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工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98816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装配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模具装配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模具装配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模具装配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模具装配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装配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装配工艺(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模具装配工艺,8.1概述 8.2冲压模具的装配 8.3塑料成型模具的装配,教学内容与要求:,8.1概述,8.1.1模具装配的内容和特点模具装配:根据模具装配图样和技术要求,将模具的零部件按照一定工艺顺序进行配合、定位、连接与紧固,使之成为符合制品生产要求的模具,称为模具装配。其装配过程称为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模具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是模具装配的依据。构成模具的标准件、通用件及成型零件等符合技术要求是模具装配的基础。模具装配的内容:选择装配基准、组件装配、调整、修配、总装、研磨抛光、检验和试模、修模等工作。在装配时,零件或相邻装配单元的配合和连接,必须按照装配工艺确定的装配基准进行定位与

2、固定,以保证它们之间的配合精度和位置精度,从而保证模具零件间精密均匀的配合,模具开合运动及其他辅助机构(如卸料、抽芯、送料等)运动的精确性。实现保证成形制件的精度和质量,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通过模具装配和试模也将考核制件的成形工艺、模具设计方案和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等工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模具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模具装配的技术文件,也是制订模具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技术准备的依据。模具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根据模具种类和复杂程度,各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习惯做法视具体情况可简可繁。模具装配工艺规程包括:模具零件和组件的装配顺序,装配基准的确定,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装配工序的划分以及关键工序的详细说

3、明,必备的二级工具和设备,检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等。特点:模具装配属单件装配生产类型,工艺灵活性大。大都采用集中装配的组织形式。模具零件组装成部件或模具的全过程,都是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固定的地点来完成。模具装配手工操作比重大,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艺知识。,8.1.2模具装配精度的要求1)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 例如定位销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上、下模之间,动、定模之间的位置精度;凸模、凹模,型腔、型孔与型芯之间的位置精度等。2)相关零件的运动精度 包括直线运动精度、圆周运动精度及传动精度。例如导柱和导套之间的配合状态,顶块和卸料装置的运动是否灵活可靠,送料装置的送料精度。3)相关零件

4、的配合精度 相互配合零件的间隙或过盈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4)相关零件的接触精度 例如模具分型面的接触状态如何,间隙大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弯曲模、拉深模的上下成形面的吻合一致性等。 模具装配精度的具体技术要求参考相应的模具技术标准。,8.1.3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及工艺过程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互换装配法和非互换装配法。模具生产属单件生产,又具有成套性和装配精度高的特点,所以目前模具装配以非互换法为主。模具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模具零件制造精度将逐渐满足互换法的要求,将应用互换法1.装配尺寸链在产品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表面或轴线间的距离)或相互位置关系(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所组成的尺

5、寸链,叫做装配尺寸链。其特征是封闭性,即组成尺寸链的有关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连接构成封闭图形,没有开口,如图8.1.1所示。组成装配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称为装配尺寸链环,图8.1.1共有5个尺寸链环,尺寸链环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两大类。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装配后的精度和技术要求。这种要求是通过将零件、部件等装配好以后才最后形成和保证的,是一个结果尺寸或位置关系。,组成环、增环和减环:在装配关系中,与装配精度要求发生直接影响的那些零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1)封闭环的确定 在装配过程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它往往是装配精度要求或是技术条件要

6、求的尺寸,用A0表示。(2)组成环的查找 在装配尺寸链中,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组成环,用Ai表示,当某个组成环尺寸增大(其他组成环尺寸不变),封闭环尺寸也随之增大时,则该组成环为增环,以表示,如图8.1.1中A3、A4。当某个组成环尺寸增大(其他组成环不变),封闭环尺寸随之减小时,则该组成环称为减环,用表示,如图8.1.1中的A1、A2。为了快速确定组成环的性质,可先在尺寸链图上平行于封闭环,沿任意方向画一箭头,然后沿此箭头方向环绕尺寸链一周,平行于每一个组成环尺寸依次画出箭头,箭头指向与封闭环相反的组成环为增环,箭头指向与封闭环相同的为减环,如图8.1.1b)所示。,3.非互换装配法 非互换性

