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02787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题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1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引路】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和地图 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网定位本节内容涉及很多新名词和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网等,多为空间概念,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时一要多观察,利用直观用具(地球仪)和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对这些空间概念从直观上进行感知,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二要多动手,积极参与实验、制作、识别、描画等活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三要多动脑,认真思考教材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事实或结论,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四

2、要多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知识竞赛、趣味训练等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五要多感悟,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地理概念和现象;六要多归纳,及时分析、归纳地理现象中的规律,如纬度数值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是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综合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请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 。2、地球仪的用途是 , 。3、纬线是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4、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 ”表示;赤道以南称 ,概 念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半圆相等南 北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圆

3、不等东西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2用“S”表示。5、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6、 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它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 。7、180经线以东是 经;0纬线以北是 纬。二、选择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 360 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57 千米 B、6378 千米C、6371 千米 D、4 万千米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A、180 B、0C、160E D、20W4、与

4、120E 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A、60W B、60EC、120W D、180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A、经度 0、纬度 0 B、经度 180、纬度 0C、东经 160、纬度 0 D、西经 20、纬度 06、赤道是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7、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和 180之间 B、20W 以西到 160EC、20E 和 160W 之间 D、20W 以东到 160E8、经度和纬度都是 0的地点位于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三、综合题1、读右图,回答问题(1)A、B 两点的经纬度

5、是A、 ;B、 。(2)在图中填注 C、D 两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3C(17E,14N) D(20E,15N)(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 B 点位于 A 点的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正确。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正圆球。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材料四: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1)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

6、个地理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2)你能根据材料二,较为准确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3、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材料五:1978 年 4 月 8 日,我国“团结”号海轮在 3349N、13703E 的海面上起火。它马上发出呼救信号,并报告了该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的位置。救援船只马上驶往起火海域,使“团结”号及时得到救援。(1)在茫茫的大海上,救援船只是怎样准确而迅速地找到“团结”号的呢?。(2)请在图上画出“团结”号海轮起火时的大致位置。(3)你认为经纬网还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4。【活动与探究】

7、1、奇思妙想奇思妙想:穿越时空,假如你生活在古代,能不能对“天圆地方”提出质疑,并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实例。2、脑筋急转弯脑筋急转弯: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出发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北京?为什么?。3、挑战自我挑战自我:济南的经度 117,纬度 3640,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4、动手尝试动手尝试: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并标出赤道、南极、北极、0 经线、160E 和 20W 经线。 5、是真是假是真是假:家住日本东京(东 9 区)的小智,一天接到在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

8、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小智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否存在?请说明你的理由。6、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按下表中列出的经纬度,找出其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者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地点的大致经纬度。经 度纬 度地 名地 名经 度纬 度116E40N伦 敦121E31N纽 约140E36N悉 尼【信息传递】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5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自然地理上 是很有意义的。地球是个圆球体,太阳距离地球较远,它以平行的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曲面)。地球上任一时刻

9、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只有一点,其他地方为斜射。所以,圆球体表面获得的太阳热能不均,这是导致地球上各地气候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球有巨大的质量,它以强大的引力将大气、水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加上太阳光热能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复杂的自然面貌。地球表面积巨大,为了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导学引路】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 24 小时(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经度地区的时刻差异地球的运动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抽象

10、且不易亲身感受。学习中一要在老师指导下,亲自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要把演示内容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图像,仿照课本上的简图画下来;三要比较地球的两种运动,归纳总结规律性认识。有条件的可以适当选择媒体手段,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辅助学习,在头脑中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但地球运动中的很多现象是人们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如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间的差异、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学习时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来加深理解,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综合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产生了 现象和不同地方时

11、间的差异。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6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 保持不变。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5、人们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学校当地应属于 带。6、五带中 带太阳光能够直射, 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7、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是 ;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是 。二、选择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2、9、10、11 三个月是南半球的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12、冬季新 课 标第 一 网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时,北半球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4、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A、赤道 B、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回归线5、在地球上的一点,其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的经纬度是A、66.5N,160E B、23.5N,20WC、23.5S,20E D、66.5S,160E6、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A、23.5S B、23.5NC、66.5S D、66.5N7、下列有关北京(116E,40N)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北温带 B、位于东半球C、有阳光直射现象 D、无极昼极夜现象8、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学校放暑假应是A、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