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构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05502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X 页数:141 大小:9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网络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信息网络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信息网络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信息网络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信息网络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网络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网络构建(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网络构建,2,企业信息管理师(高级),0.基础知识 1.信息化管理 2.信息系统开发 3.信息网络构建 4.信息系统维护 5.信息系统运作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本讲内容,3,比重表(理论知识),4,比重表(专业能力),5,授课思路,1. 依据项目逻辑 2. 串联各个知识点 3. 点出重点,1. 2. 3.,6,整体思路,1. 需求,2. 设计,3. 实施,3.1 需求分析,3.2 网络规划,3.3 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管理,7,第三章 信息网络建设,3.0 基础知识 3.1 需求分析 3.2 网络规划 3.3 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管理,8,3.0 基础知识,3.0.1 网络协议的体系

2、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表示层,会话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7 6 5 4 3 2 1,OSI 的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 IP,(各种应用层协议如 TELNET, FTP, SMTP 等),传输层(TCP 或 UDP),TCP/IP 的体系结构,无连接分组交付服务,传输服务 (可靠或不可靠),TCP/IP 的三个服务层次,9,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应 用 程 序 数 据,应用层首部,H5,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注意观察加入或剥去首部(尾

3、部)的层次,应 用 程 序 数 据,H4,运输层首部,H3,网络层首部,H2,链路层 首部,T2,链路层 尾部,10,3.0 基础知识,3.0.2 局域网与Ethernet,局域网对 LLC 子层是透明的,局 域 网,网络层,物理层,站点 1,网络层,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MAC,MAC,数据 链路层,站点 2,LLC 子层看不见 下面的局域网,11,3.0 基础知识,3.0.2 局域网与Ethernet 用以太网交换机扩展局域网,集线器,集线器,集线器,一系,三系,二系,10BASE-T,至因特网,100 Mb/s,100 Mb/s,100 Mb/s,万维网 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以太网

4、交换机,路由器,12,3.0 基础知识,3.0.3 Internet与TCP/IP,大公司,地区 ISP,网络接入点 NAP (对等点),公司,主干服务 提供者,本地 ISP,地区 ISP,地区 ISP,地区 ISP,本地 ISP,本地 ISP,大公司,大公司,网络接入点 NAP (对等点),13,HA1,HA5,HA4,HA3,HA6,主机 H1,主机 H2,路由器 R1,硬件地址,路由器 R2,HA2,IP1,IP2,局域网,局域网,局域网,IP1,HA1,HA5,HA4,HA3,HA6,HA2,IP6,主机 H1,主机 H2,路由器 R1,IP 层上的互联网,MAC 帧,IP2,IP4,

5、IP3,IP5,路由器 R2,MAC 帧,MAC 帧,IP 数据报,14,3.0 基础知识,3.0.4 典型应用,电子邮件的最主要的组成构件,发送方,邮件缓存,接收端 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SMTP,SMTP,POP3,发送端 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用户邮箱,接收方,用 户 代 理,用 户 代 理,邮件 服务器,邮件 服务器,SMTP,SMTP,POP3,(发送邮件),(发送邮件),(发送邮件),(发送邮件),(读取邮件),(读取邮件),(TCP 连接),(TCP 连接),(TCP 连接),因特网,15,第三章 信息网络建设,3.1 需求分析 3.2 网络规划 3.3 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管理

6、,16,3.1 需求分析,1. 调查,2. 分析,(客户),(开发方),1. 目标,2. 阻碍,3. 未来网络,4. 现有网络,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17,3.1 需求分析,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 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 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 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18,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1. 整体目标,2. 项目范围,3. 具体应用,(1)分析网络应用目标,(2)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3)明确网络的应用,19,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一

7、、学习目标 了解典型网络设计目标的内容,确定网络应用的目标,20,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二、相关内容 搞清用户的网络需求 组织计算机专业人员与网络构建单位各方面的人员进行沟通 确定分析网络的技术指标 性能参数、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适应性、可购买性 性能指标包括:时延、吞吐量、差错、时延抖动、带宽、响应时间、利用率、效率 网络通信特征分析 绘制网络结构图,确定企业网子网边界,把网络分成几个易管理的域 确定域内设备,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 分析网络流量特征,21,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1)分析网络应用目标,(2)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3)明确网络的应用,22,3.1

8、.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1)分析网络应用目标 首先通过需求调查(管理者或关键人物的访问),搞清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的该网络项目的整体目标、商业目的、衡量网络成功的标准等重要问题,进而确定出正确的网络设计目标。 典型的网络设计目标包括: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拓展市场 改善和提供新型客户服务,23,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1)分析网络应用目标,(2)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3)明确网络的应用,24,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2)明确网络设计项目的范围 是新建网络还是对现有网络的改造? 是针对一个网段,还是一个局域网、一个广域网,或是远程网,一个完整的企业网,25,3.1.1 网络应用目

