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039033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十三校联考复习课【石】(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 三 校 联 考 复 习,2010年 3月,读题:理 解 题 型 答题:规 范 有 序,一、名句背诵,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7.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12.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13.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4.楚

2、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7.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8.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19.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0.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1.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22.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24.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25.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7.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28.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2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3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9.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40.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4、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君子无

5、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6.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2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8.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6、,信可乐也。 3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3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8.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39.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4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联考复习,一、初中古文背诵: 1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 2陋室铭山不在高, 3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 曹刿论战 既克,公问其故 5 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 6 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7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 8 捕蛇者说 “君将哀而生之乎 9 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二、文言翻译: 【句式、活用、固定结构、偏义】 乃渡之千寻之津 故事,尹与御史相遇 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7、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竟不索其直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何用姓字为?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何谓得之于心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联考复习,三、熟悉备考提示【P143-147】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渲染、铺张、抑扬、伏笔、悬念、化用;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虚实相间、动静相生、详略变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等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夸张、引用、双关 描写方

8、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突出主旨)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远景近景、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工笔细描、概括描写等。) 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大胆表露)间接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因事生情,寓情于事;寓情于议,托情于议等。)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四、重点关注的题型: 【例1】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

9、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谈不到,广泛的博通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题目】联系上下文,为第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3分)(1)也 更 (2)既 又选项_ 理由_ 答题思路:“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 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四、重点关注的题型: 【例2】11、(4分)下列对

10、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C ) A “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 B 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 C 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 D “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 E 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关注】多选题分值下降;6 项减至 5 项。,四、重点关注的题型: 【例3】 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你在大雾

11、里得意忘形 铁 凝) 8(3分)第段中画线短语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答题方向】三个短语的顺序与到的内容相照应; 语意逐步推进, 作者先写大雾使周遭与自己阻隔起来, 再写因“阻隔”而产生“驾驭”的感受, 最后与黑夜的阻隔比较, 突出只有大雾才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 。,四、重点关注的题型: 【例4】 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

12、,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 凝)7(3分)第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方向:】 【区别三个词的不同】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内容特点】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 【结构特点】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四、重点关注的题型: 【例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何评价? 【题型】评价题大体从正(积极意义)、反(局限性、不足方面)两方面思考。 【参考答案】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

13、时提出,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 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例6】东坡画兰,常带荆棘,见君子能容小人也。吾谓荆棘不当尽以小人目之,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兰在深山,已无尘嚣之扰,而鼠将食之,鹿将啃之,豕将拱之,熊、虎、豺、麛、兔、狐之属将啮之。又有樵人将拔之割之。若得棘刺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秦筑长城,秦之棘篱也。汉有韩、彭、英,汉之棘卫也;三人既诛,汉高过沛,遂有“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慨。然则棘刺之设,安可少哉!予画此幅,山上山下皆兰棘相参;而兰得十之六,棘亦居十之四。画毕而叹,盖不胜幽并十六州之痛,南北宋之悲

14、耳!以无棘刺之故也。 26作者画丛兰棘刺图,题材与苏轼相同,意图却不同。请比较两人的创作意图,并作评价。(4分) (3.11“限时训练题”) 【题型】评价题、意图(用意)题(P146)全文写作意图:主旨 + 现实针对性 【参考】 (两文主旨)苏轼画兰,以兰喻君子,以棘刺喻小人,突出君子宽宏大量的气度;郑燮画兰,以兰喻国家疆土,以棘刺喻保护国家的卫士。 (意图及评价)郑燮在文中表达他对南宋灭亡的深切悲痛,感触极深,这要比苏轼的君子宽容小人的立意更为深刻切近。,四、重点关注的题型: 例7、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

15、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答题思路:(内容 + 情感)1、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内容)2、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情感),例8、“好峰随处改”中的“改”字用得妙,请你谈谈这个“改”字好在哪里?(4分)原诗:鲁山山行 梅 尧 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答案:(形式+内容+情感)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静态的山峰写活了;(2分)“改”字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所见到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欢愉的感受。(2分),例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

16、寓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答题思路与要点:寓意 = 本义 + 寄寓象征义 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词义所指季节) 2象征两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寓指个人)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现实,表达家国之痛。 (寓指国家),五、考场作文写 作 要 点1、观 点 :扣、显、简2、层 次 :逐 层 推 进3、闪光点:哲理、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