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0MB
约47页
文档ID:57001149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_第1页
1/47

第十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建 筑 材 料,第一节沥青 第二节沥青混合料,第一节沥青,一、石油沥青 二、煤沥青 三、改性沥青,一、石油沥青,1、石油沥青的定义 2、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 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4、石油沥青的牌号与应用,1、石油沥青的定义:,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如汽油、柴油等)及润滑油以后的残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到的产品是由多种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分为建筑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和普通石油沥青三种2、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1) 石油沥青的组分 (2) 石油沥青的结构,(1) 石油沥青的组分,饱和分(油分):是沥青中分子量最小和密度最小的组分,呈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赋予石油沥青以流动性可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酒精 胶质(树脂):分子量比油分大,呈黄色至黑褐色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属于中性树脂,赋予沥青以粘结性、塑性和可流动性可溶于三氯甲烷、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地沥青质(沥青质):分子量比树脂更大,呈深褐色至黑色固态无定形体(固体粉末)决定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粘性。

可溶于三氯甲烷、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染色力强,对光的敏感性强,感光后不溶2) 石油沥青的结构,溶胶结构:饱和分和胶质数量较多沥青质较少流动性、塑性较好,温度敏感性大 凝胶结构:沥青质含量适当,并有较多 的胶质分作为保护物质时弹性、粘性较好,温度敏感性小 溶-凝胶结构:介于两者之间溶胶结构,凝胶结构,粘性:粘性是指沥青材料在 外力的作用下,沥青粒子产 生相互位移时抵抗变形的能力针入度、标准粘度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防水性 (2)粘性 (3)塑性 (4)温度敏感性 (5)大气稳定性,针入度的测定,,,,,针入度,粘滞度的测定,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防水性 (2)粘性 (3)塑性 (4)温度敏感性 (5)大气稳定性,塑性:是指石油沥青在外力 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 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 的形状的性质用延度表示延度的测定,延伸度,,,,断裂,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防水性 (2)粘性 (3)塑性 (4)温度敏感性 (5)大气稳定性,温度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 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 变化的性能 用温度软化点表示软化点的测定,3、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1)防水性 (2)粘性 (3)塑性 (4)温度敏感性 (5)大气稳定性,大气稳定性:是指石油沥青 在热、阳光、氧气和潮湿等 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抵抗 老化的性能。

老化:石油沥青随着时间的 进展,而流动性和塑性逐渐 减少,硬脆性逐渐增大,直 至脆裂 用蒸发损失、蒸发针入度 表示4、石油沥青的牌号与应用,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其中针入度是划分牌号的主要依据 牌号越高,针入度越大(越软),延度越大(塑性越好) ,软化点越低(耐热性越差) 选用的原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牌号越大越好二、煤焦油,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有如下特点: (1)由固态或粘稠态转变为粘流态(或液态)的温度间隔较小,夏天易软化流淌,而冬天易脆裂,即温度敏感性较大 (2)含挥发性成分和化学稳定性差的成分较多,在热、阳光、氧气等的长期综合作用下,煤沥青的组成变化较大,易硬脆,大气稳定性较差 (3)含有较多的游离碳,塑性较差,容易变形开裂 (4)因含有蒽、酚等,故有毒性和臭味,防腐能力较好,适用于木材的防腐处理 (5)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与矿料表面的粘附力较好三、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应具有以下的特性:1、在低温条件下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2、在高温条件下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3、在加工和使用条件下具有抗“老化”能力4、与各种矿物和结构表面有较强的粘附力5、对构件变形的适应性和耐疲劳性。

通常橡胶、树脂等称为石油沥青的改性材料我国目前使用的聚合物改性剂主要有SBS(属热塑性橡胶类)、SBR(属橡胶类)、EVA及PE(热塑性树脂类)三类I类(SBS热塑性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中I—A型及I 一B型适用于寒冷地区,I—C型适用于较热地区,I—D型适用于炎热地区及重交通量路段Ⅱ类(SBR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中Ⅱ一A适用于寒冷地区,Ⅱ一B和Ⅱ一C适用于较热地区Ⅲ类聚合物改性沥青,如乙烯一醋酸乙烯酯 (EVA)、聚乙烯(PE)改性沥青,适用于较热和炎热地区通常要求软化点温度比最高月使用温度的最大空气温度高20℃左右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 一、概述 (一) 定义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如碎石、石屑、砂等) 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 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的矿料,与沥青结合 料拌和而制成的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混合料,简称 AC 2、沥青碎石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 及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拌和的沥青混合料 (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大于10%的沥青混合料),简 称AM二)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1、沥青混合料是弹塑性粘性材料,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2、沥青混合料路面有一定的粗糙度,行车比较安全 3、施工方便,速度快,养护期短 4、沥青混合料路面可分期改造和再生利用 缺点 易老化引起路面破坏;温度稳定性差,夏季高温时易软化;冬季低温时易脆裂三) 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1、按胶凝材料分:石油沥青混合料和煤沥青混合料 2、按矿料最大粒径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特粗式~粒径≥37.5mm (2) 粗粒式~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5mm一般用于高级路面的基层,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 (3) 中粒式~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一般用于路面的面层或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4) 细粒式~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 一般用于双层式沥青路面面层 (5) 砂粒式~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4.75mm,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 一般用于高级路面上的磨耗层 3、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按其密实度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 密级配~各种粒径的颗粒级配连续、相互嵌挤密实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小于10%的沥青混合料剩余空隙率在3%~6%(行人道路为2%~6%)的为I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剩余空隙率在4%~10%的为II型半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科。

