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20912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8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永琼,绪 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师德课? 1.帮助新教师了解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的期望和要求的需要 2.预防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问题的需要 3.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4.教师自身幸福的需要 二、主要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三、任务与学习方法 任务:“得道”“化德”“导行”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袁贵仁 :“目前教师的师德、教风如何?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素质状况不尽满意。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敬业精

2、神、教书育人状况的平均满意率为五成上下。其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人格魅力表示很满意的均不到一成。在座谈、访谈时,许多学生反映一些教师教学不认真,好象没有备课,除了教材上的条条,没多少新东西;有的教师甚至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上课打手机;与学生之间,除了上课,没有其它的联系。”,大一学生“网作”屈指算来,已经做了两个月的新生,新生的感觉似乎已经被时间洗得发白,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变成现实的课程一节节的流逝,新生们在逐渐溶入大学生活的同时,也渐渐体会出一些大学生活的真谛。以鄙人集两个月的功力分析,教师、教授的水平大体可分为三等,能让学生们个个挺直腰杆,随自己天南海北,上天入地,此乃上等;能抓住时机在学

3、生半梦半醒,眼睛半睁半闭,将睡未睡之际,突然炸雷似的一声吼:别睡了!此为中等;当然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睡得口水直淌,鼾声如雷,则为下等。 善解人意的课程调配者似乎也明白这个分类,上等课全安排在上午,中下等课则屈尊在下午。于是经过上午艰苦卓绝的“精读”,“高数”的洗礼,下午便可在老师舒缓平和的“催眠曲”中安然入睡,亲吻桌面,让口水自由流淌。当然,必然有一位同志肩负重任,用火柴棒撑住眼皮,记录笔记。 当然,被安排在上午的上等课也难免鱼龙混杂,吹牛皮、侃大山的说书先生也大有人在。从合资企业的月薪到学校福利分房,从比尔盖茨的最新创意到国庆阅兵,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只可惜我们在惊叹其将大

4、千世界容纳于小小课堂的同时,却不知其在教授哪门课,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第一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一、高校教师职业的涵义及社会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业的涵义 1何谓教师? 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花匠; 在不知情的人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 在医生眼中,教师更容易患咽喉癌、子宫癌和卵巢癌; 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 在妈妈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 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教师是什么? 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

5、子王。教师是什么? 一个家长说,教师一天到晚在收钱; 又一个家长说,我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聪明; 还有一个家长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老师不会教。教师是什么? 应试教育说,都是教师惹的祸; 素质教育说,明明白白我的心。教师是什么? 教师说,我只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可怜人以上对教师的社会身份、地位、素质及工作性质、特点、意义等的解读是否到位呢?,(1)从社会身份来看,教师是专业人员官人学人国家干部专业人员 (2)从教师的价值取向来看,教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培养合格者的人 (3)从教师的任务和社会意义来看,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智能的开发

6、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周礼地官司徒序)“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韩愈:师说)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就把教师称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师这个词有两种含义,按狭义解释,是专门学科的讲授者,按广义解释是有威望的、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4)从教师的“德性”形象来看,教师是“品格”较高者“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学行);“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韩婴:韩诗外传) (5)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师生关系来看,

7、教师是“帮助者” 2.何谓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有专门业务和职责要求的一个行业,是从业者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3.何谓高校教师职业高校教师职业是指通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为人类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专门行业。,(二)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3个大方面)1、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1)高校教师是人类高深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2)高校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3)高校教师是一代新人心灵的精心塑造者,对提高大

8、学生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4)高校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及思想道德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直接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2、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3、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一)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它对道德起源的描述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被淋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先后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

9、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得满头是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

10、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扁。,1.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生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是道德从萌芽到形成的关键4.人类自身存在的二重性(个体和群体性存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利益的二重性是道德产生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5.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道德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6.人类对“人是什么?” 这一基本问题的不断反思是道德产生发展的主观原因由此可见,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为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总结、约定而成的。道德产生与发展的目的: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最终增进每个人利益、实现个人幸福、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二)职业与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

11、展 1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周礼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势),以飭(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飭(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职业的产生与人类的自我需要密不可分。 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职业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 2.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道德的产生也是根源于人类的自我需要。职业道德也是随社会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三)高校教师职业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1.高校教师职业

12、的产生与发展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1)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 (2)生产关系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现实基础 (3)历史上优秀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道德的涵义 1什么是道? (1)本体论(哲学上)意义上的道,指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根源如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政治意义上的道,指治理国家的方法如荀子“道也者,治之经理也”;管仲:“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 (3)伦理学意义上的道:指处世做人

13、的根本原则,即人之为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如孟子“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2什么是德? (1)本体论意义上的德,指万物的本性或生成状态 庄子:“通于天地者,德也” (2)伦理学意义上的德,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指人们坚持行为准则的道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 孔子:“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3)通“得” A论语集注中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B说文曰:“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3. 什么是道德? 劝学篇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也,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1)以“道”之意释道德为人之道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

14、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原则规范的总称 。(2)以“德”之意释道德为人之德道德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将“做人”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即:道)内化为自己的个体人格品质(形成德性),然后再通过自己自觉地行为释放(德行)达到既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完善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等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3)“为人之道”与“为人之德”的关系“为人之道”是群体规范,是为人所应遵守的的固定准则,是社会对为人者的应然性规定。“为人之德”是作为特定社会成员后天获得的个体性的品质,其最终承载者只能是个体。我国对道德的理解有三层:行为规范、行为、品质,西方国家如

15、何定义道德呢?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罪恶即是对于道德所应知的许多事物的无知,道德即是知识。 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把道德规定为善的行为,他说:做善事,为旁人的幸福尽力,扶助旁人,就是道德。道德只能是为社会的利益、幸福、安全而尽力的行动。 德国的黑格尔认为道德是 “主观意志的法”西方国家对道德的理解也基本上包括规范、行为、品质,还包括知识,4.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1)什么是伦理 A什么是“伦” ?“伦,从人从仑”。许慎说文:“伦者,辈也”,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为孟子作注云“伦者,识人事之序也”。后专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 B什么是“理”?理”的原义作动词,是“治玉”之意。 含打磨、雕琢之意。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玉之未理者为璞,玉虽至坚,治之得其鳃理以成其器”,后来变成名词,指人伦之理。 C“伦理”连用其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及处理这些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理)。伦 理 具体体现 父子 有 亲 父慈子孝 君臣 有 义 君仁臣忠 夫妇 有 别 夫能妻贤 长幼 有 序 兄友弟恭 朋友 有 信 汝诚吾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