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999160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时期的城市 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第一节 秦汉封建社会的发展,一,农村经济的繁荣 在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已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使黔首自实田”,从法律制度上承认并保护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西汉王朝文景时期多次的减田租、除田之租税。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有了明显的进步,铁农具的普遍使用便是其表现之一。牛耕普及。以及耕作技术的改革。代田法,区田法的推广等。水利的兴修。农村经济达到迅速发展。 二,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 中国历来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家庭。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相互杂居、相互斗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秦汉统一正是春秋战国以来各族人民

2、长期融化的结果。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羯、氐、羌、等,与汉族杂居,有利于经济文化较低的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 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 对于社会经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有利于国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史记货殖列传)度量衡以及货币的统一,对于全国商业的发展,在客观上有积极作用。,第二节 秦代的城市,一,秦朝统一与城市的发展 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使县城数目陡增,估计有800-900个。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北方为对付匈奴的侵略,

3、在长城以北新设一个郡,三十四个县。南方,为征服越人,派50万人戍守五岭,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二,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 初步确立了以朝廷为中心,以郡县城市为网络分布状的封建大一统的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这种中国式的古典的城市体系制度为以后历朝的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发展完善。 秦对城市的管理。1,派驻重兵守卫城市,设置负责治安的官员。2,设立司法机构,加强对城市的控制和管理。秦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司法机构和官员,并在城市中设立监狱。还建立了城市巡逻制度和城门启闭制度。 三,咸阳的发展。 首都地理位置。环境,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其宫殿建筑有咸阳宫、离宫、别宫、阿房宫、信宫,

4、形成结构严谨的宫殿建筑群,建筑群规模宏大、华丽,是秦始皇居住议政的地方。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秦人已经营了140余年,规模大。据考古探测,咸阳故城占地约45平方公里。不但城内宫殿林立,而且城外100公里内也是离宫别馆星罗棋布,共有270余座。始皇又大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外辐射,以便巡行天下。 城市人口:咸阳在秦始皇扩建前人口有十万左右。加迁来十二万户,七十万征调来的修工刑徒。人口超过百万以上。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第二节 汉代的城市,一,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汉代城市布局发展:1,北方是西汉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北方城市发展速度仍超过南方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密度和人

5、口较南方大、多。2,由于西汉的开疆拓土,边远地区也出现一些新的城市。如朔方郡,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在匈奴故地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郡下设县。汉王朝对闽越、岭南、西南地区的开发,设置若干新的郡县。3,东汉时期,由于都城东迁,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随之转移,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城市也得到较大发展,如会稽、丹阳、豫章。另外,沿海城市番禺、徐闻、合浦也得到发展。 二,长安的发展:西汉建国后,选择距咸阳不远的龙首原,建立国都长安。据三辅黄图载,城周六五里.据考古发掘,只有二二公里。形状不是规则方形或矩形,而是北斗七星状,鼓称斗城。占地不广,不超过三十平方公里。人口远不如秦代。原因:一,长安城区

6、小;二,汉初诸侯封国在外,三,汉武帝曾三迁天下富户人口二七万,但未置于长安,而是三个陵县。,长安城布局:第一,长安城的主要道路及分布状况。八座城门各有一条大街通入城内,长度和宽度不等,最长的安门大街5400米,最短的洛门大街800米,宽度在4556米之间,但结构基本相同,每条大街上各有两条排水沟将其分为并行的三股道,此即班固西都赋所说的“披三条之广路”。考古学家对勘察的道路和文献记载的长安大街也进行了对应,即香室街清明门大街,藁街直城门大街或横门大街,华阳街横门大街(或雍门大街或厨城门大街),章台街未央宫内大街。通常认为汉长安城门实行人与车辆分开的一门三道,即中间为车道,左右为人行道。第二,城

7、内道路将长安城分为11个区。大多数区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11个区中,宫殿占5个区,东市和西市各占1个区,里居占4个区。第三,未央宫椒房殿遗址是目前惟一进行考古发掘的中国古代皇后宫殿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其结构与皇帝大朝的前殿一样,由正寝和燕寝两部分组成。 第四,少府的主体建筑为大型殿堂,由南北排列的两座宫殿组成。此外还有庭院和仓储建筑。武库有七座库址,库房墙体宽厚。 第五,据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群中有明堂、辟雍。汉长安城明堂是目前中国考古学发现时代最早的明堂遗址。遗址周围有圜水沟。西汉长安城礼制建筑。 第六,东市面积04875平方公里,西市面积02475平方公里。西市的商业活动不及东市

8、发达,东市是商业中心,西市是手工业中心。西市偏居于长安西北隅,环境封闭,便于官府对其控制。东市东靠近宣平门内长安城中主要居民区,南接近北阙甲第,西邻接西市。,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 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 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平面正中的建筑坐落在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基台上,呈亚字形台榭,每边长42米。中心建筑四周,由四面围墙、四向远门和四角曲尺形配房围城方院。围墙外环绕一圈环

9、行水渠。整组建筑形成圜水方院和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中心建筑正中为17米见方的中心台体,四隅各有两个方形小夯土台。中心台体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为“太室”,外侧小夯土台上各建一小室,与太室一起构成中心建筑上层的五室。中心建筑的中层,在台体的四面各建一堂,这四个堂分别为名堂、青阳、总章、玄堂,上层五室与四堂构成九室。文献有“明堂之制,周旋于水”,辟雍“圆如璧,雍以水”“明堂外水曰辟雍”,此处为两者合二为一。展示了典型的双轴对称的台榭形象。,二,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原因: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交通的开发为工商业城市出现奠定基础。2,宏观经济区域的形成,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起。经济都会有关中地