9、标分析,(1)分析网络应用目标,(2)明确网络设计项目范围,(3)明确网络的应用,26,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3)明确网络的应用 通过填写网络应用统计表进行需求调查,表中包括: 应用名称:可以很正规,也可以是用户自己的表述 应用类型:例如,电子邮件、销售订单输入、人力资源管理 重要性:非常重要、较重要、不重要等。 备注:与网络设计相关的内容。,表中的“应用名称”可填入通熟的名称即可。它可能是规范的应用名称如“Microsoft Office”,也可能是用户自己能明白的应用名称,尤其对那些自行开发的应用更是如此。,27,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3)明确网络的应用,表中的“应用名

10、称”可填入通熟的名称即可。它可能是规范的应用名称如“Microsoft Office”,也可能是用户自己能明白的应用名称,尤其对那些自行开发的应用更是如此。,28,3.1 需求分析,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 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 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 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29,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1)政策约束,(2)预算约束,(3)时间约束,30,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1)政策约束 目标:发现隐藏在项目后面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事物安排、持续的争论、偏见、利益关系或历史等因素 用户是否已经有了意向(协议、标准、供应商等方面的政策) 不是所有

11、的人都拥护新项目,潜规则,31,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1)政策约束,(2)预算约束,(3)时间约束,32,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2)预算约束 应包括设备采购、购买软件、维护和测试系统、培训工作人员以及设计和安装系统的费用等,另外还有信息费用和可能的外包费用。 关注人力资源成本。 为用户分析投资回报问题。,33,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1)政策约束,(2)预算约束,(3)时间约束,34,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3)时间约束 通常由用户负责管理项目进度,但设计者必须就该日程表是否可行提出自己的意见,35,总结:应用目标及约束检查表,(1)应用目标 是否对用户所处

12、的产业及竞争情况做了研究 是否了解用户公司的结构 是否编制了用户的商业目录清单 是否明确了网络设计的最主要的目的 用户是否明确了所有关键任务的操作 是否明确了用户对成功和失败的衡量标准 是否明确了网络设计项目的范围 是否明确了网络的应用,公司环境,目标、范围、应用,36,总结:应用目标及约束检查表,(2)应用约束 用户是否已就认可的供应商、协议和平台等政策进行了解释 用户是否已就网络设计与实现的分布授权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释 是否了解项目预算 是否对用户和相关的内部、外部工作人员的技术知识进行了了解 是否已就员工培训计划进行了探讨 是否了解项目进度安排,包括最后期限和重要安排。进度安排是否切合实

13、际,政策约束,预算约束,时间约束,37,3.1 需求分析,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 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 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 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38,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网络设计需要对现有网络的流量特征及应用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判断网络的设计(提出)目标是否符合实际,为网络设计提供科学依据。,39,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分析网络通信特征的步骤主要包括: 绘制网络结构图,确定企业网子网边界,把网络分成几个易管理的域; 确定域内设备及应用; 分析网络通信流量特征,确定流量基线。,40,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1. 流量

14、边界,2. 流量测量,3. 应用流量测量,4. 流量测量系统,41,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确定流量边界 流量边界的划分往往与企业网的管理等级结构是一致的。 可采用行政管理的分层等级结构。,42,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测量现有网络的流量 流量可以用通信实体每秒的字节数来刻画。同时本步骤要得到的内容还包括:工作组中的用户数、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每种应用的总用户数。 其方法有: 使用测试软件 使用相应的仪表或网管系统,43,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估计应用的通信负载 必须记录和预测以下信息 应用会话的频率 应用会话的平均长度 一个应用的并发用户数量 在得不到以上精确

15、值时,可用以下假定: 某项应用程序的用户数等于并发用户数 所有应用程序均在同一时间内使用 每个用户可打开一个流量最大的会话,并且该会话直到一天工作结束关闭应用时才结束,44,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网络测量系统的不同特点 测量和分析方法不同 主动式:通常可获得端到端的性能参数 被动式:例如:RTFM(实时流测量) 测量的指标不同 丢包率、时延 往返特性、单项特性 路由、可用带宽等 测量的精度不同 可扩展性不同 安全性不同,45,3.1 需求分析,3.1.1 网络应用目标分析 3.1.2 网络应用约束分析 3.1.4 网络通信流量特征分析 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46,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技术指标内容 性能参数、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适应性、可购买性 性能参数包括:时延、吞吐量、差错、时延抖动、带宽、响应时间、利用率、效率,47,3.1.3 网络的技术指标分析,(1)性能参数 吞吐量( Throughput ):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无差错数据的能力,常用于描述网络的总体性能 容量(Capability) 网络负载G:在单位时间内总共发送的平均帧数。如果记P(发送成功)为一个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则有吞吐量的度量:PPS、CPS、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