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表现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1370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表现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色彩表现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色彩表现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色彩表现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色彩表现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表现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表现技巧(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要色彩丰富、形状就会饱满”是塞尚的一句名言。这一单元的训练目的是深化对色彩的理解、丰富色彩表现的手段,所以写生对象更加复杂丰富,写生工具材料也可以放宽限制,可用水彩、水粉、炳稀、色粉笔、油画等。,第八章 色彩表现技巧,第一节 较复杂的静物写生,一、复杂静物写生基本要领及作业要求随着写生对象数量、种类增多,色彩表现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物象色彩越是差异大,越要找到联系,在初看似乎无联系的几块色彩之间要找到它们之间在明度、色相、冷暖、纯度方面的联系,避免孤立地模仿、照抄对象局部色彩。对于色彩很接近的各部分反而要努力找出明度、冷暖及纯度的差别,要多作比较。亮的与亮的比;亮的与暗的比;暗的与暗的比;暖

2、的与暖的比;暖色与冷色比;冷色与冷色比;高纯度与高纯度比;低纯度与低纯度色比;相同色相或接近色相对比;相异色相对比;每个物象的轮廓体的虚实相比;所有物象的高光相比;受光与受光部分相比;所有物象的暗部与暗部相比;投影与投影色相比。比较的结果有时是要比出联系,即同一性,或比出微小差别;有时要通过比较找到明确的色性差别。对整幅画对比最强的几个局部要心中有数,色彩对比强弱要适度。光感较强的物象,要注意光源色的色相,冷光源(如窗外的日光漫射、日光灯)较强时,背光部与投影,会呈现为暖色系。如果光源为白炽灯(橙色味),那么背光部和投影即应是蓝或蓝味等。把所有受光部分都看成一个系统,把所有物象的背光部和投影都

3、看成光源色的补色,是表现光感强烈静物的关键。,图81中马蒂斯的草图,表明了他分析组织色彩的实际作法。他认为只要采取了正确的基本态度,就会证明作一幅画的过程的逻辑性不亚于建造一座房屋。(复杂静物写生参看彩图3546),彩图 35有石膏像的景物写生(室内部光) 林建群,彩图36 白衬布上的萨克斯,彩图 37 有布娃娃的静物 两种冷暖不同的光源 林建群,彩图 38有乐器与书的静物 中纯度、中长调组合 学生作业,二、静物色彩写生的归纳、提纯度及变异练习为了适应色彩设计的需要,必须学会以一幅所画具体物象为原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迅速派生出多种色彩组合方案的方法,学习者应以一幅学生作品为原型认真作510幅

4、拓展新表现技法的练习。这部分作业也可用电脑完成。 1归纳、提纯练习把复杂静物进行简化处理,省略每个单独物象细微的色彩变化,在纯度和冷暖调性上做主观处理,用几块较整合的色片构成画面。可以做不同纯度或不同冷暖的几幅32开系列练习。 2变换光源色相的练习在有白色物象和石膏像的静物组合上,变换投射光的光源色,以侧光源为主,这样能清晰地反映出光源色、环境色与固有色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光色现象规律的认识,逐步熟悉和掌握光色表现与对象体积、空间、质感及明暗色调的具体关系,加强条件色观念即色彩的环境意识,从而加深对写实色彩的理解,摒弃由固有色认识所形成的僵化概念,进一步明确色彩是一种关系。为了提高这一方面的认识

5、也可参考、分析几幅舞台灯光效果照片。,3改变衬布和主要物象的色相或冷暖的练习。 4改变衬布和主要物象的明度的练习。 5改变衬布和主要物象的纯度的练习。 6采用拼贴的方法(如用旧的印刷品画报等剪贴或撕贴)。 7物象轮廓不变,在轮廓中填入平涂的主观色彩的练习。 8用九宫格或其他方法在原有画面上进行分割,然后填入主观彩色进行基调练习。 9截取原有构图的局部,放大后填人色彩的练习。 10参照立体派、综合主义的方法,主观地支配图形、空间关系及肌理色彩关系。 11整理原构图强调轮廓线的一致性方向,用水平垂直格局或倾斜垂直格局再减化多余细节,塑造带有建筑般体量感的形态,然后带人写实性或主观彩色(彩图47-4

