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7056161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苏教版语文选修《张中丞传后叙》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关于题目,认识“传记”,一、传记的概念: “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 “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二、传记的基本特征: 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三、传记的分类: 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 自传:由自己写的。 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题解,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

2、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关于作者,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内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

3、影响。有昌黎先生集。,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第三阶段

4、,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石鼓歌等。,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

5、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韩愈-传世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关于背景,课文背景,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

6、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传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张巡、许远抗敌大事记,756年2月,真源令张巡骑兵讨贼,乐从者数千人,西入雍丘。 3月,叛军四万余至城下,巡身先士卒,屡败叛军,积六十余日,大小

7、三百余战,叛军败走。 7月,叛军围雍丘四十余日,城中矢尽,巡缚草人千余,夜缒城下,得矢数十万。其后夜复缒人,敌笑而不备,巡以死士五百袭敌营,敌兵大乱,二万余人去城三十里置营,巡以三千人大破之。 12月,叛军二万将袭宁陵,巡移军宁陵,与睢阳太守许远大破敌军,斩首万余。,757年1月,尹子奇率十三万军攻睢阳,巡入城与许远合兵六千八百人,昼夜苦战,擒叛将六十余人,杀敌两万余,尹退。 3月,尹复攻睢阳,又为巡击败。 5月,尹围城益急,巡与南霁云、雷万春等十余将各率五十骑突入敌营,杀敌五千余,射中尹左目,叛军遂退。,7月,尹复征兵数万攻睢阳,城中食尽,将士每人米一合,杂以茶纸树皮,士卒仅余一千六百人,巡

8、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突围求救于贺兰进明,贺兰不救,霁云至宁陵与廉坦同将步骑三千人回至城下,经苦战,仅千余人入城。,10月,城中马、雀、鼠皆食尽,遂及食人。所余四百人饥病不能战。城遂陷。大小四百余战,杀叛军十二万人。,课文解读,课文解析,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细周密。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就是)没有为许远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远虽材若不及

9、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职位本在张巡之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也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名。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面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便认为许远是怕死而用言辞向敌人降服了。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许远真的怕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守住那小

10、小的地盘,吃他所爱之人的肉,来抗击敌人而不投降呢?,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当他在围城中坚守时,城外没有一丁点的援助,他所要效忠的,国家与君主而已,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而敌人告诉说唐朝已亡了,国君已经死了。许远眼看 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军却越来越多,必定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由此看来,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啦!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11、 哪有城被攻破、部下都死了,只有自己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么做。,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唉!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造谣的人又说什么许远与张巡分守雎阳城,城池的陷落,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想用这些来诽谤许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这种论调又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两样。人快要死了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地方,,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拉绳子而拉断它,绳子的断绝必定有裂痕处。旁观的人看到它这样,就跟着归罪它(先患病的脏

12、腑和绳断之处),也太不通达事理了!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小人喜欢发议论,不乐于成全别人的美名就是这样啊!,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事业,如此卓绝不凡,还不能免遭非议,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初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假如这里守不住,即使逃避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他们终无救援而又困难到极点时, 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带领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疲弱的残余士兵,即使想离开,也不可能

13、达到目的地了。,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凭着张、许二公的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切了。守住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靠着千百名誓死就战的士乓,抗击着百万个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掩护江淮大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国家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在那个时候,弃城逃命的,不能一个两个地数; 擅疆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坐而观望的人,环绕睢阳城四周有的是。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不追究评议这些人,反而指责张许二公以死坚守,也可见他们自

14、己把自己和叛贼并列了,编造夸大失实邪说而帮助叛贼攻击(张、许等英雄)啊。,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里任职,经常来往于两州之间,亲自到人们所说的双庙去祭奠过,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当时的故事。说: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兵,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贺兰忌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喜欢南霁云勇敢豪壮,不听他的话,硬要留他,准备酒席与歌舞,请(迎接)南霁云入座。,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

15、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霁云慷慨激昂地说:“我来的时候,雎阳的人没饭吃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即使吃了,也咽不下喉咙!”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于是拔出佩刀斩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看。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在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激昂地为南霁云流下眼泪。,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霁云知道贺兰终究没有为他出兵的意思,立刻奔驰而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快要出城,抽出箭来射佛寺的佛塔,箭的半截射进了它上边的砖中,说:“我回去击败叛逆,一定要消灭贺兰,

16、这支箭用来作标记!。”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我在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来互相谈论。,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城破以后,叛军用刀威胁迫降张巡,张巡不屈服,就拉出去,准备杀死他;又迫降南霁云,霁云没有回答。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张巡呼喊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 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霁云笑着说:“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有话,我怎敢不为国捐躯!”于是就义了。,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张籍说:“有个叫于嵩的人,年轻时投靠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时,于嵩曾在围城之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张籍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过于嵩,于嵩那时年纪六十多岁。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因为张巡,起初得到了临涣县尉职务,喜欢学习,没有什么书不读。,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张籍当时还小,粗略听到张巡、许远的事,没能细问。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须长得像天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曾看见于嵩读汉书,对于嵩说:“为什么老读这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