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706721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肌无力诊疗幻灯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重症肌无力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定义,临床特点,临床上,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 电生理上,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波幅递减、微小终板电位电位降低,单纤维肌电图。(SFEMG) 上颤抖(Jitter)增宽。 药理学上,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免疫学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 免疫病理学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皱褶减少、变平坦,乙酰胆碱受体减少。,流行病学,患病率: 50125/百万 发病率:28/10万 发

2、病年龄及性别:一个高峰是1140岁的女性另一高峰为5170岁的男性,发病机制(一),一、自身免疫病的必备条件1特异性免疫应答:有自身免疫攻击的特异靶, 并有其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2特异性抗原:能纯化靶上的特异性抗原并搞 清其分子结构等。3被动转移:能用相应的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 作疾病的被动转移。4主动免疫:用特异性抗原主动免疫实验动物 可致实验性动物模型。5免疫防、治:免疫措施能防、治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二),二、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自身免疫攻击的靶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 膜上的AChR,并有其相应的AChRAb和被AChR致敏 的细胞及AChRAb的细胞。2、已经从MG患者骨

3、骼肌中提取和纯化出AChR; 其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等均已搞清;并已开始用基 因工程的方法进行人工合成。3、用AChRAb或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可作被动 转移,包括由MG患者向实验动物或实验动物相互间。4、 用AChR主动免疫动物可致EAMG。5、 采用相应免疫措施可以防、治疾病。,发病机制(三),三、AChRAb在MG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8090%MG患者有AChRAb增高。 MG母亲血中AChRAb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致胎儿发病。 用MG患者血清,或AChR可致EAMG。 MG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区有IgG和C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发病机制(四),四、免疫发病机制存在细胞免疫依赖性 MG患

4、者骨骼肌的组织学检查有“淋巴溢”。 总T、Th细胞、记忆性T细胞明显增高,NK细胞明显降低。 sIL-2R高于正常。 MG患者胸腺中不仅有细胞,也有细胞,生发中心的外层为细胞。 AChR反应性细胞可致EAMG的被动转移。,发病机制(五),五、免疫发病机制有补体参与 MG活动期血清中补体含量减少,且其程度与临床肌无力的严重度一致。 突触后膜区可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补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MG患者血清注入补体不足的啮齿动物,则被动转移不能成功。,发病机制(六),六、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泛化的自身免疫病 尚有针对其它靶的抗体如抗骨骼肌抗体。 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个

5、别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锥体束征,且伴锥体束征重症肌无力患者有鞘内合成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发病机制(七),七、免疫学异常的病因 尚不清楚。 遗传可能作为其内因。 外因多数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发病机制(八),八、自身免疫启动的机制 了解甚少,但一般接受分子模拟学说。 胸腺慢性持续性病毒感染使其上皮细胞变成具有新抗原决定簇的肌样细胞,肌样细胞表面新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性与骨骼肌细胞上AChR的抗原性之间有交叉,即由胸腺肌样细胞新抗原所产生的抗体也抗骨骼肌上的AChR,于是启动自身免疫。,诊断要点1、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2、疲劳试验及药理学实验阳性。3、电生理检查:低频

6、重复电刺激波幅衰减;单纤维肌电图(SFEMG)抖颤(jitter) 明显增宽。4、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增高。5、神经肌肉接头处活检,可见突触后膜皱褶减少、变平坦和其上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6、胸腺的影像学检查:MG病人可伴胸腺病变,如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等。,辅助检查(一),1、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检出率为85-95%,约10-15%全身型MG患者测不出。2、纵隔CT:胸腺增生或胸腺瘤。3、神经重复电刺激(RNS):正常人低频重复电刺激 (小于5Hz),其波幅或面积衰减不应超过5-15%,高频重复电刺激(大于10Hz)时其衰减不应超过30%。检测的阳性率因MG型别不同而异:型为

7、17.2%,A型85.1%,B型100%。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最好于停药3-5小时后作此项检查。4、单纤维肌电图(SFEMG):正常人颤抖为15-20s,若超过55s为颤抖增宽。检测的阳性率为91-94%。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检查前无需停药。,辅助检查(二),5、腾喜龙实验:适应于各类肌无力危象的鉴别诊断。(1)实验方法:腾喜龙(每安瓿含10mg),先静脉注射2mg;若无不良反应,则于30秒内将剩余8mg注入。(2)结果判断:若为肌无力危象,则呼吸机无力于0.51分钟内好转,45分钟后又复无力。若为胆碱能危象,则会有暂时性加重伴肌束震颤。若为反拗性危象,则无反应。,辅助检查(三),6、甲基硫

