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64297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第1课王安石变法zz(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五代十国形势图,太祖赵匡胤(927-976) “陈桥兵变” 太宗赵光义(939-997) 真宗赵恒(968-1022) 澶渊之盟;交子 仁宗赵祯(1010-1063) 庆历新政 英宗赵曙(1032-1067) 神宗赵顼(1048-1085) 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资治通鉴 哲宗赵煦(1076-1100) 徽宗赵佶(1082-1135) 工画花鸟;瘦金书 钦宗赵恒(1100-1156),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959年,世宗病故,年仅7岁的柴宗训即位,为周恭帝。960年,他谎

2、称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侵,请求出师北上御敌。赵匡胤兵至陈桥驿,部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因他曾出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国号称“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即宋太祖。,陈桥兵变,宋太祖927976,阅读课本并思考: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1、阶级矛盾尖锐,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赋税沉重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原因:,表现:,北宋农民负担沉重,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

3、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探讨: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

4、始,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2)民族矛盾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原因:,表现:,民族矛盾的激化,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澶渊之盟,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2)民族矛盾激化,(1)阶级

5、矛盾尖锐,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实质:,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积弱原因:积贫原因:积贫积弱

6、的 根本原因:,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探究: 从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英宗治平年间(1064),官员共增加了将近多少倍?是何原因?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太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北宋王朝 收支情况表,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积弱,冗兵、冗官、冗

7、费,积贫,增加财政负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北宋皇帝愁什么?,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起义 财政困难 辽和西夏的威胁,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宋仁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新政措施:,改革文官升迁制 严格恩荫制 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中心措施,三,目 的:,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思考:宋仁宗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整顿吏治,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

8、原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农民无获明显好处,关键原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没有涉及真正的关键问题,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

9、个皇帝时期A 宋太祖 B 宋神宗 C 宋仁宗 D宋高宗,C,2右图人物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整顿吏治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减轻徭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3.(200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生的最直接后果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D.民族战争激烈,知识巩固,4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比较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冗官冗员冗费,6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A.王安石变法 B.庆历新政 C.仁宗变革 D.军事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