6、8)。,彩图47以彩图38中的乐器与书为原型,归纳整理,简化构图,然后尽可能多地用不同手段,不同色彩表现(学生作业) 彩图48一组景物写生构图不变,用不同的线型与底色构成不同色彩效果的作业(在电脑上完成)学生作业,作业要求 1复杂静物写生画幅规格为半开纸,1216学时完成。 2静物写生变异练习画幅规格为32开纸,每人至少要完成8幅。这段训练以培养正确的色彩观察习惯,提高色彩表现能力与色彩概括能力,锻炼色调的建构能力,丰富色彩语言,加强色彩修养为目的。,一、观察方法学会概括风景画的特点是表现空间大,表现对象宽泛大而繁杂,大场面的风景画从近到远可以表达上千米甚至几十里的空间层次中出现的山河、树木,

7、建筑、街道等景观,比起静物,其体积要增加了成千上万倍,形体结构及色彩变化也复杂得多。因而这种训练对高度概括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把物象从空间层次上概括为远景、中景、近景三大片色彩近景:是距离作画者最近的某些景物,如树丛、建筑等。近景不一定占太多的幅面。表现近景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深入刻画,而是为了形成画面的纵深空间感与中景、远景形成某种对比关系,可以是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近繁远简的对比,也可是色彩关系上的近纯远灰、近暖远冷、近亮远暗的对比。中景:往往是画面的主体部分,主要的景物放在中景比位于近景会使视觉中心而更显突出。中景的刻画要求多样、充分,要调动多种表现手段深入刻画景物的体积、空

8、间。色彩要比其他部分丰富,笔触也须清晰有变化,使之成为画面中最精彩的部分。,第二节 风景写生,远景:要画得概括、简练,体现出色彩的空间透视法则。删减变化,抓大体,成片处理,减弱色相与明度对比关系。“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唐王维语)。远景景物只需数笔带过,笔触要虚而隐。空间层次的表现在实际写生中是也可以是5层、7层。如近景2层、中景3层、远景2层。 (二)把整个画面划分成天、地、物的三者关系 这三者的面积、色彩、明度构成一幅风景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天、地、物在风景画中是3个明确的色域。 1在色彩方面往往有以下3种情况: (1)天、地色彩接近(同类色或近似),与物体色形成对比。

9、如大海、江河,水天一色,烘托白帆点点。 (2)天、物接近、协调,与大地色形成对比。例如秋天顺光时,天的蓝紫色和树的蓝绿色接近,与橙色的麦田形成对比。 (3)地、物协调,与天空色对比。如逆光的早晨,地和物较重,形成一体,与天空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天与地的冷暖差别,否则会显得单薄。 有时天、地、物差别明确,色相各异,这种情况要主动打破僵局,平庸难以形成色调。,2在明度方面,天地物也有如下3种情况: (1)天地相近,或亮或暗,与物体对比。 (2)地、物接近与天空对比。天空呈亮而透明的状态时,物体和大地便形成一体。 (3)天、物接近与大地对比。天、地、物明度差明确时也要适当调整,用色彩打破僵局。

10、 3在面积上天、地、物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视平线升高,或高出画面,以大面积的空间描绘大地和物体。这样的画面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宜于表现宽阔、平远的景物。当视平线高出画面以后,容易产生沉重的压抑感。地和物与较大面积时画面充满了实在的物质感。 (2)视平线居中或稍偏上、偏下,天地面积稍有差异,或天地面积处于黄金分割线附近,物体面积较小,宜于表现平静、温和、亲切的情调。这样的面积分割符合一般人站立时眼睛的高度,故看起来比较舒畅适中。 (3)视平线降低(低于常人站立的高度),地和物压缩,天空面积占画面绝大部分,宜于表达动荡、深邃、崇高、思绪升腾、引人遐想等感觉。 (4)景物拉近,使其占画面绝大

11、部分,天、地作为陪衬而稍加处理,重点刻画景物。,初学者可在一段时间以小幅色彩画练习安排天、地、物三者的关系,不必做任何细部刻画,画幅不超过32开为宜。这样的练习会使我们以后在画大幅风景写生时,一开始就能抓住画面的大关系进行主动处理。,(三)学会在画面平面结构上用几个大色块平衡画面、建立色调 1整体看、定调子面对繁复的景物从哪里着眼观察色彩呢?首先看色调,从色彩的整体效果出发,主动地支配色彩。一组景物有时是明确的,比较容易把握,某些大色块饱和鲜明,容易组成色调。如以金黄色麦田为主导色的秋景,以嫩绿色草地为主导色的夏景等。有时整个色调不明确,大色块是不明确的灰色,只有少部分小色块能看出色相,就比较

