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064363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08 大小: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2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常用康复治疗和 护理技术,1,康复护理学,第一节 物理治疗第二节 作业治疗第三节 言语治疗第四节 康复工程第五节 传统疗法,2,第一节 物理治疗,3,康复护理学,运动治疗 其他物理因子治疗 小结,4,内容简介,运动治疗,运动治疗: 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治疗因子,达到恢复或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称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5,运动疗法,运动治疗的主要作用: 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能力; 改善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纠正畸形、止痛; 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协调能力; 提高神经-肌肉运动

2、控制能力等。,6,运动疗法,运动治疗的主要内容: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 协调性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 体位转换训练 步行训练 医疗体操 易化技术等,7,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 利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者肌肉痉挛等原因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运动训练。,8,运动疗法,禁忌证: 关节不稳 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 骨关节肿瘤 全身状况极差 病情不稳定等 若运动破坏愈合过程、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 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时,训练也应禁忌,9,运动疗法,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是指在患者完全不用力的情况下,借助外力来完成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方法,外力主要来自于治疗师、患者

3、健肢以及各种康复训练器械。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是相对间断活动而言,即在一定时间内、不间断的重复进行患者耐受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10,运动疗法,辅助-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是指患者在外力的辅助下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关节活动的运动训练,助力可由治疗师、患者健肢、 各种康复器械(如棍棒、滑轮和绳索装置等)以及引力或水的浮力提供。 适应证: 可进行主动肌肉收缩但肌力相对较弱,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11,运动疗法,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是由患者主动用力完成关节活动的运动训练, 通常与肌力训练同时进行。 适应证: 可主动收缩肌肉且肌力大于3

4、级的患者。通过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达到改善和扩大关节活动度, 改善和恢复肌肉功能以及神经协调功能的目的。,12,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 是指治疗师利用较大振幅、低速度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以达到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13,运动疗法,澳大利亚麦特兰德的关节松动技术4级分法 : 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

5、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14,运动疗法,、级适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级适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级适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松动术分级,15,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的适应证: 由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可逆性关节活动度降低; 由功能性关节制动引起关节内及周围组织粘连而造成的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脱位关节或关节内组织错乱的复位等

6、。,16,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的禁忌证: 关节活动已经过度 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 关节急性炎症 恶性疾病 严重骨质疏松 关节不稳定 关节骨折未愈合 急性神经根炎症或压迫 椎动脉供血不足,17,运动疗法,软组织牵伸技术: 是指通过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并拉长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并且做轻微的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调节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18,运动疗法,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护理要点: 活动前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注意重要体征、皮温、颜

7、色、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有无疼痛等; 帮助患者做好治疗部位的准备,如局部创面的处理,矫形器、假肢的处置; 运动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范围并记录治疗效果,改进训练方法;,19,运动疗法,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护理要点: 实施关节松动术及进行软组织牵伸前,应向患者进行宣教及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作好治疗前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关节松动术实施中,可能会加重疼痛,实施后也会有一过性疼痛加重的现象,此时,酌情给予止痛药物,或给予局部物理治疗以缓解疼痛; 熟悉每一种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0,运动疗法,肌力增强训练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与肌肉收缩时的张力有关。 肌力增加,心血管系统产生相应反应,肌肉

8、耐力和爆发力也相应增加。,21,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抗阻训练原则 渐进抗阻训练原则 超负荷原则 超量恢复原则,22,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的方法 根据是否施加阻力可分为 非抗阻力训练 抗阻力训练 根据肌肉收缩方式可分为 等张训练 等长训练 等速训练,23,运动疗法,肌力训练护理要点: 应从助力活动、主动活动、抗阻活动逐步进行。 当肌力在二级以下时,一般选择助力性活动; 当肌力达到三级时,让患肢独立完成全范围关节活动; 肌力达到四级时,按渐进抗阻原则进行肌力训练。 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等长抗阻训练,尤其是抗较大阻力时,医护人员应时刻提醒患者保持顺畅呼吸,避免屏气,引

9、起Valsalva效应,增加心血管负担。,24,运动疗法,肌力训练护理要点: 阻力通常加在需要增强肌力的肌肉远端附着部位,但在肌力较弱时,也可靠近肌肉附着的近端,以减少阻力。阻力的方向与肌肉收缩时关节发生运动的方向相反。 肌力训练后应观察患者全身心血管反应以及局部有否不适。 如有酸痛情况时,可给予热敷或按摩等,以助消除训练后的局部疲劳。 如疼痛显著,应及时联系治疗师,调整次日训练量。,25,运动疗法,平衡训练 是指改善人体平衡功能的训练,用以锻炼本体感受器、刺激姿势反射,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26,运动疗法,平衡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静态平衡:即在安静坐或立位状

