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卫生心理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702678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卫生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生卫生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生卫生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生卫生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生卫生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卫生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卫生心理学(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卫生学 大连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朱莲花 ,主要内容: 绪论、认知与自我意识、人际关系 情绪、意志、学习、恋爱,绪 论,一、心理问题的严重性,1.目前以下问题呈现增多的趋势: 儿童学习和行为问题 学生群体心理问题 婚姻家庭问题 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科疾病 各种心身疾病,现代化的特点: 工业化、都市化、资讯化 对人的影响: A、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B、疾病谱的变化。 C、心理健康问题大量出现。,2.现代化社会与本课的目的、意义,本课开设的目的、意义:,大学生是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年青人,从生理、心理上都有其独特的方面,如何渡过这一阶段,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大学生,作为

2、社会上文化层次最高的社会群体,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寄予厚望的一代精华,完全有能力通过学习与训练,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各种知识与技能,达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目的。,二、心理卫生的涵义与功能 1心理卫生的涵义 心理卫生(Metal Health)又称精神卫生。它的本义是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可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A、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 B、是指一种实践活动,即心理卫生工作。 C、是指人的一种状态,即心理健康状态。 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 “心理卫生”一词虽有三种不同用法,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卫生学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实施原则和方法。心理卫生工作则为心理卫生学提供了

3、大量的实践经验,检验了有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卫生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心理卫生工作又是人们健康得以实现的手段;而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则是心理卫生学研究与心理卫生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2心理卫生的三级功能 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 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 高级功能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三级功能”思想的提出,把心理卫生研究和实践的重心从防治心理疾病转到增进心理健康,从服务于少数人转为服务于全体人,工作人员亦由医务人员为主扩展到医务、心理、教育、社会工作者等的联合。,3.心理卫生发展史简述,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首先是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开始的。1792年法国精神病医生皮奈尔提出废除精神病人的约束,可

4、以说是心理卫生历史的起点。 直到1908年美国比尔斯的著作“A Mind That Found Itself(“自觉之心,心灵的归来或一颗自我发现的心”)等出版,才揭开了大规模开展心理卫生运动的序幕。,1908年5月6日,由比尔斯发起 ,在比尔斯的家乡康涅狄克洲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为会长。 1909年2月19日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之后,美国26个州相继成立了65个心理卫生协会,积极开展了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比尔斯的自觉之心在17年中已发行22版,而此后在许多国家有译本。在他的影响下,加、法、比、英、匈牙利、德、日等先后成立了心理卫生组织,并开

5、展了一系列有关的活动。,1930年5月5日,53个国家的3042 名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成立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1948年于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大会上正式定名为世界心理卫生协会。 1936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985年3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再次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并于同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首届代表大会,欣起了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新高潮。,三、心理健康的标志,古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无法利用。,阿拉伯有句谚语:有了健康就有希望, 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什么是健康呢?,传统观念认

6、为:无病即健康,心身医学的格言:“人有病,不应理解只是发生在细胞或器官上,而是发生在人的身上。”,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 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 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 主要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使人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积极有效地服务社会。 狭义的心理健康 以预防心理障碍或问题行为为主要目的。,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良好状态,是个人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与行为的健康与不健康的划分是相对的,在健康与

7、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心理健康具有动态性。,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4种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 (2)恰当地认同他人 (3)面对和接受现实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也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个标准:,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否保持适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

8、足个人需求,心理健康的标志,(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健康心理应具有下列标准,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情绪正常、健康。 意志健康。 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 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 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 较强的适应能力,四、(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疾病及其表现,神经病,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由于感染、中毒、外伤、肿瘤、血管病变,退行性或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神经系统及其

9、附属结构疾病。大多数神经病都有神经组织形态的病理性改变,临床症状主要是运动、感觉或意识等方面的异常改变(癫闲、中风、脑),精神病,精神疾病又称心理疾病, 一类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包括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区别,1神经症(神经官能症) 一组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 特点: 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或是以造成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 自知力良好 虽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 维与工作效率降低,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 作能力基本上没有缺陷。 症状的持续性一种持久性精神疾病。,神经衰弱

10、主要表现: 兴奋性增高,感情控制力低,易激惹、好伤愁、易笑易哭,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 衰竭性增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力体力易疲劳,嗜睡但醒后不解乏,情绪易波动,忧虑沮丧,情感反应强烈但不持久;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心悸、心慌、心跳、胸闷、气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泌等,焦虑性神经症 表现(症状): a广泛性焦虑:焦虑发作往往持续较久,表现为终日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对自己的健康忧虑重重,常感胃肠不适、腹胀、尿急、头痛、腰酸背疼等。 b急性焦虑:发病突然、感到内心有说不出的紧张,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心要跳出来了”出汗、大小便紧迫感,常不安地来回走动,搓手顿足可持续

11、几分钟,几小时,发作后可恢复如常人。,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没有必要但又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意向或行为的存在。 症状: 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 强迫意向及动作(强迫意向、强迫计数、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恐怖性神经症: 恐惧症与正常恐惧区别: 使患者产生强烈恐惧情绪的对象是那些对常人并不威胁或威胁不那么大的对象。 (1)简单恐怖症 (2)场所恐怖症 (3)社交恐怖症,疑病性神经症: 案例:病人衰弱心脏衰竭严重心脏疾病 抑郁性神经症: 哀伤、悲观孤独感、自我贬值。,3 . 性变态 指要求性欲满足的对象与性行为的方式与常人不同,违反

12、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欲满足的行为。 类型:同性恋、异装癖(常爱穿戴异性服饰)恋物癖、窥视 癖、裸露癖,还有如恋兽癖、恋童癖、性虐待狂、性受虐狂等。 许多类型的性变态行为往往容易与一般的流氓行为、偷窃行为相混淆。 病因:学术界有三种不同观点: 一、是生物因素。观点认为与遗传、内分泌有关; 二、是精神分析性变态根植于童年; 三、是行为理论学习的结果。,4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但思维的智能并不异常。 特点:没有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上的病变,没有意识障碍,认识能力完整,智能无缺损,能处理日常生活。 人格障碍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形成较难改变。 类型:偏执型: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分裂型

13、:过分内向、孤僻、怪异、退缩。 暴发型:因小事突然暴发强烈情绪的冲动。 强迫型:刻板呆讷,刻求完美,常有不安全感。 依赖型:缺乏自信和主动,感到无助,无能,精力缺乏,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2)体质因素的影响。 (3)性别和年龄因素的影响。 (4)器质性因素的影响。 2心理社会因素 (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移民,结婚、升学、亲人之故 (3)心理冲突(对机会的选择)现代社会面临没有“必然”“必须”的词, 只有“可能”“也许” (4)特殊的人格特征(与精神相联系的人格)如强迫性人格与疾病的联系。,六、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要树立

14、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认知结构)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 能力所及范围之内。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 多找朋友倾诉。 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 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激紧张。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社会方面的途径 (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2)开设心理卫生课、讲座 (3)多渠道宣传,校刊刊物、书籍、广播台、 电视台 (4)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 (5)加强心理卫生工作者的素质培训 个体方面的途径 (1)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2)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七、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