7、装配法主要有修配法和调整装配法。 (1)修配装配法 修配法是在某零件上预留修配量,装配时根据实际需要修整预修面来达到装配要求的方法。修配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而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放宽。缺点是装配中增加了修配工作量,工时多且不易预先确定,装配质量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低。 图8.1.2所示是一注射模具的浇口套组件。,图8.1.2浇口套组件修配装配,采用修配法时应注意:1)应正确选择修配对象。即选择那些只与本装配精度有关,而与其他装配精度无关的零件作为修配对象。然后再选择其中易于拆装且修配面不大的零件作为修配件。2)应通过尺寸链计算。合理确定修配件的尺寸和公差,既要保证它有足够的

8、修配量,又不要使修配量过大。3)应考虑用机械加工方法来代替手工修配。如用手持电动或气动修配工具。,(2)修配调整法 将各相关模具零件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在装配时通过改变一个零件的位置或选定适当尺寸的调节件(如垫片、垫圈、套筒等)加入到尺寸链中进行补偿,以达到规定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图8.1.3所示是塑料注射模滑块型芯水平位置的装配调整示意图。,1-调整垫片;2-紧楔块;3-滑块型芯图8.1.3调节装配法,调整法的优点是: 1)在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2)不需要做任何修配加工,还可以补偿因磨损和热变形对装配精度的影响。缺点是:需要增加尺寸链中零

9、件的数量,装配精度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4. 互换装配法装配时,各个配合的模具零件不经选择、修配、调整,组装后就能达到预先规定的装配精度和技术要求,这种装配方法称互换装配法。它是利用控制零件的制造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其原则是各有关零件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允许的装配误差。用公式表示如下:式中:装配允许的误差(公差); i各有关零件的制造公差。,互换法的优点是:1)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2)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便于流水作业和自动化装配。3)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降低成本。4)备件供应方便。但是互换法将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相对其他装配法),同时要求管理水平较高。,5.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在总装前

10、应选好装配的基准件,安排好上、下模(动、定模)装配顺序。如以导向板作基准进行装配时,则应通过导向板将凸模装人固定板,然后通过上模配装下模。在总装时,当模具零件装入上下模板时,先装作为基准的零件,检查无误后再拧紧螺钉,打入销钉。其他零件以基准件配装,但不要拧紧螺钉,待调整间隙试冲合格后再紧固。型腔模往往先将要淬硬的主要零件(如动模)作为基准,全部加工完毕后再分别加工与其有关联的其他零件。然后加工定模和固定板的4个导柱孔、组合滑块、导轨及型芯等零件,配镗斜导柱孔,安装好顶杆和顶板。最后将动模板、垫板、垫块、固定板等总装起来。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如图8.1.4所示。,8.2冲压模具的装配,8.2.1冲

11、压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如图8.2.1所示。其装配的整个过程称为冲模装配工艺过程,要完成模具的装配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1.准备工作(1)分析阅读装配图和工艺过程通过阅读装配图,了解模具的功能、原理、结构特征及各零件间的连接关系;通过阅读工艺规程了解模具装配工艺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验收等内容,从而清晰地知道该模具的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基准、装配精度,为顺利装配模具构思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装配方案。(2)清点零件、标准件及辅助材料按照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首先列出加工零件清单,领出相应的零件等进行清洗整理、特别是对凸、凹模等重要零件进行仔细检查,以防出现裂纹等缺陷影响装配;其次列出标准件清单、准备

12、所需的销钉、螺钉、弹簧、垫片及导柱、导套、模板等零件;再列出辅助材料清单,准备好的橡胶、铜片低熔点合金、环氧树脂、无机粘结剂等。,(3)布置装配场地装配场地是安全文明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将画线平台和钻床等设备清理干净。还将所需待用的工具、量具、刀具及夹具等工艺装备准备好。2.装配工作由于模具属于单件小批生产,所以在装配过程中通常集中在一个地点装配,按装配模具的结构内容可分为组件装配和总体装配。(1)组件装配 组件装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按照装配要求使之成为一个组件的局部装配工作简称组装。如冲模中的凸(凹)模与固定板的组装、顶料装置的组装等。这是根据模具结构复杂的程度和精度要求进行的,对

