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na些特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6434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na些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na些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na些特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家窑文化彩陶三个类型各有哪些特点现已发现的马家窑类型遗址 300 多处,年代约为距今 5000 年4700 年。马家窑类型陶器以橙黄陶为主。陶器器形以盆、钵、碗等饮食器为主,但贮藏器瓮、罐、瓶逐渐增多,还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由于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两岸,所以彩陶图案反映出黄河奔流不息、涡深流急、波涛汹涌的气势。内彩特别发达,多装饰在盆、钵内,以旋涡纹和水波纹为主。大型壶、罐类器物图案分层排列,一般装饰在肩和上腹部,颈部饰辅助花纹;盆、碗类花纹主要在器物内和口沿下;小型器物往往通体布满纹饰。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采用曲线构图。早期多旋涡纹、鸟纹和弧边三角纹、网格纹等几何纹

2、,还有动物纹,中期多为平行线、同心圆、漩纹、水波纹和鸟纹,蛙纹、同心圆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图案结构巧妙,线条流畅,变化丰富,具有强烈的动感。半山类型因 1924 年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广和县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 4650 年4350 年间,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半山类型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器型。鸟形壶开始出现,后期有所增多。半山类型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鼎盛时期。彩陶色彩鲜艳亮丽,图案繁缛。纹饰以旋纹、锯齿纹、葫芦形网纹、菱格纹为主。还有圆形纹、叶形纹、贝形纹、神人纹等,其中非常盛行的锯齿纹是半山类型彩陶的一个最主要

3、特征。彩陶纹饰一般装饰于陶器上腹。半山晚期,旋纹、锯齿纹逐渐消失,旋纹演变为四大圆圈纹。旋纹、锯齿纹的消失,是半山类型结束的标志,也是彩陶文化由繁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马厂类型是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 4350 年4050年之间,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更为向西,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马厂时期的器型大部分脱胎于半山类型,陶器以红陶为主。彩陶纹饰以黑彩为主。主要纹饰有: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纹、回形纹、卦形纹、菱格纹、三角纹等,其中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为马厂类型的重要特征。马厂类型的彩陶上出现了大量的墨绘符号,一般绘制在器物的下腹部无纹饰处,常见的有“”、“”、“卍”、“十”、“一”等形状,这些符号可能是当时一些氏族部落的记号,也可能是文字的前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