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膜壳绦虫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00971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小膜壳绦虫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小膜壳绦虫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小膜壳绦虫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小膜壳绦虫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小膜壳绦虫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小膜壳绦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小膜壳绦虫(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本虫又称短膜壳绦虫,该虫主要寄生于鼠 类,亦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微小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nana)。,一、形态,1、成虫: (1)乳白色,虫体纤细,长约580mm,宽0.5-1mm, (2)头节:呈球形,具有四个吸盘和1个短而圆可自由伸缩的顶突。顶突上有20-30个小钩,排成一圈, (3)链体:由100-200个节片组成,多者可达1000个节片,所有节片均宽大于长,幼节短小,成节有3个椭圆形睾丸,横排,卵巢呈分叶状,位于节片中央,子宫呈袋状,生殖孔位于节片的同一侧,孕节最大,子宫呈袋状。,2、虫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

2、明,大小为(4860)m(3648)m,卵壳很薄,其内具有较厚的胚膜,其两端隆起并各出4-8根丝状物,弯曲地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胚膜内有一个六钩蚴。,二、生活史,两种情形 1、需要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 2、不需要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且可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1、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过程:,虫卵,蚤类、面粉甲虫、拟谷盗,六钩蚴孵出,似囊尾蚴,终宿主(人或鼠),成虫,若孕节未排出,亦可直接在肠内释出虫卵,孵出六钩蚴,再钻入肠绒毛发育为似囊尾蚴后又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即在同一宿主肠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并在肠道内不断繁殖,此方式称自体内重复感染。,2、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过程:,孕节或虫卵,经口,六

3、钩蚴孵出,似囊尾蚴,小肠,肠绒毛,成虫(成虫寿命仅数周),三、致病,致病机理:机械性损伤;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四、实验诊断,粪检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采用自然沉淀法或饱和盐水沉聚法,可提高检出率,异位寄生靠手术活检虫体鉴定。,五、流行与防治,该虫主要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中感染率较高。由于有自体内重复感染,最严重者可同时感染37842条。 该病的传播主要是人与人,通过粪便或厕所,便盆等污染,而直接经手到口食入虫卵所致,偶可因误食含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而感染。 鼠类作为保虫宿主,在传播上起一定作用。,防治:治疗患者,以防传播和自身感染,注意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积极消灭鼠类和中间宿主,加强粪便管理,以防虫卵污染,注意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驱虫可用吡喹酮,亦可用阿苯哒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