耗力。,论民间

4、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3.4,第四:国家对非经法定程序的收养的打击措施欠缺,仅仅规定了收养应该遵循的程序,并没有明文禁止不准私自为民间收养,更没有相应的打击措施。,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4,民间收养行为与拐卖儿童行为之间,的区别与竞合,区别,1.程度、严重性,2.最终目的,3.实施主体,4.客体,竞合,1.行为的对象都是儿童,2.抚养权发生转移是其共同结果,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5,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判定标准,实施收养行为的,主观目的,收受收养人钱财的,数量与送养价值,是否共同的意思表示,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5.1,1.实施收养行为的

5、主观目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分析:1.家庭与家庭之间达成收养协议的收养行为2.家庭私自收养孤儿、流浪儿童所形成的收养行为 3.非正规收养机构收养孤儿、流浪儿童的收养行为,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5.2,2.收受收养人钱财的数量与送养价值3.是否被收养父母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6,为减少收养中的拐卖儿童案件的发生我国应采取的措施,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6.1,措施,论民间收养行为中拐卖儿童罪的认定,07,结 论,明确民间收养行为与拐卖儿童罪之间的界限,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地分辨出哪些可能构成拐卖儿童罪,及时制止犯罪,有力打击犯罪,维护儿童人身权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论文答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