10、态下能以单侧及双侧负重而保持平衡。 静态平衡训练的大致顺序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动态平衡:包括自动动态、他动动态平衡以及动作中平衡。 动态平衡训练是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逐步施加外力完成,具体可通过摇晃平衡板训练、大球或滚筒上训练以及通过平衡仪进行训练。,27,运动疗法,平衡训练护理要点: 训练时要求患者放松、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 避免造成患者再次损伤和增加心理负担。 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 从静态平衡训练逐步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 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28,运

11、动疗法,平衡训练护理要点: 训练时所取的体位应由最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 逐步缩减患者的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由注意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也能保持平衡,由睁眼训练保持平衡过渡到闭眼的平衡训练。,29,运动疗法,协调性训练 是以发展神经肌肉运动控制协调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常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 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视觉、听觉和触觉来管理随意运动,其本质在于集中注意力,进行反复正确的练习。 协调性障碍包括:深感觉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及大脑性的运动失调,帕金森病及由于不随意运动所致的协调性障碍。,30,运动疗法,协调训练的方法

12、: 要适合患者现有功能水平。 上肢着重训练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与反应的速度。 下肢着重训练正确的步态。,31,运动疗法,协调训练护理要点: 可指导患者利用一些生活动作来辅助强化协调动作,例如可采用作业疗法、竞赛等趣味性方法进行训练; 操练时切忌过分用力,以避免兴奋扩散,因为兴奋扩散往往会加重不协调; 所有训练要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再次受伤和增加心理负担。,32,运动疗法,呼吸训练 改善通气;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减少肌肉强直的固定作用; 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 促进放松; 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目 的,33

13、,运动疗法,呼吸肌强化训练的内容 增强膈肌、肋间肌和腹外肌的训练: 对于只能取卧位的患者,由治疗师用手法揉提、按摩肋间肌。 对于可以起坐的患者,进行缓慢起坐练习和侧方起坐练习以加强腹肌。 增强胸肌、腰背肌的训练: 坐位,以前屈辅助呼气,以后伸辅助吸气; 立位,双手持体操棒,双足开立,上举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双手斜上举体操棒,向右侧屈时吸气,向左侧屈时呼气,双手持体操棒向后转体时吸气,转回原位时呼气。,34,运动疗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呼吸系统疾患 心肺手术后及脊髓损伤(T5以上损伤者) 体弱患者早期康复时练习 禁忌证: 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呼吸衰竭患者 训练时可导致其病情恶化

14、的其他临床情况,35,运动疗法,呼吸训练护理要点: 不可在饭后或空腹时练; 采用放松、舒适的体位,例如卧位、半卧位、前倾依靠坐位等; 避免过深呼吸,以防引起一过性呼吸停止; 胸式呼吸和胸式分节呼吸训练适用于胸腹部手术的术前和术后,有助于胸肌肌力的恢复和残存肺的强化; 心肺手术者应于术前1周开始预备训练。,36,运动疗法,体位摆放及体位转换训练 正确的体位摆放与体位转换训练是每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的康复护理技能。具体方法见各疾病章节。,37,运动疗法,步行训练 因伤病损害而造成步行障碍者为主要训练对象, 如偏瘫、截瘫、截肢及下肢损伤或术后的患者等。,38,运动疗法,步行训练前必须的训练

15、和准备: 关节活动范围(ROM)训练; 健侧及上肢肌力的维持和增强; 耐力训练; 平衡及协调训练; 下肢承重练习; 合理选用辅助用具。,39,运动疗法,步行基本动作训练: 通常利用平行杠、拐杖、手杖在训练室中进行。,训 练 顺 序,40,运动疗法,步行训练护理要点: 提供必要保护,以免跌倒; 掌握训练时机,不可急于求成。如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训练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以免造成误用综合征; 凡患者能完成的动作,应鼓励患者自己完成, 不要辅助过多,以免影响以后的康复训练进程。,41,运动疗法,医疗体操 为运动疗法的一种形式,是针对一些伤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症状、功能障碍以及患

16、者的全身情况,所编制的专门性体操训练,具有特殊的消除症状、恢复病情、改善功能、加强代偿、促进康复的作用。,42,运动疗法,编操原则: 以35min轻量的预备活动开始,然后过渡到有若干操节、持续1030min的基本活动,最后逐渐减小活动量,以整理活动结束。,43,运动疗法,医疗体操护理要点: 实施治疗时血压应平稳; 治疗后无过度疲劳感,如仅有治疗后疲劳感, 不伴其它异常时,可给予热水浴,以配合治疗。,44,运动疗法,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s) 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应用促进或抑制方法改善脑病损者功能障碍的系列康复技术,又称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DT)、促进技术或促通技术。 主要适用于偏瘫、脑瘫及神经精神发育迟缓者等。,45,运动疗法,目前,康复医疗中较常用的易化技术有: Brunnstrom法 Bobath法 Rood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简称PNF)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