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2832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简介,118页(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师简介导师简介 更新时间:2007-5-29 文章录入:admin 机械电子工程郑德涛陈 新吴百海陈庆新高健高向东李 笑黄志坚李克天何汉武陈新度张平吴永明刘建群王晓初吴小洪龙建军肖体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王成勇阎秋生郭钟宁魏 昕张永俊马 平傅惠南姜莉莉张凤林于兆勤李锻能袁慧肖曙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张湘伟袁清珂林怡青骆少明吕文阁徐小明成思源 车辆工程彭美春熊锐曾建谋冯桑工业工程伍乃骐毛 宁陈文戈苏平郑德涛教授郑德涛教授 学历 1983 年于吉林工业大学机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6 至 1987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97 年于清华大学机制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科研方向 敏捷制造;

2、 并行工程; CAD/CAM。职务兼职和荣誉称号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华中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情况 机械加工振动的诊断,识别与控制 国家教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 主要成果和贡献 主持完成有关“结构优化设计“方面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委托项目各一项。部分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结构动态设计理论、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同。 主持完成有关“敏捷制造、异地制造、并行工程、企业重组“方面项目有:国家 863 计划基础研究项目 2 项、省级项目 2 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部分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该领域签定了

3、多项国际合作协议,基础研究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主持完成国家 863 计划 CIMS 应用示范工程初步设计 4 项,均通过国家、省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 主持广东省 5 家企业的 CIMS 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对促进企业进步,建立现代企业制造、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做了大量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组织立项并通过专家验收的广东 CIMS 重点实验室,收到国内同行的好评。近期主要论文、论著 郑德涛,集成制造中的特征映射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 郑德涛、王先逵等,“零件设计域到制造域的特征映射机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学报,1996,Vol4。 Zheng,

4、 Detao; Zhang, Ping; Gao, Jian; Zhu, Guowang; Sun, Jian; Wang, Xiankui: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lgorithm study on the method of half space partitioning,Jisuanji Jicheng Zhizao Xitong/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CIMS, v 2, n 2, June, 1996, p 11-15(EI 检索)。 郑德涛、王先逵等,“制造特征的分类与表达技术研究“,中国机械

5、工程,1996。 Zheng Detao,Sunjian,“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AD/CAM Technology i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ies of China“, The 3rd Asia-Pacific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nference 1994, Singapore。通信地址 办公地点:中山大学通信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邮政编码:510070 联系电话:(020)87618721 Fax: (020)87616730Email: 陈新教授陈新教授 学

6、历 1988 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制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 年于华中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 2002 年 5-9 月英国 Nottinghan 大学访问教授。科研方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制造自动化系统; 企业技术诊断、建模及系统优化; 敏捷制造原理、环境及实践; 并行工程原理、环境及企业实施方案研究。 职务兼职和荣誉称号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 CIMS 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 全国高校机电研究会常务理事。获奖情况 森林能源区划方

7、法及软件系统开发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珠三角家电企业敏捷度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东省敏捷制造试点工程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年。 机械产品综合性能设计建模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年。 主要成果和贡献 主持完成有关“结构优化设计“方面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委托项目各一项。部分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结构动态设计理论、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同。 主持完成有关“敏捷制造、异地制造、并行工程、企业重组“方面项目有:国家 863 计划基础研究项目 2 项、省级项目 2 项,企业委托项目多项。部分成

8、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该领域签定了多项国际合作协议,基础研究水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主持完成国家 863 计划 CIMS 应用示范工程初步设计 4 项,均通过国家、省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 主持广东省 5 家企业的 CIMS 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对促进企业进步,建立现代企业制造、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做了大量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组织立项并通过专家验收的广东 CIMS 重点实验室,收到国内同行的好评。近期主要论文、论著论著:陈新机械结构动态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42 万字专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7.8 论文: 陈新,企业集群信息化探悉以广东专业

9、镇的网络化制造系统为例 广东科技 2006/09 。 陈新、陈庆新,中国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及系统,机械工程学报 2003.11(EI 检索)。 陈新等,结构有限元神经网络时间误差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0 3 期,P22-26(EI 检索)。 陈新等,应用神经网络的裂纹规律概述,铁道学报,2000 3 期,P33-37。 陈新等,分形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 5 期,p692-695。 Chen xin.et.al.,A Stratregy of internet based agile manufacturing chain,Proc.of 15th Int.Con

10、f.on Prod.Res.Limerick Ireland.1999.8 陈新等,结构分析有限元与神经网络,起重运输机械,1999 6 期 P-6-9 陈新、陈新度等,机械结构动态设计若干关键技术,中国机械工程,1997.5. 陈新、孙健,广东省 CIMS 推广应用实践与启示,中国机械工程,1996.5. Chen.xin,Updating FEM of Combined Structures on the Basis of Dynamic Test Results.ASME96DET conf,ASME 主办。 陈新等,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局部修正方法及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2,I

11、SSN1000-8616,CN42-1229/N. 陈新等,基于实验模态参数的多层结合部参数识别,实验力学,1995.6,ISSN1001-4888,CN34-1057. 陈新等,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振动重分析模型,非线性动力学学报,1995.6,CHN95-338。 陈新等,广义结构结合部分参数识别公式及算法,航空学报,1994.11,ISSN1000-6893,CN11-1929/V 通信地址 通信地址:广州市东风路 729 号办公地点:广东工业大学 2 号楼邮政编码:510090联系电话:(020)37626403Fax: (020)87613109Email: 吴百海教授吴百海教授 学

12、历 1964 年于中南建筑学院流体传动专业本科毕业。 1997-1998 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科研方向 机电液工程智能控制; 流体传动与控制; 电液伺服系统; 动态测试技术; 大型设备和自动生产线智能诊断与检测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职务兼职和荣誉称号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学会委员。 广州市政府科技咨询顾问。 中国金属学会液压与汽动学会中南区学术委员。 广东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液压气动学会副理事长。 液压传动与控制杂志编委。 获奖情况1994密封容器内壁

13、高压喷流清洗装置外经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997双柱式电液伺服模拟路谱实验台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联合国 TIPS 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999高效重载多机构液压同步系统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大型振动筛液压升降系统上海市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二等奖。主要成果和贡献 长期从事机电工程、机械制造、流体传动与控制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及设计等工作;曾赴美国、俄罗斯及国内的著名大学学习和学术交流。开创电液伺服、动态测试、模拟试验等多个实验室,多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先进工作者;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专著 100 余项,多篇论文被 EI、ISTP 等收录。重要成果 18 项,多

14、项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如高效重载多机构同步系统已用于十三条自动线,三年累计直接净增经济效益超过 1.5 亿。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项、省高教科技进步奖两项、联合国 TIPS 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一项、国家专利四项,并获国务院授予特殊津贴专家奖励。近期主要论文、论著 论著:吴百海副主编,液压元件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论文: Wu, B.H. ; Xiao, T.B.; Zou, D.P.; Long, J.J.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synchro-operation of long-stroke cylinders

15、in a deep ocean mining heave compensation syste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 295-296, 2005, p 367-372(EI 检索)。 Wu Baihai, Long Jianjun, Xiao Tibing, et al. Research On Electroc-hydraulic Servo of Constant Depth Reference Fram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Transm

16、ission and Control. WuHan,China. 2003.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3.6871 B.H.Wu, T.B.Xiao, D.P.Zou, et al.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Synchro-Operation of Long-Stroke Cylinders in a Deep Ocean Mining Heave Compensation System. ISMTII 2003 吴百海等,深海采矿装置的自动开沉补偿系统的模拟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