12、难于把握了。这时要进行某些主观的分析处理,先要看占画面最大面积的色块的固有色倾向,然后看光源的冷暖色相,确定它的色味,是红味、黄味,还是蓝味,冷还是暖,以这块被确定的色彩为尺子去确定与之相对的另一块颜色,当画面产生了2至3大块色彩以后,整个色调已具雏形,小块色彩以大块色彩为依据便各就其位了。还有一些情况,是小块色彩决定画面调子:当我们感到某些小色块十分优雅漂亮时,就要找到一种足以托出这块漂亮色彩的大块色彩作为背景。要特别关注色彩的同时对比效应,小块色彩的漂亮优雅和背景色(或叫包围色)密切相关。一块色彩放在一种色底上是漂亮的,放在另一种色底上可能精彩全无,整体看就是要研究色彩的总体关系,努力把握

13、同时对比中的色彩的面积、冷暖色性及相邻关系的总体效果。,构成色调的色彩关系要简洁明确。要明确整个色调由哪几块色彩构成,其中哪是主要色对(主要对立因素),哪些是协调服从因素。对比既有冷暖因素,又有补色因素。一般每一幅画以3大块色彩形成对比因素,关系不要过于复杂,如失去总体控制就会削弱调子的表现力。这3块色彩或形成冷、暖、冷的冷调,或形成暖、冷、暖的暖调。每一块色彩本身可以有许多变化,或分成几个非常靠近的层次,但3个大色块的总倾向和大对比关系不要破坏。3块色彩的面积或分量上不要平均对等,可以将一个色块尽量压缩,另外两个形成主色对。主色对的面积和强度也不要相等,一块具有明确的主导作用,另一块相对弱一

14、点,才能形成明确的色彩秩序。 2局部比,找差异;同时比,找联系 当总体关系确定以后,便要推敲局部色彩,使其归位,确定它在整幅色调里的地位,依照总体关系,它们有的可以提高、加强,有的需要削弱降低。对于比较明确的色彩要力求中肯、稳静,注意其空间深度,要知道任何饱和强烈的色彩放在现实空间里都会被相对降低和减弱,都要包含在总色调之内。,对色彩倾向不明确的色可用以下几种方法确认: (1)联系比较:和周围比较明确的色彩比较,比冷暖、比色相、前后比、左右比,一眼同时观察几组色彩,从中确立它们的色彩。在同时对比中可以使不明确的色彩得到充实、加强。 (2)散开视焦靠感觉:对一块三属性不明确的色彩,“盯”住一块仔

15、细看常常觉得它不好确定,散开视觉焦点,或以多道“余光”同时观察感受几处色彩,就能比较容易确定它的色彩倾向。用目光的焦点观察,是孤立地看;散开焦点,是成片看,可以说是把视焦点同时定在理论画面的4个角上。所谓“牛眼看色彩”、“眯眼看调子”是可以采用的观察方法。 (3)以色彩理论指导观察,依据受光和背光的冷暖变化规律、远近色彩透视原理及画面的需要来确定那些色彩倾向不明确的色。一组绿树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会变得明度稍高而纯度降低,甚至会变成蓝紫灰色;一面红旗退到很远的距离也会逐渐偏向淡紫红;一块桔黄色在阴天的冷光中会增加绿味,而在艳阳高照时却增加红橙味。对色彩倾向不明确的色还可以带着主观意象进行写生,

16、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主动地支配某些本来色彩倾向不够明确的色,“使一个普通的日子变成节日”(勃纳尔语)。,学会用几大块色彩建构色彩气氛和“光彩照人”的效果,需要画大量的小幅色彩风景速写和色彩记忆画。 (4)对互相接近的色彩要努力找出它们的区别和个性。 (5)对差别甚远的色彩要努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6)认识和把握色价。同样一组景物的色彩,有人虽然画得总体关系正确,局部色彩也可以,但总感觉平淡、直白、乏味、“俗气”;有人却画得出入意料,使人眼一亮,感到色彩很高级、别致。这就是色价的不同。色价的高低和人的色彩修养相关。关于同时对比显示色价,在前一章的练习已有所接触。在画色彩画时要不断试图用冷暖并置的方法来激活相邻色,以获得色价的升华。 (7)抓住主色对,色彩差别要有主次,处于服从地位的色要协调、平静,主体色彩要有呼应关照,避免孤立。服从色要起到陪衬、烘托作用。 (8)过分强调明暗差会降低色彩效果;过分强调条件色的影响和变化会降低色彩的力度,有些画虽然色彩分析头头是道,推远看时反而很弱,原因正在于此。 (9)大融合小对比:色彩之间大面积成和谐状态时,小面积色彩要加强对比。 (10)大对比、小融合:色彩之间大面积成对比状态时,便要由暗部和邻近色形成联系和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