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2314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摘要:摘要: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创新教学 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是我们小数 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关键词: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先决条件,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努力地发展 儿童“说”的能力。下面就小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谈几点看 法,谨供大家参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认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说说”兴趣和爱好是入门的向导。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

2、的老师”。要 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就得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小数教学中,教师应该 注意正确使用激励的方法,在概念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概念进行正确表述;在计 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清计算法则和顺序;在应用题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清条件和 问题,并阐述解答的思维过程。初说时要求不能过高,对于说得较好的要给予 及时的表扬。难说清楚的暂不让学生独立叙述,而由教师适当进行启发、引导。 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必要时可设计一些填空形式的训练题,以降低难度,有 利于逐步提高。例如:针对题目“捕鱼船五月份捕鱼吨,六月份比五 月份多捕了,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可以要求学生这样口述“根据题意, 把(捕鱼这件事)看作单位,已知(五月

3、份捕鱼吨),要求 (六月份捕鱼量),六月份捕鱼量的对应分率是(),综合算式应该列 成()。”课堂上还要给后进生以适当的“说”的 机会,给他们布置比较容易的题目,必要时还应给于启发、帮助。只要基本说 清,就要热情鼓励,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再如:对于数量关系“工作时 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设计出“说”: “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单位任务的比率,就是工作效率”。通过 让学生说,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 间的训练,学生兴趣大增,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学生的“说”的能力不断 提高。鞭策学生结合操作清楚鞭策学生结合操作清楚“说说”儿童的语言表达

4、能力比较薄弱,有时感到无话可说,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级 学生,对于试题的计算是无从说起。此时,教师应该布置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并引导他们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密切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得数是的加 法时,教师先讲述:“,首先看大数,然后分小数。因为和凑 成,可以分成和,和凑成,再加上就等于。”这样做,即发展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使学生明确算理,有利于举一反三地学好 以内的加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在口头表达方面,应逐 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做到观察有顺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根据,表达严密正 确。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首先让学生 动手从具体图形的割补中明确方法,发现规

5、律。在此基础上,老师应及时引导 学生,使他们能这样口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 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 的面积等于长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即。”接 着,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同样要求学生进行口述,这样训练的结 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使学生弄清了这此公式的来龙去脉,收 到了过程说得清、算理懂得透、公式记得牢的功效。实践表明,通过操作与表 述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意识,而 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变换角度灵活启发学生变换角度灵活“说

6、说”在学生说得清楚、正确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变换角度说。在概念教学中,这样做 能够使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在应用题教学中,这样做寻找到不同的解 题思路。例如:质数的概念,不仅要求学生按课本表述,还要求他们从约数的 个数入手进行考虑。结果有的学生能够这样口述:“也可以认为质数是只有两 个不同约数的自然数。”又如: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教学中有这样一道 题:“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千米,从地去地需要小时,实 际小时行了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大部分学 生能这样口述:“路程时间速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

7、系。 设行完全程需要小时,依照正比例关系比例式是 :。”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口述不同,他们说: “速度时间路程,因为两地间的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设行完全程需要小时,依照反比例关系比例式是() 。”我肯定了以上两种口述后又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思 路,谁会说?”于是又有学生举手发言:“这个题目也可以列比例式,而按准 能行程问题求解,路程为千米,速度为每小时千米, 按数量关系时间路程速度,可以列出综合版式 ()。”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说,有利于 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融合,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孙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中 小学教学研究,()邹声林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 作家选刊,()闫东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 文版:社会科学,()孙玉权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中学时代,()作者:李文莲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教育局基建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