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02178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修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学习本章,重点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这个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之间的关系怎样?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二、毛泽东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李大钊。党的中央领导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遵义会议后,全党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延安整风之后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这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李大钊在

2、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由此革命才取得了胜利。同样,中国的建设仍然要坚持走这样一条道路,舍此,没有别的道路可

3、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方法而不是教义,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以新的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

4、程和重要意义,1、历史进程,初步探索 中国共产 党成立到 遵义会议,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和 确立社会主 义制度,探 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创立毛泽东 思想,总结社会主义 建设经验,回 答“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 本的理论问题 创立邓小平 理论,深化对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 认识, 形成“三 个代表” 重要思 想,总结我国 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 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 发展要求, 提出 科学发 展观,陈彦超作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

5、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现在人们往往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淡化不可避免地会 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6、,其根据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对资 本主义的任何妥协,都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所同 化。这实际上上一种武断的推论。只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才 能证明这种诊断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意识形态排除了资本主 义前途为任何其他发展道路所取代的可能性,认为资本主义 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是永恒的。其实历史是发展的,未来还是 个未知数。西方一些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误解 为资本主义和毫无约束的自由企业。我认为,有些人不是误 解,而是要以资本主义的理想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导向。-美国学者德里克 见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以“北京共识” 代替 “华盛顿共识”乔舒亚库珀雷默,以上说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今天的

7、 中国正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当前,中 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前所 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对“举什 么旗”、“走什么路”这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道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它们的共同基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创新,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8、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反教条主义斗争中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主要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在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七大),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方针,提出武装斗争的新理

9、论和统一战线的新策略等。,主要代表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在中国革命高潮中多方面应用和展开 (七大新中国成立),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主要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论人民民主专政,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建国后),主要代表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10、矛盾的问题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论十大关系,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验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表述:,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 的科学体系,六个原理,一个活 的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

11、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陈彦超作品,观看电影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1976年1月19日 时代杂志封面,陈彦超作品,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整个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 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第三节 邓

12、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历史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在八大上作报告,50年代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萌芽; 对“文革”教训的反思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诱因,对苏东模式的反思(五十年代的改革风波、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和九十年代的剧变)坚定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恩格斯,“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邓小平,陈彦

13、超作品,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实践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78年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从十二大十三大,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 3、从十三大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4、十五大正式命名“邓小平理论”,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此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

14、、军队和国防建设、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观看影片邓小平的一生,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顺利交接,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而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所谓单边主义是指举足

15、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单边主义的本质是无视甚至破坏现有的集体性的规则和制度。,联大发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1、社会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之政治局势,a“冷战”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转变加快。“一超多强”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民族矛盾、宗教对立、资源纠纷、武器扩散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与此相联系的是美国的“单边主义” b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苏东国家“向右转”,整个世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出现

16、了新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目前仍处于低潮。,突破柏林墙,时代背景之经济局势,a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经济全球化”正呈风起云涌之势 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由此引发了经济结构、增长模式、教育制度、文化取向等深刻变化,八国首脑会议开幕式,与全球化和多极化相呼应,以文明和文化的冲突为显性特点的政治、文化多元主义在全世界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对科学和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人类通向毁灭的道路,有一半是由我们这一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亲手铺就的爱因斯坦),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以抵御“文化侵略”为旗帜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还有在全世界泛滥的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可以说各种文化鱼龙混杂。,时代背景之社会局势,从着装看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表现为: 1、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 2、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和阶层的新变化; 3、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 4、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