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概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01387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9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宏观经济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宏观经济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宏观经济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宏观经济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概论(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运行与 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描述,如何描述一个国家(地区)的 经济水平?,宏观经济体系和经济构成,产品市场:产品的生产与需求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中间金融机构虚拟经济 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相互影响 劳动力市场 国际市场,国民经济活动划分:生产、收入的分配与使用、积累、国外交易。 市场化经济活动 非市场化经济活动 市场化非经济活动 非市场化非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核算对象:市场化经济活动,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最终产品和劳务 国土原则:按地域管辖权来统计。,

2、1、国内生产总值GDP,2009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重庆市2009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7.4

3、8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4.44亿元,增长13.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9%,上升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16元,比上年增长14.1%。,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我国GDP的计算步骤: 初步估计:当年末或次年初得到初步GDP数值; 初步核实:次年第二季度核实,更为准确,但缺少核算用的重要资料; 最终核实:次年第四季度得到齐备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行政管理资料,所以得到的是更为准确、

4、全面、细致的GDP; 若有了更加新的资料来源和更加新的核算方法、原则,就对相关年度的GDP进行全面调整,使得各年的GDP具有可比性。,从GDP流向看支出构成: 开放经济中,最终产品有四种流向: 消费支出:家庭部门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投资支出:实际资本形成对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的需求。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的薪金开支和向企业购买的物品等(不含转移支付)。 净出口:开放经济中国外部门对本国的最终产品与劳务市场的需求。,怎样认识GDP?,2006年世界GDP构成比较(一),全国近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考察GDP的第二种视角:收入构成,从收入形态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

5、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税收净额+折旧 家庭、政府、企业部门收入之和,考察GDP结构的第三种重要方式: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划分 中国标准与联合国标准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高级化,GDP的缺陷 绿色GDP,在不同的时期,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如何综合反映对比时期的价格变化? 物价指数 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时,价格指数有明显的不同。 繁荣时,价格水平高涨 萧条时,价格水平低落,2、物价指数,200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重庆市 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劳动力:就业 失业 非劳动力:全日制学生、家庭劳动者、退休者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一定

6、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规定的调查时间范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3、失业率,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从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全部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包括民办教师、宗教职业者、现役军人等)。,我国失业统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

7、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 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2009年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增加910万人,新增加1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2009年末重庆市就业人员1668.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33.68万人,比上年减少1.8%;第二产业就业355.69万人,增长5.0%;第三产业就业579.46万人,增长3.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1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

8、移就业36.70万人。17.61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与上年持平。,充分就业:消除经济性失业。 自然性失业一般为4%6%。通常一国失业率低于6%,就认为不存在经济性失业,达到了充分就业。 失业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动,失业率下降,实际增长率增加。,、银行与宏观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发行通货并制定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前提下创造其他货币。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发行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总量,从而影响利率水平和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单位:年 利率%,货币增长率,国际收支帐户:一国与国外部门之间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

9、录,统计该国对外国的支付和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包括: 经常项目:反应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 资本项目:反应资本的国际流动 平衡或结算项目,5、国际收支与汇率,2009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2009重庆市年进出口总额77.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出口42.80亿美元,下降25.2%;进口34.29亿美元,下降9.8%。机电产品出口29.33亿美元,下降26.7%,占出口总额的68.5%。,洛

10、伦茨曲线,A,B,人口累计,O,财富累计,100 ,100,基尼系数 A/(A+B) 反映社会贫富悬殊程度。,6、收入分配与基尼系数,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国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 权威机构公布了2007年的中国基尼系数:0.48,7、人民生活水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

11、,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2009年重庆市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231.82万人,平均工资630963元,比上年增加3978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6990元,增长1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715749元,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824元,增长7.9%;人均经营净收入1019元,增长29.2%;人均财产性收入254元,

12、增长23.3%;人均转移性收入3894元,增长19.2%。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2144元,增长8.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621元,增长1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98元,增长13.2%;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173元,增长7.8%;人均转移性收入384元,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2元,增长8.9%。,直辖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直辖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恩格尔法则: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增加 ,食物的消费支出占家庭的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就会不断地减少。 以恩格尔系数来反映总体生活水平的富

13、裕程度。 2009年全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1.0%,城镇36.5%。 重庆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7%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联合国标准 60以上 绝对贫困 5060 贫困 4050 小康 3040 富裕 30以下 最富裕 参数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统计口径原因) 我国恩格尔系数偏小的原因。,二、国民收入的简单决定,1、总供给 总供给与总收入:价格、成本和技术水平既定,企业愿意雇用一定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即全社会为生产和销售这些物品和劳务所预期的总收入。国民收入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 总供给生产和销售物品和劳务的总和 各生

14、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总需求 总需求:全社会所愿意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即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为购买这些物品和劳务所愿意支付的总支出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三架马车”,国民收入均衡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 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收缩; 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扩张; 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均衡。,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三、宏观经济运行如何调控?,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所必须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其管理活动。 财政收入制度:国家财政收入及其在各级财政之间的分配问题; 财政支出制度:各级财政支出的事权划分

15、问题; 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对不同地区间的财力调配问题。,1、宏观财政政策,我国于1994年实行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度。 分税制将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中央税主要是消费税,全部上解中央财政,中央地方共享税主要是增值税,75归中央财政,25归地方财政,并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调节不同地区间的财力差距,保证贫困地区的政府运行。,税收减少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降低国民收入水平。 政府支出增大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的需求,增加国民收入水平。 转移支付增大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大消费,增加国民收入水平。 公共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是宏观财政政策的基础利用政府的宏

16、观经济政策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预算(降低税率或减少固定税收)、增大转移支付;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和萎缩阶段采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具有收缩作用的财政政策,包括:降低政府预算支出、增大税收预算(提高税率或增大固定税收)、减少转移支付; 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膨胀和扩张阶段采用。,货币政策:国家通过影响货币供给干预宏观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 银行体系与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2、宏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发行通货并制定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前提下创造其他货币。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发行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总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发达国家的准备率较低,美国3%,日本1%,英国0.5%。 我国1984年引入准备金工具,1990年法定准备率13%,1998年初降至8%。 08年央行累计10次调整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上半年连续6次上调,下半年连续4次下调。现行的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邮)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5.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为13.5%. 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