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0253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分米、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本节课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迁移再到思维的转化,一直到思维的深化,张老师一环扣一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导入新课部分,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回忆上学期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明确他们之间关系,并且用手比划出他们的长度,问了 1米等于多少厘米,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这样一问,为后面 1 分米和 1 毫米长度的建立打下基础,导入简洁有效。 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新课部分张老师把讲授和学生自学处理的很好,张老师问 1 盒饮料高 8( ) ,紧接着又问一根吸管长 1( ) ,让学生填出适当的单位,

3、这时学生产生了分歧,张老师告诉学生 10厘米也就是 1 分米,接下来张老师让学生拿出直尺,比划出 1 分米有多长,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 1 分米,只要找到 10 厘米,也就能找到 1 分米,完善了学生对 1 分米的认识。新课改强调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所以在让学生比划 1 分米时,通过让学生在直尺上比划、试估等过程,让学生反复操作以加深对 1 分米长度的概念。课堂上让学生找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分米,学生找出了不少,比如胸卡的长度、文具盒的宽度等。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感受新知,接着让学生画一条 1分米的线段,可以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有的学生回答从刻度

4、“0”到刻度“10” ,有的学生回答从刻度“2”到刻度“12” ,张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张老师课件出示米尺,让学生数一数,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分米,得出了 1 米=10 分米。 在教学毫米时,张老师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让学生意识到不足 1 厘米,为了测量的精确,我们需要找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引出了毫米这一长度单位。先让学生在直尺找出 1 厘米的长度,再数一数 1 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一小格就是 1 毫米,并揭示“1 厘米=10 毫米”的结论,用笔尖指出 1 毫米的长度,接着张老师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学生说了很多,比如银行卡的厚度、学生

5、尺的厚度等。 注意细节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老师把握了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 “大约”一带而过,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度单位,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严谨意识。整节课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可以感觉到张老师在备课时下了一番工夫。教师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参与面广,活动量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体现了数学美,符号化,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这节课提几点的建议: 1、让学生课前找 1 分、2 分、5 分的硬币,让学生自己动手量它们的厚度,这样加深对 1 毫米的认识。 2、因为找 1 分米的物品在教室里比较难找,出现的少,可以课前多找一些日常物品,让学生去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让学生知道1 分米的物品其实有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