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7023122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 说,韩 愈,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 韩愈25岁考中进士,但长期得不到任用,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就在这种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一共有四篇,马说是第四篇。,文体常识,“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朗读课文,1、读准加横线的字音 祗 骈死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2、听磁带。要求听准字音,注意重音、停顿和速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2、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注意语气,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痛惜),食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真无马 真不知马也 (嘲讽),疏通文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3、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整体感知,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千里马:喻人才 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 懑心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讽刺 和控诉。,托物寓意: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重点研读,请用原

4、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平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表现在哪里?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辩论与思考,辩论: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思考:当今社会怎样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背诵,技巧 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对文中的结构、思路有理解。 抓住关键性语句背诵。 抓住特殊的句式或字眼。,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痛惜),食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真无马 真不知马也 (嘲讽),作业:创新片段作文,马说中作者愤怒地谴责和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所造成的千里马被埋没现象。同学们也处于被教育、被选拔的时期,请谈谈你对现代教育选拔人才的看法,写一个片段(300400字)。,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