2)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 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 和而成,压实后剩余空隙率在 10%以上的半开式沥 青混合料,也称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采用 圆孔筛时用LS表示) (3)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组 成,细集料较少,矿料相互拨开,压实后空隙率大 于15%的开式沥青混合料 4、按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分:热拌热铺沥青混合 料、热拌冷铺和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二、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组配的矿质混合料与粘稠沥青在专门 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保温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在 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 (一)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和影响强度因素 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级配良好的矿质骨料(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最佳用量的沥青胶结物、外掺材料所构成的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1) 悬浮一密实结构是指矿质集料由大到小组成连续型密级配的混 合料结构,混合料中粗集料数量较少,细集料的数 量较多特点:粘聚力较大,内摩阻角较小,密实度较高,但高温稳定性较差应用:双层或三层结构的沥青路面,其中至少必须有一层1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对干燥地区的高等级公路,也可采用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做表层。

2 ) 骨架一间隙结构是指矿质集料属于连续型开级配的混合料结构,矿质集料中粗集科较多,粗集料互相靠拢可形成矿质骨架,细集料较少特点:空隙率大,耐久性差,沥青与矿料的粘聚力差,热稳定性较好,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阻角当沥青路面采用这种形式的沥青混合料时,沥青面层下必须作下封层3 ) 骨架一密实结构间断型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既有一定数量的粗 集料形成骨架结构,又有足够的细集料填充到粗骨 料之间的空隙中去 特点:较高的粘聚力和内摩阻角,结构的密实度、强度、稳定性都比较好2、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高温时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剩而产生推及低温时抗拉强度不足或变形能力较差而产生裂缝 沥青混合料的三轴试验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1 ) 影响沥青混合料内摩擦角的因素表面粗糙、有一定棱角的非针片状大粒径骨料 有较大的内摩擦角;在连续型开级配中,粗集料的 数量较多,形成一定的骨架结构,内摩擦角也较 大;沥青含量越少,矿料表面形成的沥青膜越薄,内摩擦角越大 (2 ) 影响沥青混合料粘聚力的因素 沥青的粘度越大,抵抗剪切变形能力越强,混合料的粘聚力就越大。

同时,沥青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混合料的粘聚力也明显降低二)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高温稳定性 定义:是指混合料在高温(通常为60t)条件下,经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撤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 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包括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对于高速公路、一级;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用沥青混合料,还应通过动稳定度试验检验其抗车辙能力马歇尔稳定度的试验方法,目前普遍是测定马 歇尔稳定度(MS)、流值(FL)和马歇尔模数(T) 三项指标 马歇尔稳定度是指标准尺寸试件在规定温度和 加荷速度下,在马歇尔仪中所能承受的最大破坏荷 载(kN);流值是达到最大破坏荷重时试件的垂直 变形(以0.lmm计);而马歇尔模数为稳定度除以流 值的商,即,,,式中:T ~ 马歇尔模数(kN/mm);MS ~ 稳定度(kN);FL ~ 流值(0.lmm)马歇尔模数愈大,车辙深度愈小,高温稳定性 好 (2)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按标准成型方法,制成 300mm ×300mm ×50mm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60℃的温度条件下,以一定荷载的轮子在同一轨迹上作一定时间的反复行走,形成一定的车辙深度,然后计算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lmm轮辙试验轮行车的次数,即为动稳定度。

我国现行国标《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GB50092 -96)规定:用于上面层、中面层沥青混凝土混合 料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时的动稳 定度,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不应小于800次/mm; 对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不应小于600次/mm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沥青 的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 形状等2、低温抗裂性沥青混合料不仅应具备高温稳定性,还要具有 低温抗裂性,以保证在冬季低温时不产生裂缝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裂缝是由混合料的低温脆化、 低温缩裂和温度疲劳引起的在混合料组成设计 中,应选用稠度较低、温度敏感性低、抗老化能力 强的沥青3、耐久性 定义:在外界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能基本保持原有性能而不出现剥落和松散等损坏的的性质 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与沥青含量有很大关系当沥青用量较最终使用量少0.5%的混合料能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一半以上我国现行规范来用空隙率、饱和度(即沥青填 隙率)和残留稳定度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 久性4、抗滑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与矿质集料的微表面 性质、混合料的级配组成以及沥青用量等因素有 关抗滑措施:选择硬质有棱角的矿料,骨料的颗粒适当大些,沥青用量少些,严格控制沥青中含蜡 量。

沥青用量超过最佳用量的0.5%,即可使抗滑系数明显降低含蜡量应不大于3%,在沥青来源确有困难时对下面层路面可放宽至4%~5%表示路面抗滑性的指标有路面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越大,路面的抗滑性就越好5、施工和易性 影响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是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例如:粗细粒料的颗粒大小不宜相距过大,;细料不宜太少,沥青层就不容易均匀的留在粗颗粒表面;细颗粒材料不宜过多,则使拌和困难沥青用量不宜过少,矿粉用量不宜过多,否则混合料容易产生疏松,不易压实;反之,则容易使混合料粘结成块,不易摊铺另外,气候、机械性能、施工能力等外部条件 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和易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