13、整体模具的装配、减小累积误差起到一定的作用。,(2)总体装配 总体装配是把零件和组件通过连接或固定,而成为模具整体的装配工作简称总装。总装要根据装配工艺规程安排,依照装配顺序和方法进行、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规定技术指标。3.检验检验是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艺过程之中,在单个零件加工之后,组件装配之后以及总装配完工之后,都要按照工艺规程的相应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其目的是控制和减小每个环节的误差,最终保证模具整体装配的精度要求。模具装配完工后经过检验、认定,在质量上没有问题,这时可以安排试模,通过试模发现是否存在设计与加工等技术上的问题,并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修配,直到使制件产品达到质

14、量标准时,模具才算合格。,8.2.2冲压模具零件的组件装配 1.模柄的装配模柄是中、小型冲压模具用来装夹模具与压力机滑块的连接件,它是装配在上模座板中, 常用的模柄装配方式有:(1)压入式模柄的装配 压入式模柄装配如图8.2.2所示,它与上模座孔采用H7/m6过渡配合并加销钉(或螺钉)防止转动,装配完后将端面在平面磨床上磨平。该模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应用较广泛。(2)旋入式模柄的装配 旋入式模柄的装配如图8.2.3所示,它通过螺纹直接旋入上模座板上而固定,用紧定螺钉防松,装卸方便,多用于一般冲模。,(3)凸缘模柄的装配凸缘模柄的装配如图8.2.4,它利用34个螺钉固定在上模座的窝孔内,其螺帽

15、头不能外凸,它多用于较大的模具。 以上三种模柄装入上模座后必须保持模柄圆柱面与上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其误差不大于0.05mm.。2.导柱和导套的装配(1)压入法装配 1)导柱的装配 如图8.2.5所示,它与下模座孔采用H7/r6过渡配合。压入时要注意校正导柱对模座底面的垂直度。注意控制压到底面时留出(12)mm的间隙。,2)导套的装配 如图8.2.6所示,它与上模座孔采用H7/r6过渡配合。压入时是以下模座和导柱来定位的,并用千分表检查导套压配部分的内外圆的同轴度,并使max值放在两导套中心连线的垂直位置上,减小对中心距的影响。达到要求时将导套部分压入上模座,然后取走下模座,继续把导套的压配部

16、分全部压入。(2)其他方法装配冲裁厚度小于2mm以下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模架可采用粘结剂粘接(图8.2.7)或低熔点合金浇注(图8.2.8)的方法进行装配。使用该方法的模架,结构简单、便于冲模的装配与维修。,(3)滚动导柱、导套的装配滚动导向模架与滑动导向模架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导柱和导套的装配方法也相同。不同点是,在导套和导套之间装有滚珠(柱)和滚珠(柱)夹持器,形成(0.010.02)的过盈配合。滚珠的直径为3mm5mm,直径公差为0.003mm。滚珠(柱)夹持器的材料采用黄铜(或含油性工程塑料)制成,装配时它与导柱、导套壁之间各有0.35mm0.5mm的间隙。滚珠装配的方法:1)在夹持器上钻出特定要求的孔如图8.2.9所示。2)装配符合要求的滚珠(采用选配)。3)使用专用夹具和专用铆口工具进行封口,要求滚珠转动灵活自如。,3.凸(凹)模的装配装配关键在于凸、凹模的固定与间隙的控制。 (1)凸模、凹模的固定方法1)压入固定法 如图8.2.10和8.211所示,该方法将凸模直接压入到固定板的孔中,这是装配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两者的配合常采用H7/n6或H7/m6。装配后须端面磨平,以保证垂直度要求。压入时为了方便,要在凸模压入端上或固定板孔入口处应设计有引导锥部分,长度为(35)mm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