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022311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产业布局,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的内涵 2、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3、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内涵,一、产业布局的含义 产业布局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地域(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界限,对产业进行空间分布的规划;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二、产业布局的必要性 1、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纠正产业的不合理分布。 4、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内容。 5、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效保证国家的国防安全。,三

2、、产业布局规律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的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的形式、特点和变化,是产业布局的基石,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发生作用的普遍规律。 2、劳动地域分工规律 。地域分工的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相互促进,推动了产业布局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和发展。产业合理布局的目的在于实现合理的地域分工与交换。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不仅能发挥地区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3、分散集聚扩散规律 。从产业演进的历史来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产业在地域上的布局演变可以表示为“分散集聚扩散”的循环上升链环。其中,集聚体现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分散和扩散则意味着空间分布

3、上的均衡性。 4、地区专业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规律 。产业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性,产业之间的横纵向联系,要求产业布局能够体现专业化和多元化相结合,能够发挥出区域企业集聚效应。,5、非均衡布局规律 。产业空间发展总的来说表现出不平衡特征,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的差距将会随整体经济的增长而趋向下降。 四、产业布局模式 1、均质模式。在工业化前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布局以分散为主,社会经济活动分散,表现为地区差异不明显的均质模式。 2、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模式又称为极核模式。近代

4、工业出现以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总是选择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这些发展场所就成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地。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集聚地的发展速度也是有快有慢,某些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增长迅速,经济规模明显超过其它地方,并对临近地区的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它便逐步成为区域的“增长极”,使得产业布局以分散为主转变为以集中为主。,3、点轴连接模式:点轴连接模式是在增长极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里所说的“点”,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增长极点(即各中心城市)。在增长极形成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它要和周围的点发生联系和交往。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各增长极点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不断加强,形成了

5、交通线、通讯线、动力供应线和水源供应线等各种线状基础设施。这些线就是所谓的“轴”。 4、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点轴连接模式发展的结果。产业布局从均质布局增长极布局点轴连接布局网络布局,是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网络模式一般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 5、地域生产综合体开放模式。 6、区域梯度开放模式。该布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梯度推移理论。区域梯度开发是一种以“效率优先”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区域发展战略。强调集中资金和资源实行重点发展,同时在地区间形成产业结构转换的连续关系,从而使产业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相联系,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相结合,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相适应。,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

6、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的因素。 二、社会因素 。1、历史社会因素 ;2、人口、劳动力资源 。 三、经济因素 。1、经济区位因素 ;2、市场因素 ;3、基础设施因素 ;4、资本供给因素 。,四、技术因素 1、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扩展了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开拓了资源的利用领域。 2、运输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降低了运输费用,扩张了运输距离,改变了产业布局面貌,并进一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 3、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得单一的产品生产区,变为多产品的综合生产区;技术变革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的诞生,使工业的结构发生改变。 4、技术进步改变

7、了产业内部的结构。 5、技术进步不断改变经济结构。,第三节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产业集聚的内涵 1、内涵: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若干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地理空间上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通常产业集聚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含义基本相同。,2、基本特征: 1)产业集聚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在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规模效应显著。在产业集聚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同类产品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 2)产业聚集加深了区域内的分工,不仅通过市场、契约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且还通过非正式交流增强了企业之间的协作,降低了生

8、产和交易成本,为企业之间的协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产业聚集区内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资源的流动性大、共享性强。 4)产业集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二、产业集聚形成机制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地区,不仅保持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还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1、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 2、交易成本降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 3、人力资源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需要。 4、制度环境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推动力量。 5、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必然要求。,三、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聚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

9、经济的新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提升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的聚集。 1、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1)产业集聚能促进区域内专业化的分工; 2)产业集聚使需求集聚起来,形成专业市场; 3)产业集聚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区域内居民的收入水平; 4)产业集聚能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5)产业集聚可以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6)产业集聚能形成一定的溢出效应。,2、促进区域产业集聚的政策措施 产业集聚一般是在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下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产业集聚过程无事可做,政府可以培养产业集聚产生的土壤,制订产业集聚健康发展的政策,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 1)找准地区产业相对优势,选择几个可能造成产业集聚的主导产业,制订优惠政策, 扶持主导产业发展。 2)规范生产秩序,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培育产业集群。 4)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建立起开放型产业结构。 5)政府负责帮助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 6)提供产业集聚的相应环境。要因地制宜,避免政府强制制造产业集中,形成产业“集”而不“聚”,阻碍产业发展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