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1373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型汉代的思想大一统(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以前儒家思想主张,孔子,春秋乱世,礼乐崩坏,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逐步改良,孟子荀子,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合纵连横,攻伐为贤。,仁爱之心、民贵君轻 /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秦,重法家、行霸道、焚书坑儒,民间学说,汉惠帝,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什么是“黄老之学”?主要内容是什么?,2、黄老之学的特点是什么?,3、黄老之学对西汉社会的影响?,黄老之学为什么能在西汉初社会上居于

2、支配地位?统治者为什么不直接采用法家或者儒家思想呢?,然而汉武帝时,黄老之学的统治地位却被新儒学所取代,试从黄老之学本身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原因?,客观上讲: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新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主观上讲:,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 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练,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人只能顺

3、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 倡导“因时制宜”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A. B C D,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考: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新儒学是怎样形成的? 2、从新儒学的内容看,它是如何体现汉武帝的意志的?新儒学被采纳,有何历史作用? 3、你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新儒学内容,新儒学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地方权力膨胀,还出现过“七国之乱”,总结提升,你如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新”?,1、从内容看:在继承了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上,又融合其它思想,新增加了

4、“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2、从特点看:神学化 官方化。,讨论,新儒学是怎样适应汉武帝开拓大一统 形势需要的?,(3)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 。,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认为君主应具 有一统天下的权威,迎合了汉武帝的心理 ,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 势力,巩固大一统国家;,同时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强调 了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自然为统治者所赞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

5、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总结,经济残破,黄老之学,经济发展,中央集权要求,儒学自身发展,新儒学思想,内容,影响,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形成,课堂总结,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汉初,,汉武帝时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遭到打击,逐渐复苏,成为正统,民间学说官方学说,1、(2010北京)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

6、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20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2009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4、(2009安徽)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

7、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5、(2007宁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6、(扬州一中07-08第一学期月考)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仁”与“礼”学说 D“大一统”的思想7、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8、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8、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9、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相对孔子的思想,主要变化有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批判君主专制 “仁者爱人” A B C D,10、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B C D,再见,黄老之学,内容:“黄”,黄

9、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形成: 战国后期形成的一个学派。,黄老之学的特点,1、从来源上讲: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 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 因此,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2、从具体内容上讲: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10、,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客观),休养生息,黄老之学,儒家、法家都是“有为”政治,不能适应休养生息需要。,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主观),(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后汉书.食货志,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从而奠定了汉武帝时代强盛的基础。,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

11、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经济得到恢复,国库充实,人民富足,一片繁荣景象。,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王国问题。北方匈奴威胁。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仲舒复对曰

1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天谴论君主权力的有限性,“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为人者天,1、理论基础:天人感应,2、大一统的思想,加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

13、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特点:,实质:,4、“三纲五常”,为人处世,官方化 神学化,1、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2、“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何评价新儒学?,1、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2、儒学在政治上占

14、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以巩固国家的统一。 ( 3、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有明显消极作用。,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道、墨、儒、阴阳、名、法,倒莫如扬名法国,儒(秋)、阴阳、法、黄老,秋 阳 发 黄,是解释春秋的三部经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左丘明作,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编年记事体,不但记载鲁国的史实,而且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而且记社会小事;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公羊传公羊高作,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世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服务。 谷梁传谷梁赤作,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面,即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