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997452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下)《忆秦娥·娄山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张定英 2010.12.15,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著名的遵义会议。1935年2月,攻下娄山关,被动主动,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娄山关:,雄居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周围山峰,峰峰如剑,万丈矗立,插入云霄,中间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的山路,这种地势,真

2、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娄山关之战的经过,红军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拚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补充注解:,霜晨月:下霜的早晨,月亮还没有落下去。 碎:碎杂,状马蹄声的繁杂。 漫道:不要说。 而今:如今

3、。 迈步:大踏步。 苍山:青山。 残阳:将要落下的太阳。,上阙: 这是一幅什么画面? 画面中有哪些意象?,霜晨行军图: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 的事物 碎:细碎、行军之急速 咽:声音沉郁(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点出行军时间和环境; 营造出紧张艰苦、苍凉肃穆的气氛。,景中有人,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低沉悲壮,听觉,进一步强调行军时间和环境,强化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氛围,毛泽东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下阕:胜利越关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自然险阻的藐视 对据险顽抗的敌人的蔑视 越过天险 开始新征途,雄劲豪壮,表现无坚不摧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的雄放胸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苍翠的群山如波澜壮阔的大海夕阳正照,殷红如血,意境壮美,引人深思,(气势磅礴),(悲壮奇丽),革命前途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也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主旨,通过对娄山关进军行动的描写,歌颂了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又预示了革命前途是无限光明、无限广阔的,但前进的道路艰难曲折,还须经历无数流血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