10、区的长安,齐鲁地区的临淄,三河地区的洛阳,燕赵地区的邯郸,巴蜀地区的成都,颍川南阳地区的宛。 三,一批特殊职能的城市出现 西汉县分成县、邑、道、国四种类型。邑即皇太后、皇后、公主的食邑,国即侯国,是列侯的封地,道是管理少数民族而设置的县,这四种是按照不同的行政职能来划分的。另外还有一批特殊的经济、宗教、军事、交通等职能的城市。1)如汉代手工业城市的大量出现,在官营手工业有尚方、考工、织室等机构,地方各郡县则有盐官、铁官、工官、服官、楼船官等官署管理手工业品的生产和经营。分布地区更广。2)特殊宗教职能的城市。表现为汉代时的陵县和奉郊县。陵县是在皇帝陵墓旁边所置的特别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3)此外

11、,一些城市还具有军事方面、交通方面等其他特殊职能。,四,市的发展 汉代的商业较先秦发达,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据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记载,汉的都城长安,内有九市,“庙记云: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横桥大道。”长安城内的市,二百六十步见方,较先秦时占地百亩之市小得多,然而其商业繁荣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市内设有令署,汉代“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说明了市的令署的重要性。 较小的城市也多设市,例如酒泉的东市、西市,建康的东市、北市、大市等。 东汉时都城洛阳,虽只要三市,但规模不小于长安。洛阳记“三市,大市名也。金市

12、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 在城乡间的要道上,由于商业活动的频繁,也不断兴起新建的市。后汉书张禹传:“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 “室庐相属,其下成市”之市,便是一个新兴的商业中心。,五,汉代城市生活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需要大量的粮食。若长安城以50万人计,平均每人每月食谷二石,每年全城需要的粮食达一千二百万石之巨。政府通过调运粮食和建立官仓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人口的粮食需求。此外,城市市场中的粮食销售和城郊大规模的农业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和蔬菜需要。城市中官私手工业作坊的产品则是本城居民日用器物的主要来源。 供水

13、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汉代城市附近往往有自然河流,或有人工渠水穿城而过。当时城市居民对地下水的利用也很普遍。住宅庭院和市肆之中多凿有水井。因而当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并非难事。另一方面,汉代城市居民情况复杂,贵族、官僚、豪侠、富商聚集,经常发生偷盗、绑架、抢劫、仇杀等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颇难管理。,汉代城市有着乡村无法比拟的文化设施。都城址内设有规模宏大的政府和皇室图书馆,各级官学和私学吸引了众多学人。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远比乡村丰富多彩。 秦汉时期城市仍然保持着为统治阶层服务功能,但随着城市平民的增多,城市中各行业和日常娱乐活动都有一定的规模。史记记载,当时城市有商业行业22种,有酿酒业、酱醋

14、业、屠宰业、燃料业、竹木业、油漆业、五金业、杂货业、渔业、干果业、高利贷业等。汉代侈糜之风盛行,一般市民也比较讲究衣食住行。,六,城市建设和文化 建筑史上的发展时期,建筑技术较前有很大的发展,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木建筑有了较大的进步。 秦砖汉瓦的制作和使用。 文化方面;长安设立最高学府太学,城市文化娱乐也较丰富。歌舞之风盛行,宫廷的皇家乐队、舞队,也用于礼仪场合。其他娱乐活动有角抵,走索,戏车,马戏,侏儒,蹴鞫,弹棋,投壶等。另外城市宗教活动频繁,如道教、佛教的流传。,七,城市人口和市民构成 战国时期中原地区七国的总人口大约是二千万左右。据汉书地理志,西汉末期人口总数已近六千万。 秦咸阳在秦统

15、一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加上原有人口,人口应在五十万以上。西汉长安,原本不过为秦一普通乡聚,由于汉高祖定都于此,各类人员源源流入,造成长安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构成状况。东汉时,城市中农业人口极少,工商业人口较多。贵族、官吏、城居地主、军队等消费人口构成了城市居民的主体。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市民有了进一步的分化,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富商大贾、大企业家、高利贷者,中小工商业者和下层市民。,第三节 先秦秦汉江南城市发展概况,一 ,先秦时期江南城市和经济 春秋时期,江南经济文化有着缓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城市雏形。 二,秦汉时期江南城市和经济 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未得到开发,

16、或开发相对低下,城市发展也十分缓慢。,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内战不已,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黄河流域地区的城市破坏严重,如长安、洛阳、徐州、宛等历史文化名城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北方城市开始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新的发展。 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据统计,自晋怀帝永嘉到南朝宋文帝元嘉一百多年间,北方南迁人口即达90万。他们不仅为南方的开发带来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推动了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江南已成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中心。当时史书记载道:“江南之为国盛矣”。经济重心的南移必然导致城市的区域空间分布发生变动。据不完全统计,该时期内我国共设新县220个,其中四川、湖北、广东三省在数量上分别居前三名,而地处黄河下游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合计仅及广东一地之半。南方城市除数量上增长较快外,其城市规模的扩展也是空前的,涌现出一些特大城市和一大批工商业发达的大中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