8、酸新斯的明实验(1)试验用药: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01.5mg,儿童剂量酌减(1012岁:2/3成人量;79岁:1/2;36岁:1/3;3岁:1/4)。为消除其M胆碱系副作用,可同时注射阿托品0.51.0mg。(2)记录方法:按患者受累肌群作多项观察。每项指标在用及用药后每10分钟测定一次,每10分钟记录一次该时与用药前数据的差值。试验结束后,每项求出注射后6次记录值的均值。其中外展内收露白(mm)、睑裂大小(mm)、上睑疲劳试验(秒)、上肢疲劳试验(秒)、下肢疲劳试验(秒)左右侧分别记分。,辅助检查(四),(3)观测指标上睑疲劳试验(秒) 睑裂大小(mm)外展内收露白(mm) 上肢疲

9、劳试验(秒)下肢疲劳试验(秒) 复视记分(4) 判定界值 指 标 阴性 可疑阳性 阳性 上睑疲劳试验(s) 11.4 11.4 22.8 平视睑裂(mm) 1.2 1.2 2.3 外展、内收露白(mm) 1.2 1.2 2.3 上肢疲劳试验(s) 13.7 13.7 27.5 下肢疲劳试验(s) 16.0 16.0 32.0 复视评分 0.7 0.7 1.4,辅助检查(五),(5)药理学试验的注意事项餐后2小时行此试验。有支气管哮喘和心律紊乱者慎用。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应在服药2小时后行此实验。晚期、严重病例,可因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破坏过重而致实验结果阴性。,临床分型,型(

10、眼肌型):单纯眼外肌受累,但无其他肌群受累之临床和电生理所见。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主要累及四肢,药物治疗反应好,预后好。a型(轻度全身型):一般无咀嚼、吞咽、构音困难。b型(中度全身型):一般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型(重度激进型):多于6月内出现呼吸机麻痹。型(迟发重症型):起病6月以后出现呼吸麻痹者属此型。型(肌萎缩型):起病6月内出现肌肉萎缩者。,临床评分法(一),既能包括常见受累肌群的肌无力情况,又能反映受累肌群的肌无力严重程度。临床绝对评分法将肌群分为组,每组肌群均按其肌无力严重程度分为等分制记分,为正常,为肌无力最重、完全不能动。,1、上睑无力计分:病人平视正前方,观

11、察上睑遮挡角膜的水平,以时钟位记录,左、右眼分别计分,共8分。 _ 绝对 记分标准 记分 _ _ 111点 102点 93点 84点 75点 _,2、上睑疲劳实验:令病人持续睁眼向上方注视,记录诱发出眼睑下垂的时间(秒)。眼睑下垂:以上睑遮挡角膜93点为标准,左、右眼分别计分,共8分。,_ 绝对 记分标准(秒) 记分 _ _ 60 3160 1630 615 5 _,3、眼球水平活动受限计分:病人向左、右侧注视,记录外展、内收露白的毫米数相加,左、右眼分别计分,共8分。,_ 绝对 内收露白外展露白(mm) 记分 _ _ 2,无复视 4, 有复视 4, 8, 有复视 8, 12 ,有复视 12,

12、 有复视 _,4、上肢疲劳实验:两臂侧平举,记录诱发出上肢疲劳的时间(秒),左、右侧分别计分,共8分。,_ 绝对 记分标准(秒) 记分 _ _ 120 61120 31 60 11 30 0 10 _,5、下肢疲劳实验: 病人取仰卧位, 双下肢同时屈髋、屈膝各90。记录诱发出下肢疲劳的时间(秒),左、右侧分别计分,共8分。,_ 绝对 记分标准(秒) 记分 _ _ 120 61120 31 60 11 30 0 10 _,6、面肌无力的计分,共4分。,_ 绝对 记分标准 记分 _ _ 正常 闭目力差,埋睫征不全 闭目力差,能勉强闭上眼裂,埋睫征消失 闭目不能,鼓腮漏气 噘嘴不能,面具样面容 _,7、咀嚼、吞咽功能的计分,共8分。,_ 绝对 记分标准 记分 _ _ 0 能正常进食 2 进普食后疲劳,进食时间延长,但不影响每次进食量 4 进普食后疲劳,进食时间延长,已影响每次进食量 6 不能进普食,只能进半流质 8 不能进普食,只能通过鼻饲管进食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